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4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面對痛苦的時候,是勇敢面對?還是溜之大吉?

我想把我面對苦痛的經歷寫出來,我目的就是想它分享,把它書寫,發佈出來了就已經完成我的願望。之後若能有人看了之後得到點甚麼,那是我的額外獎勵,也是我的榮幸。
我相信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或多或少也有遇到一些讓我們傷痛、受傷的事。在傷痛的時候,我們通常第一反應,要不然就戰,要不然就逃。選擇戰的人,在經歷傷痛時,把當中帶來的苦痛與感受體驗及經歷完後,這份傷痛就會過去,不會成為心中未被照顧好的傷口,讓這個傷痛成為過去,不再影響我們的未來。
若是,選擇了逃,這份傷痛會被壓抑下來,在心中變成了永遠不想觸碰的傷口,讓這個傷痛的經歷成為了界線、成為了限制,也變成了我們的弱點。這個弱點誰都不能碰觸,連自己也不允許。當有任何人觸碰它都會引發情緒,引發過去那份被壓抑的傷痛感覺,從而被過去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而我就是選擇了「逃」的那個。而且是逃而不自知,持續的被影響著。

從初中開始停頓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貪玩的小孩,很小的年紀就已經常常獨自一人在街上與其他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也很愛結交朋友。一到街上根本不會管他認識不認識,直接就一起玩,也不會有太多顧慮,不會去擔心對方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玩著玩著大家就認識。這樣的態度直到我初中一年級也是如此。
到了初中一後半期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青春期的影響,我漸漸慢慢開始在意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位置和地位、總是想知道我在他們眼中是不是重要的?是不是也把我當成他們的好朋友?是一個怎樣的人?各種各樣的顧慮就出來了,因此當時的我就開始做了各種各樣的試探。像是刻意不合作、之前都一起玩的,我突然消失等等,看看他們會是如何反應。
一開始大家都會來詢問你幾句話,但我拒絕了幾次就沒有人再來,那時我就把這樣的情況看成是「他們不重視我。」現在看回來,對於我關係上的痛苦應該就是從這裡開始吧。
總是利用「不合作」來檢驗我與對方的關係,來驗証他們對我的重視他,他是否也重視我?若是在愛情中就是我愛你,你也愛我嗎?總想著找到證據,或是想對方親口承認,而且對於愛不愛,重不重視都有自己所期待的一套標準,就算是對方目前符合了,也不代表未來會符合,所以愈親密的朋友,我就會愈去用各種方式要試驗,而且在不告訴對方,或是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
最終的結果當然就是不符合理想,我也因困在自己的理想模樣,而覺得受到傷害,利用自己所建的模型,來否定了所有的關係,而我因覺得「都沒有人真的重視我、愛我」覺得自己受傷了,感覺到痛苦了(現在回頭看才知道),我選擇了逃避,逃避人際關係,準確來說我逃避了與人主動建立關係,重點在於是誰主動。當我主動被拒絕了,我就會覺得受傷了,因為受傷了,又會逃得更深,更加堅定自己這個想法。
所以,從初中二年級開始,我根據「在關係上都沒有是真的重視我,愛我的,既然最終結果都是會受到傷害,那我直接的不要再主動與人建立關係,這樣我就不會再被傷害。我要變得不在乎,不在乎關係,只要我不在乎,不期待,就不會再有傷害。」的態度,從中把自己建立成我是一個孤僻、獨立、無所謂與不在乎他人的人(只是以設築起圍牆)。
在課餘其間我都會拿著書來看,或是一定要做著一些事情,只要這樣就算沒有人來找我我都可以和自己說「不是他們不來找我,而是我忙著我的事,我沒興趣與他們在一起行動,我只想做我的事」所謂我的事就是指看書與思考。那段時間我也是有收獲,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和愛思考這件事。
我當然也有結交到朋友,但這些朋友大把都是自然發展下認識,沒有說誰是主動一方,順其自然的方式成為了朋友,也沒需要我刻意為之,很隨緣的往來,往往這樣的朋友就是和我關係最長久。如果是我主動去認識,或是我有興趣去認識的,都會在不安、恐懼,試探中發生衝突,最後結束。愛情如此、朋友也如此。
這樣的狀態要到我讀大學之後,因我修讀科系的關係,慢慢的讓我看見自己這方面的模型,才一點點的鬆動起來。但大學時期我又從這樣態度中演變出另外一個態度,用來保護我免受傷害。

重新檢視
我總以為自己做人處事正大光明,自由自在,但其實只是在自己所設定的限制當中自由,在自己安全區中自在。我設了極大的圍牆,把一切讓我煩心,痛苦的事拒絕,關係也好,人也擺,只要是和我所想的不符合,我都把他們拒於門,不讓他們進來。尤其在中學的時候把這方面發揮到極致。
聽起來這樣很好「很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也可以減少無效的社交,這是一件好事。明白自己的界線,也不讓別人隨意傷害自己。」對的,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總覺得自己很清楚自己要的是甚麼,信念、價值觀、性格、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都知道,很有個性很好。這其實也沒有對錯,只是要看我們想達到甚麼。如果我們本身就喜歡待在自己熟識、安全、滿意的圈子,而且我也覺得滿足與喜樂就好,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好。問題是,這樣的我並不覺得舒服,也不覺得喜樂。(但當時的我,大多時候會壓抑這樣的反思和洞察)
我設下了這麼多的界線,其實只是在否認和逃避我心裡對於關係裡面的渴求與期望,也一直想逃開在關係中感到孤獨與寂寞的那個自己,而這個對關係上的我所求叫做「無條件的愛」。這個愛不只是指愛情,而是很統粹的「愛」,像是愛你的家人、愛你的朋友、愛這個世界、愛這個社會等等,這都是愛。(這個覺察要去到我大學中期才漸漸看見,中學時間的我以「不在乎」為最大的防禦,連愛與不愛也不在乎,還有甚麼能傷害到自己,但這只是自己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需求和慾望,一直在逃避,逃避痛苦,最終變得更加痛苦。)
我現在因為看見了,願意承認自己在關係中有這份渴求,而且願意承擔這份期待當中所帶來的痛苦,因此我現在能夠說清楚的打出來,但當時中學的我根本不知道,我在關係有這樣的渴望,我只是感覺到,愈與人親密我就會愈害怕、害怕會有一天分離、害怕對方有一天會不會討厭我、害怕自己是不是能夠一直能讓對方喜歡等等的恐懼,愈是恐懼就愈是封閉自己,愈是把自己孤立起來,「既然關係總會有一天會分離,那不如我自己先斷絕。」我用這樣的方式把自己隔離了起來,不讓別人來傷害我。但只是這一切都是我逃避痛苦後,潛藏的這份傷痛所帶來的代價。

痛苦的由來
所以,其實所謂的痛苦,就是每個人當下面對事件時,所以引發的感受和反應。這些反應不一定是負面,若果你能當下就讓它過去,事情就在你心裡頭結束了。但你像我這樣,把恐懼牢牢捉緊,總在害怕關係的分離,總是膽心他人對你的看法,這份原先只是一刻的事情就會在你心裡頭札根,像是根刺一樣刺在你心頭,漸漸就不會想再去碰這根刺,也不讓別人去碰,每當有人碰到就會感覺痛,因此就會想盡千方百計去不讓別人碰到,也不讓自己碰到。
但是,會想用甚麼樣的方法每個人也不一樣,以我就是設下了「不在乎」這個防禦罩,隔著一切的苦痛和慾望,其實這根刺札的不是傷痛,以是我們我需求,只要願意去將刺拔出,我們的慾望、需求、渴求,也會因此而生。
現在的我就是在拔刺的階段,只是在拔刺的過程伴隨著慾念的傷痛隨之而來,這個隨之而來,被我們過去一直壓抑的傷痛就是我們在追求夢想和目標是的代價,這個代價大多來自你過去沒被照顧好的部份。
若有人也是在拔刺的過程,也在經歷著過去自己未被照顧好的部份,我們被不孤獨,讓我們彼此成為在拔刺路途中的夥伴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