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要求小孩叫人是否是一種霸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很多性騷擾的新聞,很多時候當事人在當下是無法做出反應跟反擊的,那種感受會讓我聯想到長輩要小小孩叫人,何嘗不也是一種騷擾?很多時候我都覺得這對小孩也是一種霸凌......
教導小孩要學會叫人是一種禮貌的表現,我認為禮貌的養成,身教很重要,基本上爸媽如果是有禮貌的人,小孩通常也會學習模仿。通常遇到認識的人,例如鄰居,大人一定是先彼此打招呼,然後我會說「叫姨嬤」,這時候就看小孩心情,心情好就會開口叫,心情不好就會露出害羞靦腆的表情看對方,對我來說,我已經盡到我的提醒責任,而我相信小孩已經接收到"打招呼是一種禮貌的行為"這樣的訊息。有同理心的大人多半會微笑示意,更甚者可能會說「沒關係」,然後和小朋友寒暄幾句,拉近跟小朋友的關係,期待下次遇到小朋友不會感到陌生。
但有些長輩不曉得是求好心切?還是認真覺得小朋友只要沒有開口問好,就是不對的行為?對於沒有社會化的小孩來說,不常遇到的親戚,或者當下可能因為沒有睡飽吃飽,情緒上難免會害羞,我覺得只要大人當下有提醒到即可,不必要用生氣的口吻不斷要求「怎麼沒有叫人?」「ㄟㄟ,看到人要叫阿」,每每我遇到這樣的狀況,因為是長輩,我只能沉默抗議,我不願意隨之起舞,我會面無表情的沉默,或者在小孩安全的情況下走開。因為這讓我覺得不受尊重,彷彿在責備我不懂得教小孩,是一種"為什麼不會叫人"的霸凌!
打招呼應該是你情我願的互動,儘管在職場上,也是有同事看到人不會問早,打招呼的,難道他們小時候沒有被教導看到人要有禮貌嗎?不是的,不打招呼可能是他覺得跟你沒那麼熟,也可能是"當下"不喜歡你;對!就是"當下",小孩子也是會遇到當下情緒轉換中的狀態,很多時候剛見面沒有第一時間叫人,但是和她玩一下,多說幾句話,就會熱絡的聊起來。這就是互動,在沒有心理準備,沒有認知到雙方需要互動的前提下,大人都可能不願意打招呼,更何況是小小孩呢。
我是一個會主動說"嗨"、"早安"、"你好"的人,但我不見得會花心思接著聊些什麼,就是那種微笑問好,然後沒有要聊天的人。畢竟聊天是需要花心思的,需要想話題,需要迎合對方喜好,需要讓過程愉快,需要有個完美的結束。而大家認為小小孩只需要"叫人"就好,有什麼難?也許小孩也知道,當他跟他人開啟連結,就會有後面的互動過程,也許小孩當下沒有想要跟這個大人開啟互動,所以他索性只用眼神示意,靦腆地避免被問問題。也許小孩在過去跟這個大人的互動中,有被問及無法回答的問題,或者有過不愉快的經驗,這都可能是讓小孩當下不想打招呼的原因。
每每遇到長輩在我的小孩沒有主動叫人的時候,不斷叨念、催促,甚至責罵的口氣問他為何不叫人,我都會覺得很煩躁跟生氣。到底是怎樣的大人物一定非得要小孩叫他?如果小孩不是打從心裡喜歡這個人,為何非得在當下責罵他不叫人?
我爸媽也是相當注意禮貌的,小時候會被要求,包含站要有站姿,坐要有坐相,吃東西要小聲、優雅等。所以我也是很在意兒子的禮貌,但當長輩在我面前頻頻催促兒子要叫人,我反而會認為這位長輩對於禮貌的定義,僅僅落在叫人這件事就足夠了嗎?我實在不想要我的小孩未來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大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45內容數
「你有多自律 就有多自由」是我的座右銘 喜歡潛水,喜歡空中瑜珈,這兩樣興趣都可以讓我短暫的離開地球表面,我很珍惜和同伴們在相互信任下,度過放電又紓壓的時光。 我是塔羅占卜師「零度」,大學時期開始學習塔羅,累積多年占卜經驗,涉獵吸收各種心理學知識,透過塔羅牌探索生命的奧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零度寫作 的其他內容
這一刻,讓我體悟到學習無法跟別人比較,只有秉持自己的資質,在學習的過程中看著跑在我們前面的人,著急、擔憂也是無用,只能找尋方法,持續練習,給予鼓勵,總有一天會學到、得到,頓悟到。
相信很多人都去過迪士尼,看過迪士尼電影,買過迪士尼周邊商品。這本書可以說是迪士尼執行長羅伯特‧艾格的傳記,本來生怕傳記讀起來會生硬,但它其實相當好閱讀,跟著書的脈絡,一路陪著執行長的職業歷程,真的很像在讀一本好看的小說。
可惜電影中的演繹手法有點緩慢,應該是想要讓觀影者可以跟隨女主角的心境,去體會那過程,但對於看電影來說,節奏似乎有點太過緩慢,會慢到讓觀影者心想「我是不是要退出場」,如果是在電影院我應該會睡著的那種。
這本書我認為蠻好看的,清楚地列出個人、工作、社會、群體、商業模式等,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邏輯",我自認為是個邏輯清楚的人,在看書的過程中會很過癮,因為作者很有條理且明確不拖泥帶水的把它文字化,可以讓我邊閱讀邊檢視自己是否符合邏輯。
當初我抱著可以從這些隊長的特質中,吸取什麼精華,並且可以習得領導的能力,看到後面有些小失望。儘管有些故事蠻好看的,有些故事挺激勵人心的,但每個隊長都是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這些不見得是讀者可以學習的,其中隱藏了文化背景,以及比賽團隊跟辦公室團隊的差異性。
人家說"耳濡目染"應該就是這種感覺,每每看到他的文字,聽到他的傳遞,會有一種心領神會,如沐春風的正面能量注入。也因為他,我開始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也推薦給大家,兩位主持人在談論每一個議題時,不是隨波逐流的,而是有客觀、獨立的見解。
這一刻,讓我體悟到學習無法跟別人比較,只有秉持自己的資質,在學習的過程中看著跑在我們前面的人,著急、擔憂也是無用,只能找尋方法,持續練習,給予鼓勵,總有一天會學到、得到,頓悟到。
相信很多人都去過迪士尼,看過迪士尼電影,買過迪士尼周邊商品。這本書可以說是迪士尼執行長羅伯特‧艾格的傳記,本來生怕傳記讀起來會生硬,但它其實相當好閱讀,跟著書的脈絡,一路陪著執行長的職業歷程,真的很像在讀一本好看的小說。
可惜電影中的演繹手法有點緩慢,應該是想要讓觀影者可以跟隨女主角的心境,去體會那過程,但對於看電影來說,節奏似乎有點太過緩慢,會慢到讓觀影者心想「我是不是要退出場」,如果是在電影院我應該會睡著的那種。
這本書我認為蠻好看的,清楚地列出個人、工作、社會、群體、商業模式等,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邏輯",我自認為是個邏輯清楚的人,在看書的過程中會很過癮,因為作者很有條理且明確不拖泥帶水的把它文字化,可以讓我邊閱讀邊檢視自己是否符合邏輯。
當初我抱著可以從這些隊長的特質中,吸取什麼精華,並且可以習得領導的能力,看到後面有些小失望。儘管有些故事蠻好看的,有些故事挺激勵人心的,但每個隊長都是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這些不見得是讀者可以學習的,其中隱藏了文化背景,以及比賽團隊跟辦公室團隊的差異性。
人家說"耳濡目染"應該就是這種感覺,每每看到他的文字,聽到他的傳遞,會有一種心領神會,如沐春風的正面能量注入。也因為他,我開始聽"只能喝酒的圖書館",也推薦給大家,兩位主持人在談論每一個議題時,不是隨波逐流的,而是有客觀、獨立的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現在的父母,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甚至比我們年輕的,我很難理解他們對小孩的教養方式,也許我們兩個都不是父母所以不懂。。。我每天在店裡見到那些年輕媽媽對小孩一直哄一直哄,就著“不能對小孩say no”的宗旨教育小孩, 最後就像你說的,培養出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當然啦,我媽以前動不動就發癲鬧人也是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這篇文章記錄發現兩個孩子使用不得體的用語時,當時為人父母的處理應對。 也更進一步了解小孩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提醒家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同時也分享寫信給校方,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的重新教育結果。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