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自己讀~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

    從三年前【蘋果橘子經濟學】之後,另一本闡述人類經濟行為之非理性面。與前書一樣,也是由兩位作者跨域寫作,有著經濟學的理論與理性,也有著認知心理領域的觀察與推論,讀著讀著欲罷不能。中文書名並未把此書的重點點出,從英文書名(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eans So much?)方能抓住重點,以scarcity匱乏為核心,說明匱乏狀態下的思維模式,然後是匱乏狀態下的行為,最後針對匱乏的情境,如何應變與脫困。



    1. Top 1: 匱乏之思考模式
            好處:匱乏(稀少)的情況下會帶來專注紅利,亦是更有效率、更為專注。
            缺點:匱乏(稀少)的情況會造成目標禁列,也就隧道效應,眼光被設定框架,無法看到隧道外的東西。匱乏讓心智成為俘虜,佔據認知頻寬(也就是思考與注意力),最後成為惡性循環。例如飢餓的人只想到食物;沒時間的人,腦海裡都是未完成的事;孤獨的人,會特別注意她人成雙成對,自己形單影隻;貧窮知人僅能處理立即性的財務,無暇計畫長遠。
           而認知頻寬並非固定的,卻是可以改變。所謂認知頻寬包含流動智力,就是抽象思辨能力;另一就是執行控制力,如何計劃與專注。當資源變少時,人有效的認知頻寬會變窄,當資源寬鬆時,則會變寬,所以並非不成不變
    2. Top2:匱乏下行為
           匱乏後會有【取捨】,相反地寬鬆則多有【不選擇自由】。前者會有取捨,有時就有短視而無前瞻;至於後者寬鬆的狀態下,人可以不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容許失敗而不介意犯錯。想像富人投資失敗,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一個窮困之人,少了一天薪水就得餓肚子,他哪能停下手邊的工作去做健康檢查?他甚至得忍痛工作,直到沉痾時所需的醫療費用更龐大。
           資源稀少會帶來專注紅利,但作者顯然更側重它的副作用,甚而認為匱乏自己會製造陷阱,循環不已。過猶不及的專注會影響了表現,誠如父母過猶不及的愛,都是不利孩子成長。
    3. Top3: 打造認知頻寬:就是製造寬鬆
           匱乏的狀態下,那些重要但不即時的事就很難落入思考範疇內,所以對付貧窮、常常沒時間的情況,就是製造一點兒寬鬆,就像是前一本書所說的,與人約會早個30分鐘,可以避免遲到時可能導致的焦躁與失禮。或者定期一點兒儲蓄或保險,可以避免意外早成的借貸等連鎖反應。最後期限不如切割成數個期限,可以減少延遲 誤事。


    後記:此書閱讀於2018暑假,心得書於2018-08-14,因應新聞台資料遺失,不得不加緊備份工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