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3分鐘熱度嗎」—《衝破慣性》3招教你養成好習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的作者是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的教授,也曾擔任國家運動員心理教練,很擅長教人改變慣性行為,突破舒適圈,達到你想要的目標以及新習慣。

老實說我就是3分鐘熱度的人,常常都虎頭蛇尾,很難堅持想要的目標,像是曾經買英文線上課程,結果看了幾堂就沒看了,經營ig帳號算是堅持比較久的事,雖然也常常因為觸及率低感到無力。所以當初接到這本邀約就覺得有救了。

為什麼常常只是想卻沒有行動?

因為頭腦還保留原始的狀態,在原始人類生存時,評估做一件事,會思考成功的可能性,假如成功機會不大,寧可直接放棄。因為行動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如果想要的目標沒成功,能量消耗掉可能會導致死亡

然而在現代社會,並不會因為行動失敗就造成生命的危險(除非你是FBI就另當別論),所以只要記得這是大腦的保護裝置就好,不要只是空想,而是要告訴自己只要有去行動,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有所成長,就算目前看不到很大的成果也不代表是白費力氣、沒有進展。

為什麼常常會半途而廢?
  1. 人類演化的關係,會特別關注負面事物,引起恐懼、焦慮,本意是為了自我保護,但到了現代,反而會讓自己在還未看見成果時,只看到失敗的地方,而感到氣餒而缺乏自信心,於是就只有3分鐘熱度,無法堅持達到目標。
  1. 台灣父母會特別關注小孩所缺乏的,覺得有提醒的責任。於是孩子就算長大了,也會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還不足、不夠好,永遠只看見自己沒完成的部分,反而造成壓力與無力感、缺乏動力。於是設定的目標常常半途而廢,就更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導致負向循環。
如何培養好習慣,讓行動自動化?
  1. 轉移正向注意力

像是桌球比賽,若是最終3:11落敗,

而教練不斷地針對輸球的8分做分析,想必會更打擊你的信心,更增添無力感,而沒有希望感。

相反的,若是針對你所贏得的3分,來分析這3分是怎麼得到,是做對了哪些事,並且加強這些優勢。這樣一來,你是不是感覺到被鼓勵,也看得見自己表現很棒的地方,反而更期待持續訓練,挑戰下一次的比賽。

  1. 放大鏡

我們常常無法堅持好的習慣,是因為沒有看見顯著的成果。

但難道真的沒有進步嗎?不是的,只是我們沒有仔細去觀察。利用放大鏡,像是今天少坐一次電梯改走樓梯、或是今天飲料從半糖改成微糖,這都是朝向目標好的進展,繼續下去就能成功!

  1. 自我對話

向自己說話,把問題視為挑戰或機會,以合乎邏輯的思維看待,

把成功視為可複製的內部因素,像是自身的能力,而不是隨機運氣好才完成,肯定自己的能力。把失敗歸因於可克服的因素,例如需要更多時間準備,而不是怪罪自己沒有能力,就再也不想努力嘗試了。

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方法,我介紹的是我覺得特別受用的方式,而且這本書不厚,推薦給想改變自己的人。







avatar-img
21會員
35內容數
你好,我是bk,我們都知道身體餓了需要進食,那靈魂如果感到匱乏了,該怎麼辦呢?這裡分享各種書籍,歡迎來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靈魂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靈魂養分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故事簡介 一間「夢公司」舉辦了夢境實驗,實驗的方式是七位成員在固定的時間睡覺,進入由晶片控制的夢中世界,透過早晨醒來回報夢中的狀況,三個月後就可以拿到酬勞。 在稱為「夢托邦」的夢裡,可以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實現你無法實現的夢想。然而,卻發生參加成員遇害的消息,難道「在夢中死亡,在現實中也會死去嗎?
故事簡介 一間「夢公司」舉辦了夢境實驗,實驗的方式是七位成員在固定的時間睡覺,進入由晶片控制的夢中世界,透過早晨醒來回報夢中的狀況,三個月後就可以拿到酬勞。 在稱為「夢托邦」的夢裡,可以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實現你無法實現的夢想。然而,卻發生參加成員遇害的消息,難道「在夢中死亡,在現實中也會死去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實際生活上,常常想要達成某個目標,卻三分鐘熱度,一開始無比興奮,動力隨著時間拉長不斷遞減,達成目標的行為斷斷續續,最後放棄,然後歸咎原因是動力不足。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要開始運動,但總是找不到時間,或者覺得看不見成果,就放棄了? 別擔心,如果你真的想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運動習慣,以下幾點或許能夠幫助你。
Thumbnail
有大量的學者在研究,為什麼某些人可以將習慣持續,而大部分人卻難以保持動力?《原子習慣》一書中指出,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習慣的難度:維持動力並達到欲望最高點的關鍵,就是執行「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這個其實用手機上的遊戲就可以明瞭,一開始遊戲不能太難,要盡量設計的讓使用者願意玩下去,然後隨著使用者的技巧越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實際生活上,常常想要達成某個目標,卻三分鐘熱度,一開始無比興奮,動力隨著時間拉長不斷遞減,達成目標的行為斷斷續續,最後放棄,然後歸咎原因是動力不足。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要開始運動,但總是找不到時間,或者覺得看不見成果,就放棄了? 別擔心,如果你真的想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運動習慣,以下幾點或許能夠幫助你。
Thumbnail
有大量的學者在研究,為什麼某些人可以將習慣持續,而大部分人卻難以保持動力?《原子習慣》一書中指出,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習慣的難度:維持動力並達到欲望最高點的關鍵,就是執行「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這個其實用手機上的遊戲就可以明瞭,一開始遊戲不能太難,要盡量設計的讓使用者願意玩下去,然後隨著使用者的技巧越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