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8課綱來說,主要內容包括:修訂背景、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階段、課程架構(包括課程類型與領域/科目劃分、課程規劃及說明)及實施要點。
採用傳統「瀑布式」開發的話,就是一個好了再來一個。具體來說,就是由幾位教育學者按部就班,先論述「修訂背景」,然後對外(可能也是限於核心的教育工作者)徵詢;接著再建構「基本理念」,然後徵詢;接著再發展「核心素養」、再諮詢.....,依此類推,直到最後一節「實施要點」完成,整部課綱才問世,開始和社會大眾溝通。
這種流水線的生產方式,類似「車頭」好了,繼續做「車身」,最後做「車尾」。問題出在,做好「車頭」來徵詢時,大家實在不知未來整部車會長什麼樣子,所以也無法提具體意見,大概就是好好好,不錯、不錯。
但如果我知道你是要做一部「跨界跑旅」,而不是「家庭房車」時,我就可以具體地跟你說這個「車頭」適不適合,有沒有問題?所以應該一開始,就要先做一輛「模型車」或「概念車」,讓我知道全貌,這種徵詢才有意義。
所以可能每個「部分」的徵詢得到的意見都不錯,但最後這七個「部分」連結起來時,卻不見得是「完美」的總和。
其次,這種開發模式也可能到了最後,會發現「車尾」對不上「車頭」,因為開發線太長、週期太久;或者到了車尾階段,發現市場取向變了;這時就會很難即時因應,因為要改就得從「車頭」改起,等於全部重來。
所以說這個叫做「瀑布式」,單向式的流水直下,不可逆!
然後,更大的問題是,當一部課綱歷經這麼「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才開發完成時,想得到的是社會的讚許與掌聲;因此對於批評的聲音往往很難接受:對於被質疑與被要求修訂的部分,更會極力捍衛與陳明,因為你們都不知道,這裡面有多麼繁複、整合的過程有多辛苦!
所以往往課綱開發完成時,卻是與社會衝突的開始。
我們在學校默默為老師發展一個專案,或者老師在班上默默為學生規劃一個活動,往往也都會有這種類似「認知不對等」的衝突。
瀑布式的開發模式,階段很清楚,一步一步照做就好。但VUCA時代,凡事好像沒這麼理所當然、照規矩來。所以2030課綱的開發模式,一定要跟著敏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