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崴閱讀-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脈的目的是利他。從利己到利他,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成為更好的人。-吳家德老師。

 好書分享: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

作者:吳家德

麥田出版

raw-image

家徳老師,一位我很常聽到的老師,偶然也曾一起上過一些課程,無盡的熱情大概是我對老師的第一印象,後來有緣聽到家徳老師上福哥的podcast,才認知到老師原來竟然是位內向的人,然後變成金融的超級業務,再轉戰餐飲業,同樣都是中南部的工作者,竟然能夠把高鐵當通勤工具,然後還能夠隨時去認識他人,不帶目的的交往,然後想盡辦法的幫助他人,也許我們應該把人脈重新解讀,然後到了這個人生階段,或許影響力還有限,但也是時候開始學著幫助他人回饋社會了!

#對人感興趣

曾經在服務業的我,工作之中相對容易地對眼前的顧客感到好奇,透過理解顧客的需求往往能夠找到更適合的解決方案。轉做內勤HR,一開始把自己切換的過度幕僚後勤,只想著把一些規章制度建置完成,對於眼前的人變成一個個制度與辦法,然後才發現溝通起來怎麼變得卡卡了。眼前的人就是內部顧客,保持好奇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許過去的一些對待並不合宜,但改變就從自己的現下開始,也就發現當你對人感到興趣之時,溝通起來好像就更順了。然後也開始可以練習對身旁的人多點互動,世界會更有趣許多。

raw-image

#多認識你感覺舒服的人

 很喜歡老師這個大數據的概念,如果我們想要可以選擇,那也要多一點分母,然後就可以勇敢地離開那些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人。有了選擇的餘裕,那就跟加可以舒服地對待身邊的人,投之以誠,多與周遭的人互動,也許不只是分母增加了,連那個感覺舒服的分子也一起增加了!

raw-image

#初次見面建立友誼

1.第一印象很重要

2.不要一開始就問私人問題

3.要言之有物,態度誠懇

 我自認為不是那種很會跟陌生人真正的交朋友,但卻也滿容易可以在一些場合之中找到一些頻率相對對拍的人,然後簡單的攀談聊天,然後慢慢地好像可以多聊點什麼的朋友,也許就也是這樣,即使在工作之中,也能有那麼一些個離職之後還會保持連絡的朋友。

raw-image

#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

 現在的社會風氣,看到一些麻煩的事情,多數選擇避而不見,能省掉一個麻煩是一個。可是如果是自己能力所及呢?如果是別人真的開口求助呢?

 一樣在能力所及的範疇之內,當別人求助與我,其實也是展現出一種信賴關係,甚至只是想要一些建議與回饋,那麼只是花一些時間,也許就能夠幫助某個人,自己也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梳理自己的一些觀點與看法。就如同今年無意間發現104的可以協助他人檢視履歷,雖然完全無償,不過也透過這些履歷自傳檢視的過程,協助他人找到一些盲點,從自己的一些觀念與見解,如果能幫上那麼幾位找到理想的工作,也就是功德一件!

raw-image


#快樂人生的三把鑰匙

 我好喜歡老師的這段比喻:快樂就像香水一樣,當你灑向別人,自己也會沾到一些。幸福之人,必有幸運加持。而幸運來自三把鑰匙:利他的胸襟,夢想的格局,感恩的態度。

raw-image

這樣的香水比喻,反之亦然。如果自己能夠真誠的快樂,其實也能夠感染他人。曾經有人對我說過:明明第一次擔任盤點經理,你怎麼看起來駕輕就熟好像沒有很擔憂的樣子。或許我知道上面其實還有人扛著,然後我也知道過去的我曾經努力紮實的累積能力,這是個驗證的機會,與其用著壓力壓迫別人,不如用著輕鬆感染大家,每一件事情都該完成,我們可以選擇用甚麼樣的姿態去面對。

#人脈的延伸延伸再延伸

“人生就是在識人與助人之間讓歲月靜好,安然無憂。”

 當人生到某個階段,似乎全然的投入工作之中,些與兼顧著家庭生活的平衡,可是除了工作同事之外,似乎不太容易再接觸到一些其他的人。也許要感謝當年參加讀書會的自己,透過一些不帶特定目的的團體,認識一些不同的人,不僅只是擴張人脈,也能透過一些交流拓展視野,甚至因此獲得一些意料之外的體驗,然後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協助他人。人,真的應該要踏出工作之外,多認識一些人,然後去幫助他人。

raw-image

因著兩個原因開卷了家徳老師的書,這一本是讀書會的12月選書,然後8月有緣參加一場高雄活動是家徳老師與郝哥的強強聯手,所以下一本就準備來讀:生活是一場熱情的遊戲。記得透過這些閱讀與書寫的過程,很多人到達一個成就之後,很多都會選擇幫助他人,以前的我覺得這就是錢多又太閒,慢慢地自己似乎也開始領略,自己當然離前多又太閒還有許多距離,但是其實利他是一種選擇,也可以成為一種習慣,最後變成一個特質,生活周遭有許多的機會可以去做,不帶目的不求回報,單純的就是這個我現在可以,幫你一把,也許成為某人難關的天使,然後讓這樣的善念傳遞下去,世界也許會再更好一點,我們也會更快樂一些,好書分享給大家。

raw-image


#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

#讀書會十二月選書

#下一本讀生活是一場熱情的遊戲

#阿崴閱讀

#八月活動見喔

 

 

avatar-img
22會員
624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Eric Berne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作者:Robert de Board,翻譯:張美惠 三采文化出版 接續上一本書,接著來看這本書囉,透過蛤蟆先生的10次諮商,窺視了心理諮商的部分面貌,見證一個人怎麼經歷改變,
今天來看本輕鬆一點的童書吧-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 作者:Kenneth Grahame 郭漁改寫,Dinner Illustration繪 三采文化出版 #童書角度 這是一本關於四隻動物的冒險故事,每隻動物都有他鮮明的特色,總共十個章節,原始也是作者把講述給孩子
靈魂是否存在?怎麼存在?用文字來找一找吧 星星的孩子 作者:陳銘堯 釀出版 再一次的又是楊醫師的贈書,這次來讀詩! 靈魂是否存在?人的存在是宿命嗎?會如同時間管理局一樣,有個人控制著,如果有一些時間平性線出現之時,就會有人出來做個”導正”? #生之謎 這一個哲學的議題與討論的架構並非我所擅長,不過倒
透過小說與影集的角色讓我們投入另外一個平行時空,面對文字又比影集多了一些想像,透過導讀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些經典的小說。 唐諾推理小說導讀I 作者:唐諾 INK印刻出版 看這本書之前,我還真的不認識馬修史卡德這個系列的小說,不過透由導讀之後,或許是一套值得找時間來嗑一下的推理小說。雖然不曾看過一
別把在職場中燃燒殆盡的自己留給最親近的家人! 溝通職場好書:拒絕職場情緒耗竭 作者:張敏敏 老師 天下雜誌出版 職場是多數人一天中醒著待最長時間的地方,面對主管,同事或部屬的相處時間通常遠大於家人。但我們卻常常在工作中浩竭心力然候帶著許多情緒回到家中,帶給家人甚至把自己悶壞!溝通絕對是個有方法跟技巧
優雅來自於餘裕及內在富足,內在富足可以累積,餘裕來自於選擇,但優雅會是種態度! 好書大推分享:剛剛好的優雅 作者:林志玲 遠流出版 四個章節40篇故事,看著志玲姊姊的優雅與溫暖,是可以從文字滿溢出來的。或許公眾人物被訓練的要在鎂光燈前刻意展現,但志玲姊姊給的人設似乎沒有落差,也或許這就是我們所敬仰的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Eric Berne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作者:Robert de Board,翻譯:張美惠 三采文化出版 接續上一本書,接著來看這本書囉,透過蛤蟆先生的10次諮商,窺視了心理諮商的部分面貌,見證一個人怎麼經歷改變,
今天來看本輕鬆一點的童書吧-柳林風聲(The Wind in the Willows) 作者:Kenneth Grahame 郭漁改寫,Dinner Illustration繪 三采文化出版 #童書角度 這是一本關於四隻動物的冒險故事,每隻動物都有他鮮明的特色,總共十個章節,原始也是作者把講述給孩子
靈魂是否存在?怎麼存在?用文字來找一找吧 星星的孩子 作者:陳銘堯 釀出版 再一次的又是楊醫師的贈書,這次來讀詩! 靈魂是否存在?人的存在是宿命嗎?會如同時間管理局一樣,有個人控制著,如果有一些時間平性線出現之時,就會有人出來做個”導正”? #生之謎 這一個哲學的議題與討論的架構並非我所擅長,不過倒
透過小說與影集的角色讓我們投入另外一個平行時空,面對文字又比影集多了一些想像,透過導讀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些經典的小說。 唐諾推理小說導讀I 作者:唐諾 INK印刻出版 看這本書之前,我還真的不認識馬修史卡德這個系列的小說,不過透由導讀之後,或許是一套值得找時間來嗑一下的推理小說。雖然不曾看過一
別把在職場中燃燒殆盡的自己留給最親近的家人! 溝通職場好書:拒絕職場情緒耗竭 作者:張敏敏 老師 天下雜誌出版 職場是多數人一天中醒著待最長時間的地方,面對主管,同事或部屬的相處時間通常遠大於家人。但我們卻常常在工作中浩竭心力然候帶著許多情緒回到家中,帶給家人甚至把自己悶壞!溝通絕對是個有方法跟技巧
優雅來自於餘裕及內在富足,內在富足可以累積,餘裕來自於選擇,但優雅會是種態度! 好書大推分享:剛剛好的優雅 作者:林志玲 遠流出版 四個章節40篇故事,看著志玲姊姊的優雅與溫暖,是可以從文字滿溢出來的。或許公眾人物被訓練的要在鎂光燈前刻意展現,但志玲姊姊給的人設似乎沒有落差,也或許這就是我們所敬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你會重視職場上的社交關係嗎?你會在意自己的在職場的人脈嗎?我們常常聽到在社會上人脈很重要,人脈就是一種資源廣,許多事就好辦,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姚念廣推薦吳家德老師的書《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分享了書中心得與吳老師的素質。書中主張「對人好」建立人緣,並分享吳老師對人好的生活故事。推薦給想增進人際關係、社交機會的人。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每一個人都是「有價的」。也是,我大致能夠理解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利益交換,情感關係亦然。再好的朋友,如果無法為彼此提供情緒支持,那麼關係似乎也不見得能夠成立。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36歲的時候,我曾經出來創業,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研究起「人脈」這一個議題,畢竟依據人脈的理論: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多人知道我在做甚麼,我成功的機會就會越高。 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不複雜,也確實說服了我。因此,在那一年的年末,某一天的深夜,我檢查了自己手機上通訊軟體的好友名單,有將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你會重視職場上的社交關係嗎?你會在意自己的在職場的人脈嗎?我們常常聽到在社會上人脈很重要,人脈就是一種資源廣,許多事就好辦,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姚念廣推薦吳家德老師的書《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分享了書中心得與吳老師的素質。書中主張「對人好」建立人緣,並分享吳老師對人好的生活故事。推薦給想增進人際關係、社交機會的人。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每一個人都是「有價的」。也是,我大致能夠理解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利益交換,情感關係亦然。再好的朋友,如果無法為彼此提供情緒支持,那麼關係似乎也不見得能夠成立。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36歲的時候,我曾經出來創業,因為這個原因,我開始研究起「人脈」這一個議題,畢竟依據人脈的理論: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多人知道我在做甚麼,我成功的機會就會越高。 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不複雜,也確實說服了我。因此,在那一年的年末,某一天的深夜,我檢查了自己手機上通訊軟體的好友名單,有將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