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來吃魚卻拿到釣竿,但仍不會釣

之前因緣際會看到這本《無法送達的遺書》,開始對這個時代產生更多好奇,也因故參加了相關的講座活動,期望能更了解那時候的時代、背景、文化、想法。

這次參加的是台灣共生青年協會舉辦的政治檔案解讀研習暨走讀串聯計畫

說實在的,要在中部地區看到與這類主題有關實屬不易(也可能是搜尋的方式不對,講座數量比日本壓縮機還稀少...)。因此,也交了五佰元保證金報名參加。

活動分上下半場:上半場為李思儀台大歷史系博士生主講的檔案共讀:二二八事件在台中,下半場為林良哲文史工作者的走讀台中二二八

下面會分為兩主題:課程活動心得回饋兩部分分享。

課程活動

上半場

若想了解更多二二八事件或是白色恐怖等檔案史料可上網搜尋「國史館」「國家檔案局」(全名: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又或是我自己另外找到的二二八事件檔案資料庫。都是可以看到官方公開的史料。

在那之前要先有一些"知識"。

  1. 」就像是一本書,一冊;「」就像一篇文獻(paper),一份。
  2. 以前是用電報的方式聯絡,為省字數,會日期會用「子丑寅卯...」代表月份,日則是用「代日韻目」的方式。例如:「寅支電」就是三月四日的電報。
  3. 史料中的文字越是潦草,表示事件可能剛成立或屬小事件。若呈報給上級,通常表示事件告一段落,或是上級要求提交報告,會有人負責謄寫,字跡相對端正。這也是在查詢史料中可以注意的點。

二二八事件發生可分為三方作為:官方、軍方、人民。由這三方向切入,較能了解各自立場及互相拉扯間的關係。

下半場

講師介紹了當時的社會:一瓶醬油要四萬台幣(不是台幣)。也帶我們走讀了台中市中區的重要景點。如:台中女中、台中辦事處、台中市役所、省立台中圖書館(現為國資圖)...等。當初第一間有冷氣的電影院如今也變成建案施工中...

心得回饋

在報名後參加活動前就收到一些相關讀物,資料如下:

無論如何總得找條活路才行的:臺灣人權暗黑旅誌

主編: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年9月30日初版。
書中先是介紹了當時情治機關常見的手法,以及到目前為止全台各地查到的「招待所」等特別場所位置。最後像是旅遊書推薦各地景點觀賞順序。若覺得二二八、白色恐怖離自己很遙遠,無法想像那時候的情景,看了這本書,事件輪廓便模糊的清晰可見,可能事件地點就發生在你家隔壁那棟建築物...看不到、聽不到、想像不到,卻被抓到。

當初報名參加活動時有點怕會是台獨造勢現場(?),以為活動中會解析目前公開的史料中獲取到什麼新訊息,或分析當初的時代背景下人民的生活情形、解釋目前大家的常見問題(如:二二八死亡人數?出兵鎮壓時機?給警察多少權限?等)

沒有,沒有,完全沒有。

活動反而是往超學術方向發展:如何找史料?若照講師的方法研究後,我想我也有資格報名歷史系研究所了www

雖說歷史是給成功的一方寫下來的,本身就有偏頗,再加上每個人價值觀不同,解讀上會有不同見解是正常,但要我們自己從史料去查,去推敲,去理解,對現在的我來說就像是越級打怪吧。都還沒學會走就要我們拿起船槳出海找尋新世界。我想,或許可以從臺灣史學研究期刊下手,會是較好的起步方法。

政治檔案解讀研習暨走讀串聯計畫

在這次活動中也發現其實有不少人正默默地關心這個議題,但就像受難者家屬說的,建立紀念碑、蓋紀念公園、公開道歉、撫卹賠償有什麼用?失去的時間、失去的親人、失去的那些未來都回不來了。

不是因為想挑起什麼所以關注這個議題,
而是因為珍惜現在的自由所以回頭更注意曾經的傷疤。

過往的人、事、物造就現在的你、我、他,必須勇往直前,必須引以為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