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是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的教授,也曾擔任國家運動員心理教練,很擅長教人改變慣性行為,突破舒適圈,達到你想要的目標以及新習慣。
老實說我就是3分鐘熱度的人,常常都虎頭蛇尾,很難堅持想要的目標,像是曾經買英文線上課程,結果看了幾堂就沒看了,經營ig帳號算是堅持比較久的事,雖然也常常因為觸及率低感到無力。所以當初接到這本邀約就覺得有救了。
為什麼常常只是想卻沒有行動?
因為頭腦還保留原始的狀態,在原始人類生存時,評估做一件事,會思考成功的可能性,假如成功機會不大,寧可直接放棄。因為行動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如果想要的目標沒成功,能量消耗掉可能會導致死亡。
然而在現代社會,並不會因為行動失敗就造成生命的危險(除非你是FBI就另當別論),所以只要記得這是大腦的保護裝置就好,不要只是空想,而是要告訴自己只要有去行動,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有所成長,就算目前看不到很大的成果也不代表是白費力氣、沒有進展。
為什麼常常會半途而廢?
如何培養好習慣,讓行動自動化?
像是桌球比賽,若是最終3:11落敗,
而教練不斷地針對輸球的8分做分析,想必會更打擊你的信心,更增添無力感,而沒有希望感。
相反的,若是針對你所贏得的3分,來分析這3分是怎麼得到,是做對了哪些事,並且加強這些優勢。這樣一來,你是不是感覺到被鼓勵,也看得見自己表現很棒的地方,反而更期待持續訓練,挑戰下一次的比賽。
我們常常無法堅持好的習慣,是因為沒有看見顯著的成果。
但難道真的沒有進步嗎?不是的,只是我們沒有仔細去觀察。利用放大鏡,像是今天少坐一次電梯改走樓梯、或是今天飲料從半糖改成微糖,這都是朝向目標好的進展,繼續下去就能成功!
向自己說話,把問題視為挑戰或機會,以合乎邏輯的思維看待,
把成功視為可複製的內部因素,像是自身的能力,而不是隨機運氣好才完成,肯定自己的能力。把失敗歸因於可克服的因素,例如需要更多時間準備,而不是怪罪自己沒有能力,就再也不想努力嘗試了。
這本書還有其他的方法,我介紹的是我覺得特別受用的方式,而且這本書不厚,推薦給想改變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