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創傷》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生自古誰無傷?問題是你看見了嗎?

有些創傷,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受傷了,以為只是一種難受的情緒,不想讓它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努力把它壓抑下去了而已。它,一直潛伏在我們的內心陰暗處,用隱微的方式在影響著我們。

自從接觸心理方面的書籍後,知道自己內在有創傷,也因為看見、理解而療癒了一部分,然而認識自己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這本《隱形創傷》中所舉的例子,讓我看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他人和自己的影子。

以下就有感章節作記錄。

☘ 書中第二章講人類有三重大腦,即爬蟲腦的杏仁核:關於危及生命安全的創傷被儲存在此。哺乳動物腦:儲存依戀關係的創傷。認知腦:儲存關乎自尊、自信感受的創傷。

也提到這三種創傷的治癒及修復:

第一種:生命安全層面的創傷,需要擁有長期支持性的安全的關係和環境。

第二種:依戀層面的創傷,需要對關係有新的體驗和領悟。

第三種:認知層面的創傷,需要對認知方式和思維模式進行矯正。

「一些損害自尊自信的創傷,恰恰來自人更高級的自我認知和對他人的認知。但這些高級的認知也會被扭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明明有能力和資源去過更幸福的生活,卻因為失去自信心而陷入痛苦。」

曾經有位朋友對我說過一些話,對方眼中的我,大約就是以上這段敘述的大意。而我,確實在自尊自信這一塊需要療癒。

本章所述創傷的類型,就像光譜的兩端,一端是關係過近,分化獨立受到阻礙 ;另一端是關係疏離,被拋棄感、對關係感到不安全。

曾經的我對於人我之間的界線並沒有很明確的劃分,總是希望和朋友建立起緊密的關係,然而隨著友誼一段段地嬗遞與消逝,我慢慢地擺盪到了光譜的另一端,畢竟,維持友誼是需要付出能量心力的,而我目前沒有那麼多的能量了,只能慢慢尋找與累積滋養的關係,看能否走到光譜的中間值 😊


☘ 第四章關於早期養育缺陷與親密關係中,我覺得自己也有故事例子裡,主角對人際關係的「二分性」:即「關注我的人」和「忽略我的人」。對關注我的人,對方品格上的一些小缺點,如果勸告無效,我好像還是會睜隻眼閉隻眼。這很大程度上是混淆了「需要」與「愛」,是因爲需要一段關係,但又害怕失去,所以會選擇忍耐,直到受不了爲止。

看了這章才明白,愛不是人天生的能力,而是一個人滿足了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後才會發展的能力。而能夠判斷一段關係是只滿足了混淆的需求,還是有更清𥇦的尊重、承諾和付出,是人在尋求關係的過程中最需要具備的能力了。


☘ 第五章講死亡與喪失的創傷,其中一段敘述,真的完整描述了我的感受。

「喪失對人最重大的影響之一,是讓人感覺原來一切重要的關係都難免會終結,從而沉浸在悲傷之中,損害他們重新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連結的動力和能力。」

原來,這告訴了我,在我內心還有著尚未處理的悲傷。


☘ 第八章講分化受阻的創傷中,有段敘述也很有感:

「人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濫好人」,有時這些「濫好人」處理問題的方式似乎會讓周圍親密的人覺得太忍讓、太委屈了,但他們自己並不覺得很痛苦。同理,也有很多在旁人看來似乎過於強勢和有攻擊性的人,他們往往會在人際關係中讓他人體驗到被強加和壓迫的感覺,但是他們似乎並沒有感到不合理並想要改變。這是因為這些處理方式,是在他們自主的行動和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在他們的個人經驗中是有效的、自洽的。」

這段讓我想起某些親友,真的就如書中所述,完全沒有自覺。


☘ 第九章講來自學校的創傷體驗,提到最常見的霸凌問題。

學校即小型社會,校園中的霸凌也會在社會上各個領域中出現。書中對霸凌者的心理也有分析。

「霸凌是一種群體行為,旁觀者的觀看對霸凌者來說很重要:透過這種膚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並獲得優越感是霸凌者最大的目的。很多霸凌者形成的問題模式在於,他們缺乏基本的同理能力,真的認為自己能夠從欺負他人上獲得優越感,會把其他人的脆弱反應理解為自己的勝利和力量展示,所以越是對他們的霸凌行為做出脆弱反應的人,就是他們越喜歡的欺辱對象。」

「要避免霸凌需要接受十分系統的社會和學校的心理教育,教育孩子們自己的邊界不可被侵犯,要有自信和有能力拒絕任何不合理的侵犯以及去尋求他人的幫助。教育所有孩子不要做助長霸凌的「旁觀者」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旁觀者的注意和認同是霸凌者的根本動力,如果霸凌行為引發的不是旁觀者的注意而是忽視、反對、鄙視,霸凌者感到自己的行為得到的不是社交地位的提升而是下降,霸凌就不會發生。」

/

作者在書中提到,整個社會似乎崇尚「理性」重於「感性」。

我也有同感,好像理性就是文明與進步的象徵;提到感性,不免有貶意,似乎和情緒化、多愁善感...畫上等義詞。

即便是喜歡閱讀的人,也是把商業思維書擺在首位,人文書只是作爲輔助的感覺,但個人覺得,能打開人體的全面感知,比單一執著於大腦腦力要來得完整。

這本書,是一位熱心的學伴送給我的,當她看見書中的文字段落,覺得有感,便想著或許我也會有興趣。

這本書寫得滿淺顯易懂,每一章都有個案說明爲例,可以讓讀者參照個人經驗去體會。

如果你對認識自己、自我療癒也有興趣,不妨看看這本書。

購書由此去:

博客來-隱形創傷:成為大人的我們,該如何療癒看不見的童年傷痛? (books.com.tw)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柳林風聲》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用一天半的時間慢慢看完了。主角只有四個小動物:鼴鼠、河鼠、蛤蟆和老獾。 這四種動物,分別象徵四種不同性格的人,不滿於現況、想要嘗試新事物的鼴鼠,固守在安逸的舒適區中,卻也會對令牠大為驚奇的新事物產生嚮往的河鼠,愛好冒險、自吹自擂、極端自戀的蛤蟆,和充滿智慧、嚴肅卻有責任
近幾日翻看《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看完前三章,包括了沙皇一家令人唏噓的故事、列寧的生平、以及烏克蘭大飢荒。我對沙皇和烏克蘭的故事比較有感,或許是前者的事件有拍成電影《真假公主》,後者則因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看完後才知道爲什麼烏克蘭這麼痛恨俄羅斯。 作者維克多.沙博爾夫斯基從這些重要領袖的飲食切入政治,
來推薦一下前天從新北市圖預約到的電子書《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我才看完前兩章,就覺得對認識自己很有幫助。 你是內向型人嗎? 書中列了一些題目,幫助你判定你是屬於以下哪一類型的人: ◆極端內向 ◆既內向又外向 ◆外向型過測試,我發現我是既
記得許多年前,還在用msn的時候,和一位朋友在線聊天,當時我們對新時代的東西都滿有興趣,談的還滿投契。 然後聊起了大天使。 我一時興起,問她知道大天使麥可嗎? 她說不知道,但有感覺到是金髮穿藍色衣服的感覺,我嚇了一跳,又問:「那大天使拉斐爾呢?」「嗯⋯感覺是穿綠衣服的。」 雖然我沒有感應到過祂們,但
不知道你對新時代身心靈方面的事物有沒有興趣? 我自己是在十多年前開始入坑的。 從學生時代就對神秘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對占星學、超自然現象、古文明、外星人⋯這類資訊著迷,而在十多年前看見新時代類的書越來越常見後,就捨去了翻譯小說,去接觸這一類。 然後我就栽進這個奇幻世界了。 它有很多道理是
自右眼開刀,近視度數改變,變成左眼單眼戴隱眼後,疊影的問題,讓我現在看書不能看太長的時間,只能一個短章節,或看個幾頁,所以一本書看得比較久。 今天看到這段小故事,看著看著,竟落下眼淚,於是節錄分享出來。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慈悲:但願能成爲那樣的人 安東尼.雷.辛頓當初受到的判決只能說是
《柳林風聲》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用一天半的時間慢慢看完了。主角只有四個小動物:鼴鼠、河鼠、蛤蟆和老獾。 這四種動物,分別象徵四種不同性格的人,不滿於現況、想要嘗試新事物的鼴鼠,固守在安逸的舒適區中,卻也會對令牠大為驚奇的新事物產生嚮往的河鼠,愛好冒險、自吹自擂、極端自戀的蛤蟆,和充滿智慧、嚴肅卻有責任
近幾日翻看《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看完前三章,包括了沙皇一家令人唏噓的故事、列寧的生平、以及烏克蘭大飢荒。我對沙皇和烏克蘭的故事比較有感,或許是前者的事件有拍成電影《真假公主》,後者則因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看完後才知道爲什麼烏克蘭這麼痛恨俄羅斯。 作者維克多.沙博爾夫斯基從這些重要領袖的飲食切入政治,
來推薦一下前天從新北市圖預約到的電子書《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我才看完前兩章,就覺得對認識自己很有幫助。 你是內向型人嗎? 書中列了一些題目,幫助你判定你是屬於以下哪一類型的人: ◆極端內向 ◆既內向又外向 ◆外向型過測試,我發現我是既
記得許多年前,還在用msn的時候,和一位朋友在線聊天,當時我們對新時代的東西都滿有興趣,談的還滿投契。 然後聊起了大天使。 我一時興起,問她知道大天使麥可嗎? 她說不知道,但有感覺到是金髮穿藍色衣服的感覺,我嚇了一跳,又問:「那大天使拉斐爾呢?」「嗯⋯感覺是穿綠衣服的。」 雖然我沒有感應到過祂們,但
不知道你對新時代身心靈方面的事物有沒有興趣? 我自己是在十多年前開始入坑的。 從學生時代就對神秘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對占星學、超自然現象、古文明、外星人⋯這類資訊著迷,而在十多年前看見新時代類的書越來越常見後,就捨去了翻譯小說,去接觸這一類。 然後我就栽進這個奇幻世界了。 它有很多道理是
自右眼開刀,近視度數改變,變成左眼單眼戴隱眼後,疊影的問題,讓我現在看書不能看太長的時間,只能一個短章節,或看個幾頁,所以一本書看得比較久。 今天看到這段小故事,看著看著,竟落下眼淚,於是節錄分享出來。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慈悲:但願能成爲那樣的人 安東尼.雷.辛頓當初受到的判決只能說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