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3)能力不錯但不到賺錢的程度?—能力投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很多人會開始去線上買課程,去書店尋找幫助自成功的書,可能是心靈成長的,或是一些技能介紹的書籍。不過我們能力的投資應該要怎麼評估呢?是投入就有機會,趕快下好離手,還是要經過多次的探索,尋找需要的答案呢?在職場的環境中需要探索的方法,更是要評估成效和時間限制,底下崔斯坦就從幾個大方向找尋策略。

客觀效益分析:精進需要花多少時間和成本呢?

客觀來說,我們如果要在一個產業,或是某個特定領域的職業中,預期要花多少時間和成本來獲得需要的資格呢?以常見的職業來說,教授需要博士資格,老師需要獲得教師資格,開店創業則需要資本,各種不同的工作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尤其是現在社會已經存在的工作,是可以去計算投入到完成的距離的。

上集提到累積的問題,不同市場的能力累積的型態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有形的證照,有的則是無形的名聲口碑。在這種情況下,將累積的事物盡量換算成能夠評估的數字是有幫助的,如「一年完成多少作品文章,完成多少集」或是「與多少人分享想法」,即便從整個過程的角度數字看起來沒有什麼意義,但數字化也幫助我們回溯投入的時間與成果。

主觀心智資源的評估

要累積就是需要時間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怎麼樣評估自己能投入多久。通常一個比較大的作品或是企劃,完成的時間就不會是短短一個月可以衝完。這種衝完的邏輯就像武俠玄幻小說當中的主角很喜歡閉關一個月,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就一夕變成強者,這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而一個「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背後的成因就是因為對自己能投入多少,沒有好的評估,特別是對心智資源的掌握能力太過低,不知道自己其實沒有辦法維持到投入成型的時候。

主觀心智資源的評估需要一種「平常心」,如同一些成功學的人所提到的「原子習慣」類似的概念。這個觀念在投資裡面相信很多人有看過老生常談的說法,也就是「不要拿會急需的錢下去投資」背後的原因,因為一旦動用到日常所需要的心智資源,這個投入往往就難以維持,也就難成為氣候。

自我的訓獸師:簡單的誘因引導

有時候我們看到困難時,我們就會覺得一座山之後還有一座山,好累好累。這個時候,妥善使用「持續性的誘因和訊息」就非常重要。這個方法特別適合完美主義的人或是害怕探索的人,做法就是設定小目標,累積小的成功經驗,幫助自己至少保持前進,就有點像是哄小朋友爬山一樣,告訴自己再走幾步就會到哪裡,再走幾步就可以休息了。提供持續性訊息也是類似的邏輯,不要一次想到太遙遠的地方嚇自己,有時適度的屏蔽訊息會幫助我們找到往前走的動力,就像是在驢子面前綁個小胡蘿蔔一樣,透過小目標的完成幫助自己找到一點一滴的成長。

這個邏輯恰好與設定美好藍圖相反,而我自己過去是很美好藍圖派,就是一本專業書幹到底,實際上往往會把自己的興趣以及熱忱搞砸,導致自己學到的挫折遠大於樂趣,最終使得自己好像一直在補洞,而不是開心於自己有所成長。

降低標準尋找機會:計畫性的妥協

在找工作中,這個邏輯很類似「先求有再求好」,唯一的差別在於「計畫性」。很多人的「先求有再求好」是趕快解決目前生活不穩定的不安全感,並不是因為自己有想達成的目標計劃性的找到累積的途徑。事實上,如果沒有清楚設定在過程中要學到和得到的需求,很多時候我們就會變成工作中被要求卻沒有獲得的受害者,因為公司聘請我們往往有明確的期待,而我們對自己的期待不夠強烈時,我們就很容易變成符合他人要求的工具,距離我們的目標越來越遠。

這個妥協背後的邏輯是,「你知道你的目標,你也知道你自已是少了一點東西,所以你願意拿一點時間和錢來換這個經驗。」而不是因為我知道我沒有用,就是在外面沒有市場,所以我才委屈自己降到這個位置,這個心態會讓自己更加痛苦而且無法行動,是需要避免的。

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7j7xqg7028o01wig9xn60ui/platforms



崔斯坦的的新詩,分享崔斯坦對生活的觀察,感情的點滴,以及自我成長的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對於一個想投入職場和市場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到底這樣的成績,自己能做什麼呢?」 對我們來說,重新思考下面的問題就會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能力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看待能力? 怎麼回到市場看待能力呢?
「覺得有價值和願意掏錢是兩回事」 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能力,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市場所需要的能力,進而安身立命呢?
內向或是需要比較長時間展現自己人格特質的人,在家人或是熟悉的朋友才能侃侃而談的人,在面試的時候就會吃很大的虧,怎麼辦呢?
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可能源自於能力無法在面試時充分展現,行銷是個重要的技能。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對於一個想投入職場和市場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到底這樣的成績,自己能做什麼呢?」 對我們來說,重新思考下面的問題就會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能力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看待能力? 怎麼回到市場看待能力呢?
「覺得有價值和願意掏錢是兩回事」 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能力,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市場所需要的能力,進而安身立命呢?
內向或是需要比較長時間展現自己人格特質的人,在家人或是熟悉的朋友才能侃侃而談的人,在面試的時候就會吃很大的虧,怎麼辦呢?
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可能源自於能力無法在面試時充分展現,行銷是個重要的技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習方式的選擇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成就高度,沒錢有沒錢的學習方式,一樣可以上網找資料跟自己摸索學習,這樣學習方式沒有什麼問題,我很多技能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好處是免費,缺點是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很長。不見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是想一想,如果有個人看了一本書就將你學習3-5年的精華都學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提升個人收入的多種方法,包括評估自身技能、尋找兼職機會、提升專業技能、控制支出、投資理財等。即使在職場上流機會不大或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合理的規劃和主動行動來增加收入。文章中的建議適合各種背景及工作經歷的人,並強調持續學習和合理管理財務的重要性。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 怪獸科技公司從《與成功有約》(Stephen Covey, 2020)以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人生》(瓦基, 2022)中,淬取一些關鍵,整合性思考。談到與他人分享、交流,與別人合作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人際和諧,化解衝突、找到出路,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了解「機率」 機率越大結果會越接近理想值 那要怎麼提高完成的機率呢 以下跟你分享3點 1.理解自己的能力(內部資源) 我們常說「自信大於能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評估錯自己的能力呢 這是因為「沒經驗」 聽起來很簡單的事情 我們總是會忽略 就像是投資 以為看了幾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學習方式的選擇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成就高度,沒錢有沒錢的學習方式,一樣可以上網找資料跟自己摸索學習,這樣學習方式沒有什麼問題,我很多技能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好處是免費,缺點是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很長。不見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是想一想,如果有個人看了一本書就將你學習3-5年的精華都學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提升個人收入的多種方法,包括評估自身技能、尋找兼職機會、提升專業技能、控制支出、投資理財等。即使在職場上流機會不大或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合理的規劃和主動行動來增加收入。文章中的建議適合各種背景及工作經歷的人,並強調持續學習和合理管理財務的重要性。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 怪獸科技公司從《與成功有約》(Stephen Covey, 2020)以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人生》(瓦基, 2022)中,淬取一些關鍵,整合性思考。談到與他人分享、交流,與別人合作對自己有什麼具體的好處,人際和諧,化解衝突、找到出路,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了解「機率」 機率越大結果會越接近理想值 那要怎麼提高完成的機率呢 以下跟你分享3點 1.理解自己的能力(內部資源) 我們常說「自信大於能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評估錯自己的能力呢 這是因為「沒經驗」 聽起來很簡單的事情 我們總是會忽略 就像是投資 以為看了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