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源(需求)消失,偏鄉小校的未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追一部日劇《阿淺來了》。這部劇透過女主角阿淺的一生,帶領觀眾看到時代的洪流如何沖垮某些舊行業(如:兌換商),又如何推動某些新行業興起(如:煤礦、銀行、保險等)。在時代洪流中得以生存的,只有那些能發現新需求、新商機,且願意踏實工作的人。

現在,偏鄉小校也面對同樣的生存難題。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全國2666所小學中,已有1025校學生數少於一百人、占38.4%,又有512所已少於五十人。有的甚至學校,一個年級僅一班,每班人數皆不超5人。(註1)

上述狀況意味著,在少子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偏鄉已成為討生活不易的區域。

當就業人口不斷外流,偏鄉學校生源(教育需求)不斷消失,偏鄉小校就面臨生存的難題。

許多反對偏鄉地區廢校的主張,多強調該學校對社區的重要性,如:學校是社區的心臟。問題是,若該學校於該地區的主要需求者—學生—已經消失,請問,該所學校所提供的服務—教育—要供應給誰呢?

當一個學區對教育的需求近乎於零,這所學校存在的價值究竟為何?

我們查詢1960~2070年的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到,孩童的數量逐年遞減(圖1、2、3),根本沒有緩解的趨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像鄰國日本,2022年新生兒出生率更比預估提早8年落入新低點(註2)

由此可知,50年內,少子化的趨勢只會越演越烈,不會緩解。偏鄉小校的存廢或轉型,則應儘早開始規劃。

有不少學者提出,偏鄉小校可以用特色教學方式留住生源。這其實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偏鄉小校的問題並非有生源而生源外流,而是近乎沒有生源。在沒有生源的狀況下硬留下學校,就算學校留下來了,學生的組成也大有問題。

我曾拜訪過一所學生幾乎全部來自於外地的偏鄉小校,整個學生組成以適應不良的學生或特殊生居多。這種無法與社會組成接近的學習環境,能否幫助孩子為進入社會做準備?這種扭曲的同儕學習環境,能否發展出良好的同儕學習?孩子在這種扭曲的環境中成長,人格發育能否健全?

如果在地人主張「學校是社區的心臟」,我想要問題是,若這所學校的孩子不僅人數少,且幾乎是來自於外地的特殊生或適應不良學生,那麼,這所學校在社區裡所發揮的功能究竟是什麼?

在少子化、全球化、人越來越長壽的浪潮下,機械化的工作不斷被機器取代,正職工作也會越來越少,連像會計師這類專業人員,其生存都面臨威脅。因此,教育需要朝精兵政策發展,孩子需要擁有的不只是一技之長,而是良好的心態、多項技能和求新求變的能力。

可怕的是,目前孩子雖然學歷變高,但啃老族的比例也越來越高,面對挫折的能力則越來越低,這才是教育要面對的重大課題,教育部及縣市教育局/處更應該好好思考如何緩解這個難題。

在以前教育不普及的年代,許多人為了唸書,要跋山涉水;許多社區也沒有視學校為心臟,因為社區裡根本沒有學校。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社區裡沒有心臟,而是當時社區的心臟並不是學校。由此可知,學校並不是成為社區心臟之必然。

總之,當一個學校的生源消失,學區裡已沒有國民教育的需求時,學校存在的價值應該要重新思考;因應社會進化的現實需求,將資源妥善運用並做轉型也許才是更好的政策方向。

註1:1人即成班...不到百人「小」小學持續擴張 偏校借學生亂象成公開秘密(聯合新聞網)

註2:比預測提早8年!2022年日本出生人口跌破80萬 再創新低(自由時報)


avatar-img
95會員
166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我國,許多家長和學生常將上課與學習劃上等號,於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及能力,好像沒有上課就無法學習,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孩子要有競爭力,就要學會自主學習,才能面對未來多變的全球環境
在少子化的今天,越來越多家長由於過度愛孩子而成為恐龍家長。問題是,恐龍家長造成老師的職業危機感,會反噬孩子的學習權益,造成越來越多老師為了自保,選擇防禦性教學或離開教育職場,這狀況若惡化下去,孩子將越來越難遇到好老師。
不少家長面對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會以「教育愛」為由,希望孩子不會因為行為偏差而受到懲處。殊不知,當家長將放縱曲解為「大愛」時,也在剝奪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競爭力。
隨著兒童性平事件越來越被重視的狀況下,「有罪推定」也成為不少性平調查員的調查準則。由於性平事件不易得到直接證據,因此,疑似受害者的記憶往往成為關鍵的調查證據。問題是,由於人類的記憶不只不穩定,且易於透過問答植入。因此,不管是性平案件的調查者和被調查者,在調查過程中都要十分謹慎,以免造成𥦱獄。
許多人以為教師是一份穩定的工作,殊不知,在時代改變和新教師法實施後,教師的職業風險比過去高非常多倍,再加上退休制度實施確定提撥制,所以,教師離開教育職場損失不大。因此,在退休制度保障移除和職場風險大增的現在,要在教育職場奉獻30年並不容易。
孩子為什麼會學習得如此痛苦?因為競爭。問題是,這種種的競爭來自於社會的錯誤價值。本來孩子應該可以發展自己喜歡的領域,卻因為社會推崇學歷的單一價值觀,讓孩子在學習之路上十分痛苦。本文希望透過老子的觀念,讓社會重視追求學歷會扼殺孩子的發展。
在我國,許多家長和學生常將上課與學習劃上等號,於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及能力,好像沒有上課就無法學習,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孩子要有競爭力,就要學會自主學習,才能面對未來多變的全球環境
在少子化的今天,越來越多家長由於過度愛孩子而成為恐龍家長。問題是,恐龍家長造成老師的職業危機感,會反噬孩子的學習權益,造成越來越多老師為了自保,選擇防禦性教學或離開教育職場,這狀況若惡化下去,孩子將越來越難遇到好老師。
不少家長面對孩子遇到麻煩的時候,會以「教育愛」為由,希望孩子不會因為行為偏差而受到懲處。殊不知,當家長將放縱曲解為「大愛」時,也在剝奪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和競爭力。
隨著兒童性平事件越來越被重視的狀況下,「有罪推定」也成為不少性平調查員的調查準則。由於性平事件不易得到直接證據,因此,疑似受害者的記憶往往成為關鍵的調查證據。問題是,由於人類的記憶不只不穩定,且易於透過問答植入。因此,不管是性平案件的調查者和被調查者,在調查過程中都要十分謹慎,以免造成𥦱獄。
許多人以為教師是一份穩定的工作,殊不知,在時代改變和新教師法實施後,教師的職業風險比過去高非常多倍,再加上退休制度實施確定提撥制,所以,教師離開教育職場損失不大。因此,在退休制度保障移除和職場風險大增的現在,要在教育職場奉獻30年並不容易。
孩子為什麼會學習得如此痛苦?因為競爭。問題是,這種種的競爭來自於社會的錯誤價值。本來孩子應該可以發展自己喜歡的領域,卻因為社會推崇學歷的單一價值觀,讓孩子在學習之路上十分痛苦。本文希望透過老子的觀念,讓社會重視追求學歷會扼殺孩子的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少子化的浪潮逐漸衝擊教育環境,各位家長將開始面臨一個對於孩子未來的重要選擇。越來越少的孩子,意味著越來越過剩的教育資源,可預見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大學的入學門檻將會急速降低。
少子化問題,讓「廢校」議題不只是在台灣,在韓國也延燒開來。去年韓國包含首爾的8個大城市的中小學中,有17所學校關門大吉。隨著學齡人口數下降的速度加快,「廢校」的浪潮也漸漸蔓延到了大都市。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加劇,私立學校面臨著招生不足、經營困難的挑戰。2024年高一新生人數預計將降至18.1萬人,這將對教育市場,特別是私立學校,帶來深遠的影響 。面對這一變局,家長們必須重新考量孩子的教育路徑,靈活選擇適合的學校,確保孩子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具備競爭力。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台灣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少子化的浪潮逐漸衝擊教育環境,各位家長將開始面臨一個對於孩子未來的重要選擇。越來越少的孩子,意味著越來越過剩的教育資源,可預見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大學的入學門檻將會急速降低。
少子化問題,讓「廢校」議題不只是在台灣,在韓國也延燒開來。去年韓國包含首爾的8個大城市的中小學中,有17所學校關門大吉。隨著學齡人口數下降的速度加快,「廢校」的浪潮也漸漸蔓延到了大都市。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加劇,私立學校面臨著招生不足、經營困難的挑戰。2024年高一新生人數預計將降至18.1萬人,這將對教育市場,特別是私立學校,帶來深遠的影響 。面對這一變局,家長們必須重新考量孩子的教育路徑,靈活選擇適合的學校,確保孩子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具備競爭力。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Thumbnail
如果在一般健康醫療上,「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的協助,那「心智發展超前」呢?就無關緊要了嗎?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導致人口結構高齡化,社會福利制度崩毀,家庭結構變遷等問題。文章討論臺灣少子化的現況及相關數據、可能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指出少子化問題根源於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唸的改變,提出需要從教育體制、生活品質和生活壓力等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