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

之前在讀「拼教養」一書時,總覺得有哪些地方沒有敘述出來,昨天偶然看到「俗女養成記」的片段後,突然知道是缺少哪一塊拼圖:
父母與子女間的互動模式,常常帶有所謂的『情緒勒索』。
父母是真的疼愛子女,也願意犧牲自己成就子女,但這種犧牲是不是可以常掛在嘴邊? 有待商榷。
劇中的一個片段,當年邁的母親說自己都是為了子女犧牲,為了這個家庭犧牲,她都是為了家人等等,這聽在兒女的耳中,有時就會變成一種情緒上的勒索。
劇中女主角就回了一句:「妳可以不要生,不要當媽媽啊!」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震撼人心。
到底父母該不該時刻提醒子女,撫養你們很辛苦,甚至要犧牲父母自己的人生? 而子女該不該時刻感恩,又或是當父母提起時就認為是情緒勒索?
回到問題的最根本,父母生小孩前,到底有沒有想清楚日後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還是等到要犧牲自己時,再來抱怨小孩的存在呢?
臺灣的社會中充滿類似的情境與疑問,華人社會習慣於栽培下一代,並抱以非常高的期望,甚至願意犧牲這一代的生活來換取下一代的成長,但這個做法真的都沒有問題嗎?
世代衝突的起因會不會就是從『情緒勒索』開始的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往往隱藏著很多學問等待我們去挖掘。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就必須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做起,從吃喝玩樂及工作著手,去思考我們平常生活周遭的一切是怎麼形成的。當我們看透事物的本質,並了解其背後運行的邏輯後,就會發現存在必有道理,現在的一切得來不易,且行且珍惜。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