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書信 (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十二、示曾機宜 (叔遲)

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緣法不契;末後,得巖頭、掃摒從前零碎所得,方得心地開通。

巖頭云:「若欲他時、播揚大教,須是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蓋天蓋地,始是大丈夫所為。」

巖頭之語,非特發明雪峰根器,亦可作學此道者、萬世規式。

所謂「胸襟流出」者,乃是【自己、無始時來現量】,本自具足;纔起第二念,則落比量矣。

比量,是外境、莊嚴所得之法;現量,是父母未生前、威音那畔事。

從現量中得者,氣力麁;從比量中得者,氣力弱。

氣力麁者,能入佛、又能入魔;氣力弱者,入得佛境界,往往、於魔境界、打退鼓,不可勝數。

此事,不在聰明靈利、亦不在鈍根淺識;據實而論,只以噴地一發、為準的耳。

纔得這箇消息,凡有言句,非離真、而立處,立處、即真;所謂「胸襟流出、蓋天蓋地」者,如是而已,非是做言語、求奇特、他人道不出者、錦心繡口、意句尖新,以為「胸襟流出」也。

十回、被師家問著,九回、祇對不得,【不妨、只怕向髑髏前、彊作主宰】;纔見宗師、開口動舌,便領將去,似這般底,佛出世、亦救他不得。

叔遲、根性雖鈍、却得便宜,【真實要敵生死故,矻矻孜孜、心心念念、不肯放捨;前所云「得便宜」,便是這些鈍底家風也】。

既有決定志,得之入手、自有時節,亦莫管、得在何時。

老僧常與衲子輩說:要參妙喜禪,須是辦得一生不會,始得;若要求速效,則定是相誤。

何以故?只為從來、無法與人,但為人做得箇指頭路底漢子耳。

古德云:「有所得、是野干鳴,無所得、是師子吼。」

佛、是通變底人,於四十九年中、三百六十餘會說法,隨其根性、而引導之;故於十法界內、一音演說,眾生隨類、各獲饒益,譬如東風一拂,萬卉齊敷,佛所說法,亦復如是。

若有意、於十法界內、作饒益,則是「以我說法,欲使眾生、隨類得度」,不亦難乎?

不見,舍利弗、在般若會上、問文殊曰:「諸佛如來、不覺法界耶?」

文殊曰:「弗也!舍利弗!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而覺法界?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為諸佛所覺?」

看他兩人、恁麼激揚,又何曾著意來?

從上諸佛、諸祖為人,皆有如是體裁;自是、後來兒孫、失其宗旨,遂各立門戶、造妖揑怪耳。

叔遲、既於世間灰心,則已省得無限事了也。

「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佛佛授手、祖祖相傳,無差、無別;自是、學此道者、錯認方便故,傳習將去,殊不本其源流耳。

如何是「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妙喜為爾說破:

奉侍尊長、承順顏色,子弟之職當做者、不得避忌,然後,隨緣放曠、任性逍遙,【日用、四威儀內,常自檢察,更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時時提撕】;無事,亦須讀聖人之書,資益性識。

苟能如是,世、出世間,俱無過患矣。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一、示張太尉 (益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 (等惡見妄想)。一切外道所不行。(一切修習) 自 (心現量) 覺 (悟) 聖智 (者) 所行 (之法。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以覺 (知一切諸法) 緣。因 (之) 相故。我。及諸菩薩 (摩訶薩。乃能遠) 離一切性有。無 (之) 妄見。無妄想 (之) 見。(方能) 漸次 (而) 俱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 (故)。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修行無間。如 (前為) 諸菩薩摩訶薩 (所說)。修行者 (之) 大方便。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 (之) 修多羅說。如來 (之) 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為) 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 相。(使) 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 相已。(捨) 離有。無 (之) 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十一、示張太尉 (益之)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 (等惡見妄想)。一切外道所不行。(一切修習) 自 (心現量) 覺 (悟) 聖智 (者) 所行 (之法。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以覺 (知一切諸法) 緣。因 (之) 相故。我。及諸菩薩 (摩訶薩。乃能遠) 離一切性有。無 (之) 妄見。無妄想 (之) 見。(方能) 漸次 (而) 俱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 (故)。復請世尊 (言)。惟願 (世尊) 為 (我等) 說修行無間。如 (前為) 諸菩薩摩訶薩 (所說)。修行者 (之) 大方便。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 (之) 修多羅說。如來 (之) 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為) 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 相。(使) 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 (於性) 自性 (之) 相已。(捨) 離有。無 (之) 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聽聞智者的開示,不但自己今世能獲得利益,連妻子、子女、兄弟、朋友也能得到利益,而且也能獲得後世的福樂,甚至能成就聖人的智慧。攝心正念才能理解佛法的深義,理解義理則持戒清淨不會毀壞戒行,受持正法依法而行的人,由此便能快速得到安樂。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聽聞智者的開示,不但自己今世能獲得利益,連妻子、子女、兄弟、朋友也能得到利益,而且也能獲得後世的福樂,甚至能成就聖人的智慧。攝心正念才能理解佛法的深義,理解義理則持戒清淨不會毀壞戒行,受持正法依法而行的人,由此便能快速得到安樂。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典原文出處:節錄自《大智度論》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釋論第十一(第六卷)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文殊師利本緣: 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 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