更新於 2023/11/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待業很焦慮

最近的來訪者雖然沒有明說,卻從言談之間讓人感覺到明顯的焦慮。
雖然他還有存款足夠養活自己一段時間,但是和家人住在一起,家人或多或少總是會說:「那你下一份工作要做什麼啊?」、「有開始準備去面試下一份工作了吧?」「要趕快去找工作了啊?怎麼還在這兒玩手機呢?」
家人未必逼得緊,但是原本自己就焦慮,被他們也許是關心一問,搞得自己更為焦慮。
上次杉待業很長一段時間的時候,經過了各種待業焦慮的深刻體會。
同住家人雖然沒有一直唸,但所有事情的態度都會對杉更嚴格一點,比如說家事鐵定是要更多分擔(家人擔心我變無所事事的廢人,非要派更多的家事給我才行)。
或者是最好不要給他們看到我有過多娛樂:看小說不行、聽音樂不行、和朋友見面不行……若是看到,就是一番碎唸。
而朋友聚會的時候,得知我待業一陣子了,就會說那個誰誰誰之前也在待業啊,後來到了什麼很好的公司去,大家都很羨慕呢……
雖然朋友可能是出於好心的激勵,但是當下聽了是蠻難過的,聽起來很像被指責:別人都有好工作了,你為什麼還在家裡耍廢?
是不是你能力不足?
再來是親戚聚會時,親戚們來問你:什麼時候找到工作?要不要幫你介紹工作?
或是隱喻你別好高鶩遠自不量力、做人要腳踏實地等等,都是基本的。還有過年的時候,杉曾遇到一遠房親戚,問杉目前在哪裡高就?
我誠實地答:「目前沒工作耶。」
對方的眉毛瞬間就挑了起來。
他『哦』了一聲便沒再問下去。但我好像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一閃而過的鄙夷。
當然那個『鄙夷』可能純屬杉的想像,只是過了多年後的現在,對方的那個眼神仍在我的腦中,很清晰。
待業那時,周圍接觸到的人事物,不管是和我說的一字一句,或是他們的每一瞬表情、口吻,所有一切彷彿都在告訴我,我是一個能力不足的無用之人,所以現在才會沒工作。
這樣的認知,讓我的焦慮越發嚴重。
後來,就連只是去早餐店買豆漿,遇到老闆問道,「你要去上班了齁?」──客觀來說,第一次去那早餐店,老闆並不認識我,這麼一問可能只是平常親切的和客人談天,我卻如臨大敵。
腦中胡思亂想:他這麼問是不是覺得我怎麼這時間還沒去上班,還在買早餐?是不是覺得我穿得很邋遢,看起來像無業遊民?
他,是不是在瞧不起我?
那時杉想,不知是我自卑,還是我真的被社會歧視了。
甚至親密友人一句無心的『米蟲』,都能讓我無法克制,哭得唏哩嘩啦。
好在,時間是流動的,生命也依然在前進。
人生宛如潮起潮落,有高峰也有低谷,十分自然。
盡管待業期間,壓力和焦慮可能如影隨形,卻也一定會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存在。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工作也不只是幾個月的事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工作一個面向。
人生快不快樂、過得好不好,都是自己在過,而不是那些看你不順眼,隨便認為你好吃懶做、過太爽、或是說你應該要在一個穩定的工作待著,就算那工作腐爛到不行也是。
因為不是他們待,而是你。
所以,一定要為自己而堅強起來。
大抵來說,待業時的生活範例如下:
一、盤點自己的錢可以讓自己無業多久
養活自己是義務,如果待業期間需要靠他人支應,很難不被別人掣肘。準備了一筆錢,並設下一個合理的期限待業,給自己時間和空間思考,卻不是無限期的自我放任。
二、遠離壓力源
有時候失業也不一定要讓家人知道,如果經濟獨立的前提下,還是可以每天出門『為自己上班』。
三、放鬆心情
生活有不同面向,人生多的時候是工作。因此如果經濟許可,可以放個假去玩,或是去做一些沒做過的體驗,但不管有沒有去玩或體驗,運動排毒是一定要的。
四、內省或是搜集資料
詢問自己要什麼、盤點手邊資源有什麼,並蒐集資料了解市場需要什麼。要用盡手段、抽絲剝繭,認真對待。而後擬定策略計畫並開始實施。
如果還養得起自己,先不要將就隨便一份工作。隨便將就,很有可能快速的迎來下一次的待業。
那時也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力真的很差,否則為什麼想要的薪資、想要的工作無法和自己媒合上?
杉還記得待業那時,有一天收到來自杉媽的line訊息圖片,那是有名的美國小詩──
Everyone is in their own time ZONE.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時區,你沒有落後,亦未曾領先。
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