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是否讓小孩念私立小學?

兒子明年就要入小學,在這之前和孩子爸思考著要不要讓孩子念私小。上週和幾個朋友聊到這個問題,我提到「我有想過讓兒子念私小,但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似乎會是個門檻」,其中有位律師朋友,表示有認識的人,有力人士不是問題。但她問到「為何要讓孩子念私小?有些私小口碑並沒有很好,例如xx國小,課程很艱深,不見得每個小孩都適合」。大家也聊著朋友間的傳聞,例如xx國小上下課校外滿滿接送名車,同學之間也會在很小就出現比較心態,例如某某同學穿的是名牌球鞋,潮牌衣服,回到家要求家長也要買,彷彿小學版的"黑暗榮耀",如果自身不是家世背景強大,就會在學校形成縮小版的階級鬥爭。
這次的閒聊讓我獲益良多,很多時候,父母只能在有限的想像中,以為給予孩子較貴的、嚴格的教育體制,就是為他好。殊不知除了表層的階段性任務,進入標準教育體制,以為讓他念私立學校就可以得到跟別人不一樣的起跑點。卻忽略了在學期間,人格的養成,價值觀的建立,更是影響人生更大的面向。書沒有念好,未來都有機會再補強;但是性格的培養,以及價值觀的培育,那是日積月累,一旦認知建立,未來要再調整就沒有那麼容易了,而且可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在成長的路上,也經歷過比較,經歷過霸凌,進入社會後也體驗過買名牌包,經歷過在人群中為了要被看見,爭奇鬥艷;一路走來,有摔跤,有碰撞都是難免的。這就是成長,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的是什麼,已經懂得做自己,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論。儘管在這樣的心境和年歲中,當我進入一個新的群體,仍然能夠感受到人們對於背景、家世、職業的評量。這次去潛旅,除了認識的教練,潛伴們都是初次見面,在旅行中應該是放鬆,遠離工作職場的塵囂,但在閒暇聊天時,仍會彼此打探是做什麼工作,如果是醫生或律師這種在台灣社會中比較高層的職業,就可能被打上"尊敬"的標籤,交朋友的過程,很難是因為彼此興趣相投,或者聊得來,反而仍會思考其利用價值。
我要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如果我沒有財力和背景跟社會頂層的人比拚,也許我能給的是跟我小時候一樣的,就讀平民的學校,結交平民的朋友,孩子學習到的是相同的價值觀,不需要在小學就為了比較貴的物品,而犧牲全家人的生活品質。儘管父母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生活環境會帶給我們什麼衝擊和變數,跟小孩的學校環境也是息息相關。古代有孟母三遷,現在可以開始體會了,學校的品質如何,會遇到怎麼樣的老師,如果真的遭遇狀況,我真的可以像孟母一樣毅然決然地幫孩子更換學習地點嗎?想想孟母真的很偉大,不論是轉學或者搬家,那種變動從生理或心理上,都是需要花時間跟精神去面對及克服的,在適應的過程中,時間沒有停止,工作仍是要做,學習持續前進,這其實相當考驗人性和勇氣。
最後我跟孩子的爸決定讓兒子念公立小學,如有餘裕的財力,可以在寒暑假帶他去旅行,讓他去念國外的語言學校。實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制內的功課是死的,走出去體驗生活才能在小時候就找到自己的方向,增加見識才能建立習慣,有好的習慣才有好的態度去面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難題。書是一定要念的,但走出舒適圈體驗生活,才能創建不同的格局,有了看世界的格局,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害怕別人的眼光,更能平靜的追求自身的目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比起擁有,我們更害怕失去 知足就可以很幸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