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0|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影視行業是不是個好工作?如何生存?

現在是六月畢業季也是就業季,最近就有幾個年輕朋友和家長問我,影視行業是不是個好工作?現在拍電影、拍電視還能賺錢嗎?自己的孩子讀的是影視相關科系的,這行有未來嗎?
我必須說“影視娛樂”是最普遍的大眾需求,問問看周遭的親戚朋友,誰每天沒有追部劇?看部電影?上個YT、抖音,刷個視頻?所以它的市場是輻射全球的,是有很大的需求,只是我們創作的內容、製作方式,甚至是我們對於產業的想法過於傳統與侷限,所以總覺得好像沒什麼未來和發展。
現在AI這麼夯,各樣的AR、VR、MR的技術產品越來越多,電影、影像原本就是技術、故事與藝術的結合,我們從哪一個面向參與影視的製作,都是一個很好的工作與發展,只是大部分的工作者想的比較傳統與保守,只有進劇組、拍戲、拍戲,再拍戲,如果最近大環境不好,或碰到黑天鵝事件像是covid-19疫情的狀況,突然沒有戲拍,就非常的不安了。就像以前覺得老師、醫生、律師是個好工作,但當國家政策改變、行業規則改變,或大環境改變,以前的“好工作”就都變成“還好的工作”了。所以我們就業、找工作的重點不是這工作看起來好不好,而是我們“喜不喜歡”這個領域?對這個領域有沒有“好奇”?當你喜歡也感到好奇時,你在工作中就會發揮自己的專長,同時也會探究這領域你還未了解的部分。我常說工作就像做研究,我們都是在職場中讀研究所。
所以在進入影視行業之前,或已經在這個行業工作的朋友們,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想“如何在這行持續經營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跟著行業的浪花隨波逐流,之後被消磨癱倒在沙灘上。所以要怎麼做呢?我有3個建議:
第一、要有創作的能力
大家都覺得“創作力”好像是導演、編劇的工作,但其實每個職務都要有“創作力”。我們一開始入行可能都是從助理做起,助理常做的就是完成上面交代下來的工作,但我們慢慢要有“如果我是是組長…”,“我是這個組的負責人,我接到這案子,我要如何設計、計畫…”的想法。像是,如果我是梳妝師、造型師,我接到《人選之人--造浪者》這部劇,我會如何設計演員們的造型、妝感?如果我是燈光師,我會如何設計《模仿犯》場景中的環境光?甚至是製片組,大家覺得製片組就只是負責解決劇組大小問題而已,但解決問題也要有創作力,什麼事情用什麼方式解決更合適?更能讓大家皆大歡喜呢?當我們一步一步做到製作人,我們還要知道預算怎麼用才是用在刀口上,給導演合理建議、更有效的方式,而不是隨著一些導演天花亂墜的想法去做而已。還有電影拍攝的設備、系統的技術、設計與創造,這都是大家基本沒有想過的工作,卻也都需要“創作力“。
而且創作力不只是有想法而已,還要能執行出來。之前合作過一位化妝師,合作時能感受得出她很有想法,也有執行力,能在導演給的概念與要求上,再替作品加分,之後她覺得階段性的工作到一段落了,她想要進修,就到美國學習特效妝,畢業時除了她的畢業作品獲獎外,她也收到好萊塢的工作邀約。在劇組裡不缺的就是只會完成別人交辦事項的人,所以要在影視行業裡待得久,待得比別人出眾,就一定要有“創作力”。
第二、偶爾要跳脫本業,了解外面世界
影視行業的工作很容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封閉,因為拍戲大約二~三個月才能殺青,有時甚至半年到一年,所以工作時間長,早出晚歸、加班熬夜是正常。明明與家人住在一起,卻沒見到幾面。同學聚餐、朋友約會都無法參加,拍戲的這幾個月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漸漸地我們社交的環境、朋友就變成只是業內的人了。時間久了會有個問題,就是我們不了解外面的狀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這會影響我們的創作,創作會變得比較狹隘。台灣創作的問題就是,哪個題材火了,大家就一窩蜂做一樣的題材。像是鬼片票房很好,就都做鬼片;明星開餐廳的實境秀很火,就趕緊拍第一季、第二季…。不管是在電影、電視,或是綜藝節目都一樣。再來,封閉的工作生態還會影響我們的工作發展。像是在1990年時期,台灣電影產業陷入谷底,直到2008年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大獲成功後,台灣電影才又一次翻身,但之後也是高高低低,時好時壞。電影產業不穩定,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沒錢”的關係,但產業不穩定是綜合性的問題,跟產業的市場、國家政策、經濟發展與故事題材內容...都有關係,所以我們如果只活在自己產業的世界裡,很容易就會隨波逐流,每天在有戲接、沒戲接的變動中,很不安心。
我有個朋友他是副導演,他的目標就是要做導演,但疫情期間幾乎有快2年的時間沒有戲拍,他很急,當時每個人都很急,大家都急著想賺錢,他就去開uber賺外快。等疫情趨緩後,他接到了電影,一切又回到正軌,我就好奇地問他“做uber時有什麼體悟?”結果他說“沒什麼,那就是一時失業沒工作的最後選擇”。我覺得很可惜,這件事如果有計畫,或事後有沈澱思考過,做uber其實帶給我們不同的體驗,是一個時期的斜槓,另外也可以是我們創作時田調的方式,怎麼說呢?“疫情期間,一位失業的副導演做起uber司機”這本身就可以是個題材,他可以讓自己的經歷變成故事;再來做司機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和乘客聊天,這些都是最好接觸人群、接觸生活的機會,從中可以搜集一些故事題材,未來可以成為自己做導演的創作基礎。所以我也支持斜槓,斜槓讓我們可以了解其它領域,另外斜槓也是一種維持我們經濟收入的方式,但是有個原則要把握住,就是不要太斜,斜槓要斜的與主業有關聯、有意義,在自己規劃的事業工作中,我們的斜槓工作彼此要有加成的作用,如果是毫不相關的斜槓工作,那只會消耗我們更多的精神與心力而已。
那“要跳脫本業,了解外面世界”是什麼意思呢?了解外面世界的發展,可以幫助我們掌握行業的波動,也可以發現外面世界與我們影視行業之間,可以產生哪些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除了是創作上的點子,又或是斜槓工作的機會,都可能給我們帶來斜槓工作的收入,就不會被受限在傳統的“影視行業”內薪資收入不穩定狀況。所以剛入行的新鮮人,我建議在有正職二~三年後,可以試著發展斜槓工作,但前面你要專注在你的正職,是因為你剛入行,你要熟悉了解你的工作,也慢慢摸索你的方向,等你的工作漸入佳境,也有你未來的工作計畫時,就可以試著發展斜槓,但就我剛剛說的,斜槓要斜的有關聯、有加成的作用,這樣你的工作事業才能持續下去。
第三、要有職涯薪資的規劃
“金錢觀”是最務實,但卻是我們這行最容易迷失的,怎麼說呢?因為我們的工作時長長,工作壓力大,很容易形成報復性消費。拍戲時大家精神狀態都很ㄍㄧㄥ,二、三個月殺青後,除了在家補眠睡覺之外,就是去吃好吃的、買想要的東西慰勞自己。再來,有時在劇組裡大家興致一來跟著團購,等戲殺青收到東西,才發現自己買的是什麼啊!根本用不到!偶爾也會因為拍攝時植入的商品,或看到藝人明星拍攝時配戴或使用的東西好看,雖然不便宜,但就不自覺的去買。還有幾次我遇到劇組的同事到處借錢,他接的案子很多,但還是到處借錢,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沒有金錢觀。影視圈freelancer比in-house的工作人員多,因為現在影視公司養不起那麼多的工作人員,所以都是要拍戲時,再招聚各職務的工作人員。自由接案的freelancer一陣子案子接的多,一陣子又沒案子,所以收入一下子多,一下子少,沒有理財規劃的話很容易薪水一收到馬上就花光,而且案子多,薪水多的時候,很容易沒有危機意識。所以想要持續在這行工作下去,我們就要有規劃──經營工作的長期規劃、與金錢規劃。金錢規劃包括自己的薪資收入是多少,有了薪資要儲蓄、投資,網上資訊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找符合自己生活狀況、財務狀況的理財方式,這裡我要分享的是“職涯薪資的規劃”
很多人不敢和劇組或製作單位談自己的薪資收入,就任其宰割,之後再來抱怨不公平,薪水太少,或是自己是迫於需要工作,才勉強接受這樣的薪資,這是一種狀況。另一種狀況是,我們自以為了不起,是專業科班出身的,或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值幾兩,而亂喊價,這個結果就是製作單位請不起我們,而我們埋怨別人不了解我的才華,最後是我們消失在這行。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如何做職涯薪資的規劃。
在影視業內,我們對自己的升遷很被動,基本上是沒有規劃,這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做到什麼階段才可以再繼續往上晉升,是要5部戲的經驗呢?還是要5年的時間才可以?其實這沒辦法量化,很多時後也是製作公司或找你的人說了算,因此我們需要給自己工作職場階段性與提升的計畫。像是,如果剛入行是助理,幾年後要往上做到組長,再幾年要做到這部門的頭。像是在導演組,如果從場記或導演助理做起,慢慢要做到副導,多久之後再到導演;在製片組若從製片助理,要往上到生活製片或行政製片、現場製片⋯等,再到執行製片、製片主任,再往上監製、製作人,(有些相同部門,但不同職務的工作最好都能涉略,對未來要往上晉升會有幫助,譬如:做過製片組的生活製片,之後也可嘗試做外聯制片、現場製片…等。)而每個職務也有它的一個薪資範圍。所以有了規劃,同時也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承擔起新的職務,與更上一層的工作責任,自己也才好提出符合那份職務的酬勞與自己所想要的薪資要求,再結合我上一點提到的慢慢發展斜槓工作,這樣我們就有多元的收入,再整合平時的理財投資,讓我們的錢源是穩定的,而不是被動的跟著產業的起伏波動。有了創作力、寬廣的視野與職涯薪資規劃,這樣我們也才能安心的在我們喜愛的影視行業裡持續創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雪莉林拆電影那些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