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兩難」14什麼叫公平

#Dilemma14什麼叫公平

🍎情境

「你不公平,為什麼他的比較多」「你偏心」「他還不是一樣」
孩子沒有滿意的時候,總是抱怨東抱怨西,這種情況在有手足的家庭中更為明顯,很容易就把時間跟氣力都花在調停上面,結果就不用談什麼好的互動時間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實說沒有公平的時候,而父母怎麼避也避不了,就算東西都各買一個也沒有用。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家庭中就是場政治角力,而且是沒有人會滿意的那種。

🍎怎麼了

一般而言,我們會強調給孩子個別專屬的時間,讓他們感受到爸媽的關愛。但是我後來覺得這樣其實是一種消極的做法,只在孩子還幼小的時候有用。讓他們感受跟珍惜,有種愛的教育的感覺,但是效果實在太有限了,所以我後來使用別的方法,讓孩子的思考成熟起來。
獨立的個體
首先,為什麼我說沒用呢,是因為孩子的人格正在發展,正在長成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想法跟喜好。孩子的想法會慢慢地超出你的想像,但在此同時,他們的思考也還未達成熟,有很多反應跟感受是他模糊知道,但是卻又說不出來的。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出發給予的東西,不見得是對方真正想要的。所以儘管我們給予再多的愛,也不見得是對方想要的模樣。而孩子還有一點與成人不一樣的,是他可能連自己要什麼都還不清楚
別怕孩子抱怨
抱怨才是溝通的開始,至少孩子想要表達想法跟感受,他開始想思考自己要什麼了。所以除了留時間給孩子,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陪孩子練習說出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別被「媽媽不公平」「爸爸偏心」這種傷人的話語給打倒,因為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成立一個家庭的你,已經處在一個政治結構,早已置身在這種鬥爭核心之中,孩子有了語言,就有尖銳的武器,他想要主導,想要揮舞武器。所以管理的重點不在「按耐」每一個人,而是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自由跟練習的機會,然後從中慢慢認識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然後好好學習「語言」這個武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那到底要做什麼
在說正題之前,有件誤會一定要先澄清,也就是親子溝通的目的其實不是要分誰對誰錯,而是讓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事件中有機會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呼應上一段的「認識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言之有物,才是語言這個武器的重點。
「我認為」什麼地方爸媽做錯了,所以不公平。
如果我是爸媽,「我會用」什麼方法來處理才公平。
讓孩子提升到這個層次的討論,讓他感受不同角度的難處,那即便最後沒有結果,即便他面子還是拉不下來,但心裡還是能夠閃過那個念頭「爸媽其實沒有那麼不公平」「他們也盡力了」,我們的溝通就前進了一大步。
.

🍎複習一次

  1. 抱怨是來自於成長為獨立個體的思考
  2. 別怕孩子抱怨
  3. 一起思考跟討論情緒背後的想法
  4. 讓孩子能夠學會換位思考
  5. 讓孩子往成熟的方向前進
.
最後,我邀請大家陪我一起想想「自己想要什麼」這件事情
最後會附上一個影片跟一首歌的故事

#書包的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有的孩子很努力唸書,以為自己想要好的未來跟工作,因為爸媽都這樣告訴自己,但是真正認識以後才知道,自己努力的理由,其實只是為了留住爸媽,因為只有在他拿出獎狀跟成績單的時候,父母親的眼光才會停留在他身上久一點。
請大家看看這個廣告
https://fb.watch/kUpW2rcYn5/ (翻譯版本:廣告裁判)
孩子一直都知道父母想要的是什麼,但也可能因此忘了自己要的是什麼,甚至誤以為那就是自己的想法。

#草東沒有派對 大風吹
另一個情況呼應了這首歌,是孩子沒有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或許想法也尚未成形,需要我們陪著繼續探究行為背後的理由。
當孩子吵著要玩具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問清背後的理由呢?
好的陪伴是陪孩子想清楚,說出心裡話,這時候我們往回探究,把A前因問得更清楚,就能夠引出孩子期望的C結果,更深層的A前因就更有機會說出。
最後,呼應這段故事,請聽聽草東沒有派對的大風吹,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練習說出心裡話,情緒都能夠被接住。
哭啊 喊啊 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 快 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 交點朋友吧
哎呀呀 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哈哈哈 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