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算決策》|從運氣與技巧的角度看待決策結果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高勝算決策》|從運氣與技巧的角度看待決策結果

《高勝算決策》|從運氣與技巧的角度看待決策結果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也許是看氣象預報,下雨機率 50%,決定帶傘出門,結果到了下午,真的下起大雷雨,因此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但假使下午沒下雨,你還會這麼認為嗎?

《高勝算決策》的作者安妮.杜克,是個德州撲克玩家,她在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這是人類的心理認知偏誤。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因此,如果單純的透過結果的好壞來歸因當時決策的好壞,這樣的結果論,反而會造成後見之明的偏誤,在書中稱之為「自利偏差」。(白話文則是放馬後砲)

決策 x 結果

如果延續這個脈絡,我們可以把決策與結果想像成是個 2x2 矩陣。

決策 x 結果的矩陣圖

決策 x 結果的矩陣圖

好的決策,可能帶來好的結果,也有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反之,不好的決策,同樣可帶來不好的結果,也有可能帶來好的結果。

最簡單的舉例:

今天你喝醉酒,但決定開車回家,結果你平安無事的回到家,即使獲得好的結果,你應該不會認為喝醉酒開車回家,是個正確的決策?

反之,一個人辛苦地考上大學、拿到碩士學歷,但畢業就遇到金融海嘯或是疫情,因此失業而找不到工作。假設我們認為失業是壞的結果。(我自己認為失業更應該是個中性的詞,但在這裡不延伸討論。)但我們不會因此說他之前考試唸書的準備是錯誤的決策。

因為有各種變因會去影響結果:時機、趨勢、他人的行為… 等等,這些總結為運氣。所以我們並不能完全從結果論來回推一個人當時做的決策判斷是好或是壞。

這點其實跟之前閱讀《致富心態》提到的觀念很像,當成功的結果被過度放大,卻忘記其中的機率問題,就會掉入倖存者偏差的迷思。

生活品質其實決策品質與運氣的總和。-《高勝算決策》

下決策前,增加信心值

如果下決策後,會有一定機率問題來決定最後的結果,那我們要怎麼增加決策本身的精準度呢?

除了盡可能搜集已知數據以外,作者也強調,我們要正視未知、改變、風險的必然,因為你的信念會影響你處理訊息的方式。當你在樂觀開放的心態下,就能夠接收包容更多資訊;相反的,如果是悲觀的態度,會因為埋怨而看不到機會點。

為了避免掉入只看見眼前風險的陷阱,可以試著反過來想:假想事情已經成功之後,反推如何成功的路徑。

預期後見之明

研究人員現,預期後見之明』(prospective hindsight),也就是想像事情已發生,可以提高 30% 『正確確找出未來結果的原因』的能力。

先思考自己已經成功,跟平常我們思考如何才能達成這個目標,中間有什麼樣的差異?這也是我在閱讀時對自己的提問。

前者是你先相信自己會/已經成功;後者是你還懷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達成目標。因此,這個想像練習,其實也是一種自證預言:當你相信自己最終可以達成目的,你也才能真正理性客觀地回頭評估自己將要選擇的路徑,以及需要的條件、環境、資源,也更能抽離現況去評估決策的路徑。

將決策結果正確歸因,從經驗中學習

比起新手,老手可能更有機會因為經歷而獲得佳績。然而除了累計經驗還不夠,知名小說家赫胥黎說:「經驗不是一個人所遭遇的事,而是一個人如何因應他所遭遇的事。」

如果沒有從經驗中適當的反芻歸因,就不會從實際經驗中找出可控與不可控的因素,進而迭代下一次的決策與行動。

記得在某一次的 retro 中,我跟團隊夥伴反省自己沒有掌控好第三方的進度,因此導致時程有異動。但當時的夥伴回覆說:「這不是你可以控制的部分呀!」讓我自責的心情稍微獲得平緩,並且反之思考自己可以控制跟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

對於決策後的結果,釐清哪些屬於可控的部分(以書中提及的語言:技巧),專注在他們可以學習的經驗,進一步找到可以進步的空間;不可控的部分,那就放下他,不要讓自己困住在情緒太久,也不要完全把結果歸因於不可控的部分(如運氣、基因),這些屬於無法學習的經驗,是一種卸責的聯想,雖然可能讓自己一時自我感受良好,卻對自我的成長的長期目標沒有幫助。

決策的正循環:持續進步的方式

決策的正循環

決策的正循環

從上述的結論,我們可以將一個決策流程,拆解成這樣的步驟:基於足夠事實基礎,有了信念後,下注作出決策,等待結果發生,並從結果中歸因出運氣成分與技巧問題,再從可以優化的技巧層面下去調整,強化下一次的下注前的信念,達成決策的正循環。

我覺得作者不斷地強調,決策結果的歸因有運氣成分,除了讓我們正視心理認知偏誤以外,也是為了讓人能重新定義正確與錯誤,不過度被情緒或感性給綁架,真正從決策的結果解放。這是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最大收穫。

重新定義「錯誤」,便不會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痛苦。但這也表示我們得重新定義「正確」。如果我們不因失敗而認為自己犯錯,也不能因事情順利而自認正確。這種心態上的權衡取捨,是否讓人情緒更穩定呢?

avatar-img
113會員
48內容數
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ki 的書適圈 的其他內容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資本社會裡,工作勞動可以換得報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有沒有可能,什麼也不做,卻也同樣獲得收穫呢? 我第一次聽到「閒人出租」這個詞,是在百靈果的影片介紹內提到,他在日本預約了閒人出租,真的只是在身旁,什麼事也不做的陪伴。 真的什麼事情也不用做嗎?為什麼會有人預約這樣的服務?這個服務難道需要收費嗎?
看到 誰說編輯不讀書 的閱讀十問文章分享,也剛好最近在整理 2022 年的生活回顧,因此也想以「閱讀」的主題,收錄整理自己過去的書摘節錄與文章分享,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看下去! 註:有刪減增列一些題目,如果對原本的閱讀十問有興趣,也歡迎到原文閱讀,看看其他分享的書籍。 1.最後一天讀的書 《成為自由
什麼是平台 其實平台並不是新的概念,大家在實體世界的經驗中:百貨公司、超商、假日市集,都是一種平台。提供生產者(廠商)設櫃進駐商品,讓消費者購物換取價值,而平台本身不負責商品的生產與控管,只透過販售抽成,或其他方式獲利。
內容是作者真實有料的個人經驗分享: Julie Zhuo 在 25 歲時,從 Facebook 設計師被提拔成為小主管,當時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到後來一路從錯誤中學習的真實血淚過程。
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資本社會裡,工作勞動可以換得報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有沒有可能,什麼也不做,卻也同樣獲得收穫呢? 我第一次聽到「閒人出租」這個詞,是在百靈果的影片介紹內提到,他在日本預約了閒人出租,真的只是在身旁,什麼事也不做的陪伴。 真的什麼事情也不用做嗎?為什麼會有人預約這樣的服務?這個服務難道需要收費嗎?
看到 誰說編輯不讀書 的閱讀十問文章分享,也剛好最近在整理 2022 年的生活回顧,因此也想以「閱讀」的主題,收錄整理自己過去的書摘節錄與文章分享,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看下去! 註:有刪減增列一些題目,如果對原本的閱讀十問有興趣,也歡迎到原文閱讀,看看其他分享的書籍。 1.最後一天讀的書 《成為自由
什麼是平台 其實平台並不是新的概念,大家在實體世界的經驗中:百貨公司、超商、假日市集,都是一種平台。提供生產者(廠商)設櫃進駐商品,讓消費者購物換取價值,而平台本身不負責商品的生產與控管,只透過販售抽成,或其他方式獲利。
內容是作者真實有料的個人經驗分享: Julie Zhuo 在 25 歲時,從 Facebook 設計師被提拔成為小主管,當時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到後來一路從錯誤中學習的真實血淚過程。
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運氣與技巧在德州撲克及人生中的影響,作者安妮杜克深入分析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透過心智時光旅行,提升決策品質並接受不確定性,幫助讀者在面對逆境時理性檢視自己的選擇,並明白壞結果並不一定來自壞決策。文章旨在強調運氣與技巧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中嚴格按照公司的標準流程行事,卻發現結果不如預期?或者在冒險嘗試新方法時,卻意外地獲得了成功?這種情況可能讓人困惑,因為「對」和「錯」的界線似乎並不總是那麼清晰。當我們在職場中做出各種決策時,如何面對和理解「做對未必有好結果,做錯未必有壞結果」的現實,成為一項重要的挑戰。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本文總結了《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一書的觀念,強調了階段性成功與正向循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積累與行動配方來實現長期的成功。此外,文章還探討了直覺與智慧決策對於抓住每一次機遇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分享了尋找突破點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因為錯誤的決定而事後感到懊悔不已?或是你堅信自己已經做出最佳的決策,卻被旁人指出做事不經大腦思考? 倘若你時常發生以上的情況,那或許要試著了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總認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及作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基於思考後才決定,但《終局思維》這本書的作者夏恩卻指出其實很有可能我們
Thumbnail
人生是一系列的決策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做出選擇,只做對其中一道題沒有用,人生還有一系列的複雜難題。邁向成功之路,從來不是一蹴可幾,我們相信努力的必要性,但同時也得承認運氣很大程度決定了成功的難易程度。那麼運氣,或者說機率思維在成功路上扮演什麼角色呢?讓《勝算》來告訴你。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僥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心態,而心存僥倖,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呢? 僥倖,有關係?沒關係? 僥倖是一種很有趣的心理狀態,在某種狀態下樂觀地認為自己不會經歷到“負面事件“,常見的例子就是,明明知道有可能一半的機率會下雨,但是還是選擇不帶傘,最後遇上下雨才後悔莫及;明明知道不能賴床,但還是多躺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場遊戲的話,那就會有贏家,也有輸家,幸運的是在你走到人生終點之前,其實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所以在遊戲結束之前,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變成贏家呢? 在《高勝算決策》一書中,作者分享瞭如何在人生的決策上獲得長期成功的方法。通過期望值、以終為始、死前驗屍等策略,可以降低失敗的概率,提高成功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運氣與技巧在德州撲克及人生中的影響,作者安妮杜克深入分析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透過心智時光旅行,提升決策品質並接受不確定性,幫助讀者在面對逆境時理性檢視自己的選擇,並明白壞結果並不一定來自壞決策。文章旨在強調運氣與技巧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中嚴格按照公司的標準流程行事,卻發現結果不如預期?或者在冒險嘗試新方法時,卻意外地獲得了成功?這種情況可能讓人困惑,因為「對」和「錯」的界線似乎並不總是那麼清晰。當我們在職場中做出各種決策時,如何面對和理解「做對未必有好結果,做錯未必有壞結果」的現實,成為一項重要的挑戰。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本文總結了《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一書的觀念,強調了階段性成功與正向循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積累與行動配方來實現長期的成功。此外,文章還探討了直覺與智慧決策對於抓住每一次機遇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分享了尋找突破點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因為錯誤的決定而事後感到懊悔不已?或是你堅信自己已經做出最佳的決策,卻被旁人指出做事不經大腦思考? 倘若你時常發生以上的情況,那或許要試著了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們總認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及作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基於思考後才決定,但《終局思維》這本書的作者夏恩卻指出其實很有可能我們
Thumbnail
人生是一系列的決策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做出選擇,只做對其中一道題沒有用,人生還有一系列的複雜難題。邁向成功之路,從來不是一蹴可幾,我們相信努力的必要性,但同時也得承認運氣很大程度決定了成功的難易程度。那麼運氣,或者說機率思維在成功路上扮演什麼角色呢?讓《勝算》來告訴你。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僥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心態,而心存僥倖,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呢? 僥倖,有關係?沒關係? 僥倖是一種很有趣的心理狀態,在某種狀態下樂觀地認為自己不會經歷到“負面事件“,常見的例子就是,明明知道有可能一半的機率會下雨,但是還是選擇不帶傘,最後遇上下雨才後悔莫及;明明知道不能賴床,但還是多躺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場遊戲的話,那就會有贏家,也有輸家,幸運的是在你走到人生終點之前,其實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所以在遊戲結束之前,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變成贏家呢? 在《高勝算決策》一書中,作者分享瞭如何在人生的決策上獲得長期成功的方法。通過期望值、以終為始、死前驗屍等策略,可以降低失敗的概率,提高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