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關係,叫做放開的祝福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學的兒子,最近開始面臨人際的問題。

兒子說,有一個同學a,總在美術課後,說兒子畫的畫很醜,讓兒子聽了很難過,也對自己畫的畫沒那麼有信心。我問了他和同學a的關係、和a之間的互動等。問了一輪後,兒子和a似乎是常玩在一起的朋友,即使是我暗示了如果無法改變對方說話會讓人受傷的風格,是否要遠離較好,但兒子顯然不想和對方斷了關係。後來,我和兒子說,朋友有很多種,有的朋友距離很近、很親近,有的朋友距離遠一點,但你們還是朋友,當朋友不是只有「全有」或「全無」,也是有很好的朋友、到普通的朋友之間的差別,兒子才終於似懂非懂的點頭,好像是懂了、也像是可以接受了。

接著和兒子聊到了人際的問題,兒子問我,如果是自己很想和對方當朋友,但對方不想,要怎麼辦?我頓了一下,說「自己可能會先把距離拉開,但還是維持某種關係」,兒子又問「那如果人家還是不理我呢?」我心咚了一下,心思開始飄到不久後兒子可能要問的是異性朋友的問題…我說,如果拉開了距離,對方還是沒辦法接受,那就…只能放開,接受對方的「沒辦法」,而這種尊重,也是對對方最後的祝福和善意了。

希望兒子能懂。

raw-image


    對心理健康現場的觀察和想法,也許有點批判,說一點檯面上大家「不好說」的事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父母離婚,而她跟著母親,母親是經濟支持和實際的照顧者,所以,從小,「貼心的女兒」的標籤,就隨著她成長至今。 然而,在此同時,她卻長期受到憂鬱和暴食所苦…
    很久以前,我也曾經做過這件事,當時我的督導告訴我,問這件事只是為了讓問的人心安而已,而不是真正的關心對方。這件事讓當時的我感到驚嚇;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很習以為常的問候,是一種問的人自以為是的自私(而我也是其中一個)。
    曾聽某知名醫師這樣說,也曾聽過督導對這句話的不以為然。前者是對說話者對自我的處境沒有任何作為、好像只有抱怨的不以為然;後者則是對於受到損害的人心裡悲傷感和無力感的憐惜和理解。 在職場上遇過很壓榨員工的環境,為了精省人力,在單位的人幾乎都是至少承受著1.5倍的工作量在撐。 同樣處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有
    走到「自殺」是最終的結果和結束,一個個體會走到這個終點,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起點是心理健康,走不好就走到心理疾病,再走下去沒路、沒資源就只剩結束生命。 在大專院校從事相關工作多年,對此不無一些感觸…
    治療師和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敏感性」,所以情感容易被觸動及影響其內在平衡狀態。對他人,所謂刺激或許微如輕風拂面 ,影響小而時間短,對於此種特質的人,則可能長久而深遠。
    榮格說:「中年危機之後的人生是人的人格與創造力整合的巔峰」 人到中年,會開始為自己過往的人生產生懷疑,對未來的人生產生迷網; 是要繼續過去以來一直走的道路?還是另外開創一條?
    因為父母離婚,而她跟著母親,母親是經濟支持和實際的照顧者,所以,從小,「貼心的女兒」的標籤,就隨著她成長至今。 然而,在此同時,她卻長期受到憂鬱和暴食所苦…
    很久以前,我也曾經做過這件事,當時我的督導告訴我,問這件事只是為了讓問的人心安而已,而不是真正的關心對方。這件事讓當時的我感到驚嚇;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很習以為常的問候,是一種問的人自以為是的自私(而我也是其中一個)。
    曾聽某知名醫師這樣說,也曾聽過督導對這句話的不以為然。前者是對說話者對自我的處境沒有任何作為、好像只有抱怨的不以為然;後者則是對於受到損害的人心裡悲傷感和無力感的憐惜和理解。 在職場上遇過很壓榨員工的環境,為了精省人力,在單位的人幾乎都是至少承受著1.5倍的工作量在撐。 同樣處在這種環境下,每個人有
    走到「自殺」是最終的結果和結束,一個個體會走到這個終點,通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程,起點是心理健康,走不好就走到心理疾病,再走下去沒路、沒資源就只剩結束生命。 在大專院校從事相關工作多年,對此不無一些感觸…
    治療師和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敏感性」,所以情感容易被觸動及影響其內在平衡狀態。對他人,所謂刺激或許微如輕風拂面 ,影響小而時間短,對於此種特質的人,則可能長久而深遠。
    榮格說:「中年危機之後的人生是人的人格與創造力整合的巔峰」 人到中年,會開始為自己過往的人生產生懷疑,對未來的人生產生迷網; 是要繼續過去以來一直走的道路?還是另外開創一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帶領孩子翻開這本書之前,我詢問她:「什麼是朋友?」 孩子回答:「就是對我好的人。」我再追問:「如果他曾經對妳好,卻要妳做對他人不好的事,這樣還算是好朋友嗎?」孩子說:「不是,他也要對別人好,不能只有對我好。」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朋友就是那個可以與我們共享秘密,並且是那個不論是非都力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上次與內在小孩聊天時,他與我說他培育了好多花,想送給其他存在,但過了一周,我再次看見內在小孩時,他的花都還在,表情也變得很苦惱與洩氣,原來他努力養這些花兒,但不知道要送誰,這時小我就跑出來了,聽到小我說:「你的花沒人要」時,內在小孩更洩氣了,我第一時間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句話,但馬上想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帶領孩子翻開這本書之前,我詢問她:「什麼是朋友?」 孩子回答:「就是對我好的人。」我再追問:「如果他曾經對妳好,卻要妳做對他人不好的事,這樣還算是好朋友嗎?」孩子說:「不是,他也要對別人好,不能只有對我好。」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朋友就是那個可以與我們共享秘密,並且是那個不論是非都力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上次與內在小孩聊天時,他與我說他培育了好多花,想送給其他存在,但過了一周,我再次看見內在小孩時,他的花都還在,表情也變得很苦惱與洩氣,原來他努力養這些花兒,但不知道要送誰,這時小我就跑出來了,聽到小我說:「你的花沒人要」時,內在小孩更洩氣了,我第一時間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句話,但馬上想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我不敢說雙親離異會對直接對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我敢說離婚肯定多多少少對小孩造成一些改變,不管個性或心理層面的問題,甚至在求學期間會面臨一些問題。我不是要批判雙親離婚這件事,這是由雙方達成的一個協議,我給予最大的尊重。我只想討論家長離婚對小孩子的影響,在當老師的時候遇過一些案例,小芷就是其中一個。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