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憂鬱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演藝圈又發生了令人震驚、難過的事:CoCo因憂鬱症輕生過世在各方訊息及討論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名詞"微笑憂鬱症",這是近年研究出來的非典型憂鬱症當我們對憂鬱症有更多了解後,就會知道,並非所有憂鬱症患者都是愁眉苦臉、鬱鬱寡歡,微笑憂鬱症患者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正深陷在情緒障礙困擾中,反之,在旁人看來,會誤以為患者心情開朗、積極正面,因為他們大多數擁有令人羨慕的人生:有理想的經濟、工作、或伴侶與子女在身邊,在社交圈也非常活躍,臉上永遠掛著微笑,而且談笑風生;然而,他們其實是戴著面具過生活,內心十分失落及絕望,甚者有想結束一切的念頭他們表面上看似快樂、滿足或正常,內心卻感到沮喪、憂鬱或無助,他們選擇隱藏真實的情感,並試圖對外界展現快樂的外表,以掩飾自己內心的痛苦,這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狀態,因為患者的外在表現根本與他們內在的情感狀態不符,基於害怕/不願被別人察覺到他們真正的情感,因此努力隱藏自己的內心痛苦

  • 表面開心內在憂鬱:在朋友圈中,患者總是格外開朗樂觀,而且相當投入,是眾人心目中的社交能手,然而一人獨處時,就立刻會變得截然不同,內心充滿悲傷、失落,跟被人圍繞時的心情落差非常大
  • 沒有傾訴心事對象:患者會感慨"相識滿天下,知己無一人",他們雖有很多朋友,卻在悲傷失落時,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加上,他們也不希望旁人看見自己軟弱一面,因此不願打開心扉,只能處於痛苦、矛盾之中
  • 夜晚持續思考人生:雖能放下面具,但憂鬱的感覺會在黑夜中不斷襲來,令患者不由自主地思索人生,卻越想越負面、絕望
  • 害怕成為旁人的負擔:在白天,患者即使滿懷心事,但仍堆滿笑臉,只因他們不願意為別人帶來負擔,就算有人發現異樣,加以關心,患者卻會加以否認,放棄被安慰的機會
  • 對批評過於在意:患者無法承受旁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即使只是隨口一句玩笑話,患者仍會相當重視,感覺受到冒犯或傷害,此外,他們也難以接受被拒絕,會因此認為自己是無用的失敗者
  • 生活充實但不快樂:患者經常與朋友聚會,行程滿滿、生活多采多姿,似乎擁有充實愉快的生活,實際上,在進行這些社交活動時,根本無法真正投入其中,他們心裡,並沒有真正感受到快樂,尤其是一切活動結束後,心中的空虛會更加放大

這類患者,通常較不易被察覺,更不易防範憾事的發生,患者本身不應諱疾忌醫,應尋求專業協助,從生理及心理兩方面同時處理,必定可以獲得緩解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尋求情緒療癒師(導護師)的協助時,並不是將問題投擲出去,等著接收答案或方法,相反的,在療癒師(導護師)的引導及保護下,自己動腦筋"思考",是一個極端重要並關乎著療癒能否達到目標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自我認識、問題解決、心理教育及思維模式轉換...等要項 自我認識:透過積極的自我探索,來思考過去
Me too 事件仍如火如荼的燒向四面八方,有越來越多人被起底,到目前為止,令我印象最深刻並不斷思考的,仍是黃姓藝人,"拉人一起下水"的道歉(爆料)方式,完全呈現出負面且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徹底推翻了多年來辛苦建立的人設,在驚訝之餘,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簡單分析歸納出幾個解釋方向:在感受到大量無法承受的壓
當我們尋求情緒療癒師(導護師)的協助時,並不是將問題投擲出去,等著接收答案或方法,相反的,在療癒師(導護師)的引導及保護下,自己動腦筋"思考",是一個極端重要並關乎著療癒能否達到目標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自我認識、問題解決、心理教育及思維模式轉換...等要項 自我認識:透過積極的自我探索,來思考過去
Me too 事件仍如火如荼的燒向四面八方,有越來越多人被起底,到目前為止,令我印象最深刻並不斷思考的,仍是黃姓藝人,"拉人一起下水"的道歉(爆料)方式,完全呈現出負面且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徹底推翻了多年來辛苦建立的人設,在驚訝之餘,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簡單分析歸納出幾個解釋方向:在感受到大量無法承受的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微笑憂鬱 作者:洪培芸   「微笑憂鬱」這個詞,你有聽過嗎? 在我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其實是沒有聽過的。 憂鬱症,大家應該都非常知道,這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2023年WHO的一份調查指出,全球有3億多人因憂鬱症所苦,但不同於我們所知道的憂鬱症,「微笑憂鬱」,如同其字面所示,微笑的背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習慣在別人面前展現開朗的笑容,掩蓋內心的脆弱。然而,寂靜時刻,才會面對自己的傷痛與不堪,獨自承受痛苦。作者明白沒有人有責任分擔我的痛苦,因此我只能獨自面對。儘管我展現笑臉,內心的傷口仍在滲血,期待有一天能感受到溫暖的光芒。
Thumbnail
如果你過著『倍感艱辛』的生活,長期感受不到快樂,已經對快樂不再心懷期待,請尋求幫助。或者你身邊有一個人長期感受不到快樂,不知道快樂的感覺是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或事業規畫望之卻步...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這是一篇有關情緒偽裝與憂鬱症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許多外在看似開心,實際上卻充滿矛盾與不安,對其他作家朋友都受到憂鬱症的困擾也有所觸動。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自我安慰的無能及對於情緒的掩飾,最後表達出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有矛盾但相較以前已經進步了。
Thumbnail
微笑與憂鬱症,這兩個看似對立且衝突的字眼根本不該兜在一塊。但這其實是高功能憂鬱的一種型態,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私底下卻陷入憂鬱的漩渦。他們因為自己的人設與形象難以向外界求助,甚至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前進。但無止境的勉強自己,當情緒崩解的那一瞬間,便可能走上絕路。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微笑憂鬱 作者:洪培芸   「微笑憂鬱」這個詞,你有聽過嗎? 在我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其實是沒有聽過的。 憂鬱症,大家應該都非常知道,這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2023年WHO的一份調查指出,全球有3億多人因憂鬱症所苦,但不同於我們所知道的憂鬱症,「微笑憂鬱」,如同其字面所示,微笑的背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習慣在別人面前展現開朗的笑容,掩蓋內心的脆弱。然而,寂靜時刻,才會面對自己的傷痛與不堪,獨自承受痛苦。作者明白沒有人有責任分擔我的痛苦,因此我只能獨自面對。儘管我展現笑臉,內心的傷口仍在滲血,期待有一天能感受到溫暖的光芒。
Thumbnail
如果你過著『倍感艱辛』的生活,長期感受不到快樂,已經對快樂不再心懷期待,請尋求幫助。或者你身邊有一個人長期感受不到快樂,不知道快樂的感覺是什麼,對自己的生活或事業規畫望之卻步...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這是一篇有關情緒偽裝與憂鬱症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許多外在看似開心,實際上卻充滿矛盾與不安,對其他作家朋友都受到憂鬱症的困擾也有所觸動。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自我安慰的無能及對於情緒的掩飾,最後表達出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有矛盾但相較以前已經進步了。
Thumbnail
微笑與憂鬱症,這兩個看似對立且衝突的字眼根本不該兜在一塊。但這其實是高功能憂鬱的一種型態,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私底下卻陷入憂鬱的漩渦。他們因為自己的人設與形象難以向外界求助,甚至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前進。但無止境的勉強自己,當情緒崩解的那一瞬間,便可能走上絕路。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