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課綱 50希望(九)班級社會再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民主多元時代,每個議題都認為自己很重要,都想進入學校課程彰顯其意義與價值,繼之則可帶起一長串師資、教材的供應鍊。

有朝一日再從「議題」變成「學習領域」、「學科」,那更能創造一個龐大的教育產業,造福許多人。

像「國文」這樣的「主科」,在我們讀臺師大時,每年都要招收四班,每班36人,簡直像獨大的「托拉斯」。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提出7個重大議題,到了108課綱則遽增為19個,以這種增加幅度,2030課綱恐怕超過30個;而每個議題都要求實踐和融入領域,現場教與學將更形碎化。

但是像「SDGs」、「永續」這麼重大的議題,學校可以不教嗎?

當然可以,而且包括性平、人權......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的重大議題,通通都要退出教與學的課堂~回到真實的「班級社會」去實踐。

兩次教改,對「班級」都沒有著墨,現今學校的「班會」課,還有很多時候是被「借課考試」;好一點的則是週週上演「反民主」戲碼,各股股長一一上台例行報告,然後凡事就表決。

結果學生從小以為「表決」就是民主,而從沒學會積極參與和理性溝通。

「班級社會」是學生除了家庭以外,第一個接觸的社會,他的所學所知應該要在這個社會驗證與實踐。當今社會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有國民、無公民」,學生從小沒有培養「公共參與」的興趣與能力。

如果我們要從「家族社會」過渡到「社區社會」,那麼「班級社會」就是很重要的基石。

現在還有很多學校實施「整潔秩序」競賽,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轉折點。我們可以讓師生瞭解,目前對一個班級生活品質的要求,已經不只是「安靜」和「乾淨」,還要再加上公平正義、多元共融......,其實就是「SDGs」的實踐。

於是原本「管理控制」的文化,可以轉型為「領導鼓勵」的氛圍,每個班級都成為「永續班級」的實踐基地,讓19大議題不再零碎切割到各領域、學科去「教與學」,而是統合在班級的日常生活中「行與思」。

衷心盼望,2030課綱不要再費心思去衡酌哪些新興議題要進來,而是轉頭好好設計「班級社會」的再生,如何讓各領域的學習整全在班級生活中落實,避免課綱繼續碎化和被各種知識權力分食。

avatar-img
78會員
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傳統「瀑布式」的優點是階段清楚(先車頭再車身再車尾),流程明確、期程好估算;但缺點則是動線過長、週期過久,且對於市場變化較難回應,因為越往下,疊加的成本越高,改變也就越難(像「不可逆」的瀑布),最後更可能變成「做完就好」。
以108課綱來說,主要內容包括:修訂背景、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階段、課程架構(包括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課程規劃及說明)及實施要點。 採用傳統「瀑布式」開發的話,就是一個好了再來一個。具體來說,就是由幾位教育學者按部就班,先論述「修訂背景」,然後對外(可能也是限於核心的教育工作者
「社會設計」簡單說,就是透過社會動員以達成目的的一種設計。而「課綱」基本上是想藉對教育現場的擾動,以及課發會、教學研究會等的組織動員來達成教育革新的目的,因此,「課綱」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設計」。 既然課綱是「社會設計」,那一開始就要讓社會學、設計學以及更多領域的人才參與進來,因為異質與多元更能促進
九年一貫開始把一些學科併為學習領域,一開始確實有出版商編出合科的課本,但立即因為市場考慮回到分科。教育部後來更順應民情,訂出「基本教材大綱」,做為各家教材及未來考試的「有所本」,此時「一綱多本」的精神已蕩然無存。 而108課綱對課本沒有作為,書商只是做了內容的增刪,於是教室的風景變化不大。 但既
課程標準的時代,在教材方面,全國定於一本,大家通通照國家編的來教、學、考。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理解,只有共產國家才會這樣做。 九年一貫開始「一綱多本」,這是很大的突破,把原來掌握在國家機器手裡的知識權力和全民共享,每個教師可以自己編選教材,只要九年後達成十大能力指標即可。 這個政策也帶起教材產業勃興
課程規劃帶起的就是師資培育、教師員額、教材編印及入學考試等等一連串的「產業供應鍊」,於是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只是增加一節本土語,就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帶動多少產業,連家附近的飯店都因為辦理「本土語師資培訓營」,客滿三天。
傳統「瀑布式」的優點是階段清楚(先車頭再車身再車尾),流程明確、期程好估算;但缺點則是動線過長、週期過久,且對於市場變化較難回應,因為越往下,疊加的成本越高,改變也就越難(像「不可逆」的瀑布),最後更可能變成「做完就好」。
以108課綱來說,主要內容包括:修訂背景、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階段、課程架構(包括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課程規劃及說明)及實施要點。 採用傳統「瀑布式」開發的話,就是一個好了再來一個。具體來說,就是由幾位教育學者按部就班,先論述「修訂背景」,然後對外(可能也是限於核心的教育工作者
「社會設計」簡單說,就是透過社會動員以達成目的的一種設計。而「課綱」基本上是想藉對教育現場的擾動,以及課發會、教學研究會等的組織動員來達成教育革新的目的,因此,「課綱」其實也是一種「社會設計」。 既然課綱是「社會設計」,那一開始就要讓社會學、設計學以及更多領域的人才參與進來,因為異質與多元更能促進
九年一貫開始把一些學科併為學習領域,一開始確實有出版商編出合科的課本,但立即因為市場考慮回到分科。教育部後來更順應民情,訂出「基本教材大綱」,做為各家教材及未來考試的「有所本」,此時「一綱多本」的精神已蕩然無存。 而108課綱對課本沒有作為,書商只是做了內容的增刪,於是教室的風景變化不大。 但既
課程標準的時代,在教材方面,全國定於一本,大家通通照國家編的來教、學、考。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理解,只有共產國家才會這樣做。 九年一貫開始「一綱多本」,這是很大的突破,把原來掌握在國家機器手裡的知識權力和全民共享,每個教師可以自己編選教材,只要九年後達成十大能力指標即可。 這個政策也帶起教材產業勃興
課程規劃帶起的就是師資培育、教師員額、教材編印及入學考試等等一連串的「產業供應鍊」,於是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只是增加一節本土語,就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帶動多少產業,連家附近的飯店都因為辦理「本土語師資培訓營」,客滿三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社會教育的定義及其與終身學習的關聯,並分析青少年在社會教育中參與的動機。內容涵蓋了社區營造並介紹「社造30新點子行動」的活動計畫,鼓勵學生認識社區及推動創意提案,藉此增進自身的實踐經驗及服務學習時數,讓青少年能在社會教育的框架下有效地成長與學習。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教育,是人類條件的偉大平衡器。」我個人覺得這句話是十二年國教最核心的的關鍵,無論你身處台灣這片土地的哪一處、家庭的社經背景如何,通過義務教育是一條能夠學習進而翻轉生命道路的最佳路徑。 近年來,許多學校更推行了結合情緒教育的學習,其中最多學習團體學習效仿的即是社會學習情緒(SEL)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社會教育的定義及其與終身學習的關聯,並分析青少年在社會教育中參與的動機。內容涵蓋了社區營造並介紹「社造30新點子行動」的活動計畫,鼓勵學生認識社區及推動創意提案,藉此增進自身的實踐經驗及服務學習時數,讓青少年能在社會教育的框架下有效地成長與學習。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教育,是人類條件的偉大平衡器。」我個人覺得這句話是十二年國教最核心的的關鍵,無論你身處台灣這片土地的哪一處、家庭的社經背景如何,通過義務教育是一條能夠學習進而翻轉生命道路的最佳路徑。 近年來,許多學校更推行了結合情緒教育的學習,其中最多學習團體學習效仿的即是社會學習情緒(SEL)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