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挑戰21天習慣養成】DAY15 親密與獨立,疏離與安全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成員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只有一段同時具備可及性、回應性與投入性的戀愛關係,讓人感到有默契、穩定和安全,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如何在尊重對方與你的差異時,又同時維持「親密感」。如何建立一段「親密」vs.「獨立」的關係

尊重在於,如何接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欣賞各自的觀點。

孤寂,是因為我清楚,你和我不同。你是你,我是我,互不干涉。正因為如此而少了雙向奔赴的親密感。感情中最佳的狀態是時而親密,時而獨立。

親密代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在親密關係裡,我們經常為了滿足對方的需求,而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而越做越覺得疲憊。家庭裡,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選擇自己沒有興趣的學校或職業。避免在關係裡盲目及過度付出,更多的照顧自己內心的感受。

獨立是為自己的決定及行為負責

長大後,執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志向,而不顧父母的期待。在關係裡,為了保有自己的獨立性,而不願妥協、堅持已見。看似勇敢為自己獨立的決定而負責,卻也切斷了跟家人及伴侶的關係與連結。

忽略了自己對親密的需要,讓心裡充滿了掙扎與矛盾。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尊重彼此的價值觀。分享事情時,能夠自由開放、自主決定,能區隔個人的想法及感受,互相尊重與接納和自己不同的意見及想法。

如何保持親密,又保有獨立的自己

適時的表達及交流

釐清自我的想法和照顧自己的情緒狀態。尊重每個人的發言權,當雙方意見不合時,開放且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不要過度的情緒反應,說出傷害對方的話語。

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想法,透過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感受,了解彼此,並加深彼此的親密感

勇於為自己發言、分享。

趨向獨立的過程,在不失去親密的考量,適時的分享自我,為自己發言,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接受與你不同的想法及見解。保有各自的界線。

調解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需要,並清楚自己的期待

學習和自己的情緒共處,了解它、感受它、不控制也不批判。讓它自然的流過。

時時瞭解自己真實的想法、需要、感受與期待,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並對關係的另一方,表達適切的期待。清楚自己的界線,理解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不讓自己衝動的回應

當對方冒犯了你的界線或讓你感到不被尊重時,試著去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讓自己多一些停留,去觀察對方的心情,嘗試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情緒背後,所要釋出的訊息,明白對方真正想要傳達的東西。有助你穩定自己的情緒與狀態,避免做出衝動的行為,更能對事不對人,達到有效溝通。

不去承接他人的情緒。在情緒穩定時決定,取代衝動時即時行動

隨著成長的腳步,閱歷的增加。你遇到的問題,會越來越有挑戰性。你得學會照顧好自己,培養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段感情中,良好的狀態應該是互相獨立又互相支持,沒有誰應該成為對方的附屬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