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覺得不夠?
為什麼民生用品漲價消息一出,大家就開始囤貨?
為什麼網紅直播帶貨,銷量可以這麼驚人?
扣除基本需求,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一次性的大量低價購入,然後囤貨在家裡,是為了省錢還是背後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害怕買不到? 害怕買貴?
為什麼伴侶關係中,總是需要保證?
為什麼關係中的付出多寡,最後變成衡量愛的標準?
關係裡,到底怎樣才能滿足彼此的需求?
在親密關係中企圖用愛情的名義,是不是容易把「缺乏安全感」的課題,強行放在伴侶身上,向對方需索各種保證和付出?
害怕不被愛? 害怕被遺棄?
以為存下更多的金錢,可以填補內心的不安;
以為抓住更多的愛情,就可以彌補不安全感; 以買房子來說,很多人賺更多錢為了買房子,安定的原因大不同,
可能是小時候搬遷的不便;
可能是與家人家庭關係的不和睦;
可能是父母沒有置產的生存焦慮等。
一但買了房子,就可以離開不用再面臨曾經的不舒服。
但是這些不安全感真的會在買房置產後,就會全然消失嗎?
還是這股不安會一直跟著搬進到新房子,然後繼續在往後的人生發酵,賺更多錢、更有安全感的伴侶、更穩定的工作?
當內心的不安沒有解決,陰影只會如影隨行,而我們卻誤以為,那只是因為錢不夠、愛不夠、或是更多的不夠而已。
如果我們把「解決不安」的責任丟給金錢、丟給關係,而不是回頭梳理內在不安的根源。
足夠的金錢跟親密的關係都可以紓解不安全感,但卻不是治本的解藥。修補不安全感,需要更多的自我覺察。
我們需要梳理內在的不安全感源頭
如果你有以下情況,
容易因為促銷而大量購買、重複購物、享受購物帶來的愉悅、不買不舒服,但是東西卻用不到甚至造成囤物的情形。
追求更高收入沒有問題。但重點不知道多少錢對自己來說足夠,即便擁有足夠的錢,得到想要的東西,卻還是覺得不安。
無論伴侶怎麼做,都覺得自己不被愛,想要更多的保證與確認。
你可以問問以下問題:
例如,我總是在省錢、存錢、多兼差,因為想要「買房子」。
例如,我想要伴侶「買禮物」給我。
- 我想擁有_____________,是因為想解決現在什麼問題?
延續上一個問題,
我想要買房子,是想逃離原生家庭不和睦的關係。
我想得到禮物,是因為可以讓我感覺到被關注與被愛。
- 透過_____________,真的可以解決我的問題?
當問到最後這個問題的時候,
才發現透過賺錢買房,背後想要處理的是不和睦的關係。
才發現透過得到禮物,背後想要得到的是關注與愛。
覺得不夠或是不安的時候,我們可以很輕易地靠金錢或是關係獲得暫時的安撫。但是背後想要迴避什麼樣的不安,如果沒有靠自己去挖掘,那就會讓金錢或是關係承擔。
當然並不是說,透過金錢或是關係錢得不到安全感——
錢當然重要,又買得到安全感,但是有其上限;
關係當然重要,也能獲取安定的力量,但是也有上限。
最終,我們還是得要靠自己梳理出不安的源頭,才可以負起屬於我們那份責任。
每個人梳理出的東西不同,最後可能有不同的解方——但是最重要的是,金錢的關係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這份平衡的力量都能讓我們,更趨近於自己想要的自在且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