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練不大?因為你想像力不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雖然自我感知與內在察覺聽起來很深奧,
但所有競技運動中包刮的重量訓練與技術訓練,都有傳達這項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在求學過程中出席過任何一堂體育課,其實就有機會習得這項技能,而這些方法的共通點便是

清晰的想像力

健身新手最常接受到的單一肌群訓練,
(這與健美是訓練有微妙的差異)
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將注意力集中在較小較容易控制的肌群上,並且藉由機械器材的固定運動軌道,而使用者能在初期最大化單一肌群使用與感受度。
而在我得教學經驗中,學習效果最差的學生,往往是因為『想要用盡全力』。
舉個常見的案例,他是我曾經在成吉任教的學生,
(35歲85kg,與我合作前曾學習12堂教練課程)
在當天第一堂的課程是使用機械滑輪,並嘗試徵招更多擴背肌群神經鏈結,
而這位學生一慣的動作就是全身繃緊,將注意力投注在所有能用的部位上,
儘管重量只鎖定在20KG,他還是露出猙獰的面孔,就連手臂都不自覺地抖了起來,看起來一點也不輕鬆。
我當下就在思考這個重量是不是太重了呢?
但不論是將重量減少或是增加,這位學生的狀態依然沒有改善。
接著我也嘗試引導學生操作各種啟動肌群的動作,但終究是杯水車薪,當兩個人都接近放棄時,
我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想法,
或許不是學生不會使用身體,而是對重訓有了偏差概念?
「ㄟ,我問你喔。我記得你說,曾經看過其他人做這台機械很帥所以想學對嗎?」
「恩,對阿。」
「那可以請你描述一下,你覺得其他人在操作它當下你的想法嗎?」
「喔!不就是先學會動作,然後全身用力把重量幹起來,我看那個XXX在影片都這樣做的,呵呵呵。」
「…呵呵…呵」
當下我終於知道了,
其實這位學生並不是不會使用身體,甚至可以說動作還算標準,但將他限制住的,反而是想『用盡全身力氣』,也就是重訓可以練得一身蠻力而這個前置思維。
「好吧,我知道怎麼幫你了。我們從拿出皮夾開始。」
在重量訓練中想用盡全身的力量將目標達成固然沒有錯,
同時也是訓練的目的之一,但我們也知道精神與體力都是有限的,
因此在重訓時必須像投資,或是說買賣東西一樣,審慎評估支出是否值得,
就如同今天出門身上只有500新台幣可以花用,
大家會將金錢花在三餐上還是去轉10顆扭蛋呢?
答案顯而易見,
就是要將有限的資源按階段與比例支出。
而有限的資源便是專注力與肌肉能量,
也就是說,必須將體力多數用在目標肌群,
並且,利用注意力比例的反差將感受度凸顯出來,
如此一來,不論是粗壯的工人或是柔弱的女秘書,
都不會因先天肉體的差距而影響學習當下的回饋。
既然有了比例分配的前置思維,接下來就要排除

橡皮筋謬誤

在這裡分享一下我對肌肉的看法,
大部分時候剛接觸健身的大家,對肌肉的想像是繩子與橡皮筋的功能,
也就是有拉力且富有彈性的神奇東西,
而我了解後認為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形成想法上的誤區。
例如深蹲與握推,腿後側與背部肌群。
在大家剛開始學習時可能會聽到,
在臥推時用背部肌群的任務是將槓子拉向身體,再藉由胸肌往上推,
這是個好的引導方式也相對好理解,
但深蹲呢?
在這裡可以【請大家站起來試試看】,
如果在下蹲時,使用腿後把屁股拉下去這個想法會不會出現以下動作。
  • 半身前趴
  • 腰會彎起來
  • 屁股蹲不下去,甚至是快要跌倒
這就是使用肌肉像橡皮筋這個想法,
會出現的重心過度後傾或是屁股眨眼的問題。
(意思是在深蹲動作中骨盆反覆的前後傾並失去上下半身鏈結能力)
因此將肌肉想像成橡皮筋,只有在拉扯的階段才有力的話,
不僅僅是無法套用每個動作,更甚是大大的限縮在健身的成長。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建立對肌肉的想像。
而在我生活過程中最接近的物品非『拳頭槍』莫屬。
這個玩具在我小時候的夜市常常出現,大家第一眼應該就能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吧。
就如同大家看到的,請將握把與拳頭想像是人體骨頭上的連接點,
(我們用肱骨二頭肌來想像)
而中間類似於彈簧的部分就像是肌肉,當你用力扣下板機,肌肉的結構會伸長,並且根據你扣的速度與力量,決定拳頭槍的長度,
若是在中途停下來,就要花更多的力量將它維持在一定的位置,反而是肌肉縮短時比較輕鬆,這其實相當接近人體肌肉的向心、離心收縮特性。
而這是肌原纖維的示意圖。
圖中的紫色端子在原地抓住肌肉纖維往後拉或是停在原地。

再請大家試試看】
在下蹲時把腿後側想像成氣壓式避震器,
慢慢地讓大腿前側的使用比例減少,
盡量去感受膝蓋後到屁股下緣之間的肌肉。
如此一來肌肉的能力不再只有『拉』更多的是提供了『支撐』的力量。
將這樣的想像帶入深蹲與握推動作,也就不會顯得奇怪而且相當直覺,
就像是在下蹲時,腿後側扮演了支撐者的腳色,
維持著一定的長度,幫助腿前測股四頭下蹲時省力,進而讓我們動作穩定,
並且在上蹲的時候股四頭更有力量,使我們深蹲時更輕鬆。
綜合以上所述,若要有良好的內在感覺建立,必須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 學習良好的基礎動作
  2. 力量的比例分配
  3. 具象化的肌肉想像
  4. 綜合成清晰的想像
如此一來,所有的動作學習只要將
基礎動作+肌肉的想像+專注力的分配
便能操作所有基礎的重量訓練,以及大幅度的影響學習的速度與高度,當然這不侷限於健身。
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去觀察各領域的高手訓練就會發現,
他們一定有非常良好的基礎動作,
在這基礎上盡情的發揮各自的『想像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動作與技巧,
以配合不斷改變的身體結構,
(例如髖關節活動度變好會影響相撲硬舉的站距)
當然也就不會容易被『這樣的動作最正確』給迷惑,親手扼殺了成長的機會。
希望大家可以嘗試用這樣的『邏輯』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當你有了足夠的內在感知之後,下一個挑戰就是肌肉的次序性,這讓我們下一回再說吧。
ZJJasper |格鬥 X 健身 X 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知道這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容易,因此我也自己摸索兩年,而現在大家提前知道了這項技能,為何不試試看呢?
這是健身新手在初期最大的挑戰。
我知道這對多數人來說並不容易,因此我也自己摸索兩年,而現在大家提前知道了這項技能,為何不試試看呢?
這是健身新手在初期最大的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對的訓練方式,是針對身體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施予最主要的刺激物 – 壓力,而能夠完成這項任務的,是最大肌力訓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對的訓練方式,是針對身體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施予最主要的刺激物 – 壓力,而能夠完成這項任務的,是最大肌力訓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常見對於重量訓練的誤解!?】 ◼︎◼︎誤解:阻力運動訓練需要花費過多時間?◼︎◼︎ 證據:最小劑量的阻力運動(resistance exercise, RE)訓練,可以提高成人的肌肉力量和功能性相關能力。在設計阻力運動訓練計劃時,應優先考慮多關節的動態動作,並且.....
Thumbnail
▌阻力訓練增加肌肉的秘訣: 肌肉成長關鍵要素? 擁有強壯的肌肉與吸引人的外貌體魄是許多人的夢想,不僅是為了健康,更是為了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談到肌肉成長,其背後有許多運動生理學當中的關鍵概念......
差點忘記繼續記錄教練課後續,目前進行到第五堂中間穿插了飛去日本看櫻花暫停一周。但,目前訓練下來,了解了自身體能的極限,聽教練說明才知道原來男女的下肢力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騎自行車的話若體力素質接近,那麼可騎乘速度和長度是不會因為男女而有差別,所以不能說因為是女生就騎無法騎長程,哼哼。
太極拳與重量訓練 高中時因為太自卑了,開始和同學重訓,拉單槓、雙單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爬樓梯、跑六千公尺...都來,和同學的問候方式就是不期都在他的手三頭位置來一拳,如果有準備好,這一拳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準備被擊中,會痠痛個幾分鐘。 有一回走剛重訓完,穿著背心走在台中街頭狹窄的騎樓
Thumbnail
有時在健身房 我會聽到耳邊傳來類似以下的聲音: 「那個人,動作怎麼會那樣做啊?好怪喔!」 「我教練說,深蹲應該這樣做,他那樣是錯的!」 「那樣做不對,一定會受傷的啦!」 「我看網路上的訓練,都沒看過那個人做的動作!」 這些背地裡的議論 大概是為什麼很多健身新人,害怕踏進健身房的原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第一次在愛沙尼亞上健身房教練課,主要是利用身體重量進行的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啞鈴畫圈、伏地挺身和仰臥起坐,主要目的是正確姿勢與呼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對的訓練方式,是針對身體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施予最主要的刺激物 – 壓力,而能夠完成這項任務的,是最大肌力訓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Thumbnail
對的訓練方式,是針對身體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施予最主要的刺激物 – 壓力,而能夠完成這項任務的,是最大肌力訓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常見對於重量訓練的誤解!?】 ◼︎◼︎誤解:阻力運動訓練需要花費過多時間?◼︎◼︎ 證據:最小劑量的阻力運動(resistance exercise, RE)訓練,可以提高成人的肌肉力量和功能性相關能力。在設計阻力運動訓練計劃時,應優先考慮多關節的動態動作,並且.....
Thumbnail
▌阻力訓練增加肌肉的秘訣: 肌肉成長關鍵要素? 擁有強壯的肌肉與吸引人的外貌體魄是許多人的夢想,不僅是為了健康,更是為了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而談到肌肉成長,其背後有許多運動生理學當中的關鍵概念......
差點忘記繼續記錄教練課後續,目前進行到第五堂中間穿插了飛去日本看櫻花暫停一周。但,目前訓練下來,了解了自身體能的極限,聽教練說明才知道原來男女的下肢力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騎自行車的話若體力素質接近,那麼可騎乘速度和長度是不會因為男女而有差別,所以不能說因為是女生就騎無法騎長程,哼哼。
太極拳與重量訓練 高中時因為太自卑了,開始和同學重訓,拉單槓、雙單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爬樓梯、跑六千公尺...都來,和同學的問候方式就是不期都在他的手三頭位置來一拳,如果有準備好,這一拳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準備被擊中,會痠痛個幾分鐘。 有一回走剛重訓完,穿著背心走在台中街頭狹窄的騎樓
Thumbnail
有時在健身房 我會聽到耳邊傳來類似以下的聲音: 「那個人,動作怎麼會那樣做啊?好怪喔!」 「我教練說,深蹲應該這樣做,他那樣是錯的!」 「那樣做不對,一定會受傷的啦!」 「我看網路上的訓練,都沒看過那個人做的動作!」 這些背地裡的議論 大概是為什麼很多健身新人,害怕踏進健身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