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榮格理論中孩子「自我」與「他者」的形成

上篇講了一位對於榮格的夢、解夢等理論非常感興趣的咨詢師談到的兩個小案例,從案例中,我們能感受到兩位差不多年過半百的人在心中壓抑的積年傷痛,無不彰顯一個人的童年對ta的性格形成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在後來的閱讀中,我剛好讀到一位專門用大篇幅和👉理論➕童話故事➕小案例👈來詳細解釋榮格的嬰幼兒性格結構早期形成論的學者,可能會在這篇之後寫,預告:非常有意思(Bad News:我是門外漢,不是專業的心理學科研究人員,可能會更加關注小案的描述)。

今天的小案來自一位叫Andy的小朋友,他是Brian Feldman「Encountering Otherness: Anthropological, Developmental, and Clinical Dimensions」文章中的主角。這篇文章從人類學、文化等角度先分析了社會中「自我」與「他者」的互動關係,例如巴西;然後,繼而分析嬰兒時期的「自我」與「他者」的形成。Enter Andy!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