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倒樹手札雜記:《坐忘論》--「敬信」第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3.10.31 鹿港 轉載請註明出處)


司馬承禎,法號道隱,自號白雲子,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


在同時學習易經並統合身體工作的經驗的過程中,眾所皆知的一個事實仍然不斷回到我學習的重點上,那就是身體的不適總和各種情緒或信仰上的糾結有關,用流行一點的話說就是「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而撇除針對心理或信仰上著手,即使只看重身體上的鍛鍊來解決病痛,健身或是一般的運動也比較不是我所學中關注的路徑,往往從站樁打拳漸漸延伸到氣息、意識與細微的身體控制,也觸及丹道的學問修行。所以最近從易學史的梳理,也去試著認識相對陌生的道教、道學的歷史。其中最令目前的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司馬承禎的《坐忘論》。


由老莊道家為源流所發展出的道學思想中,大多琢磨在嘗試描繪無以形貌的「道」,即使論及修道也難跳脫對於境界的描述;而《坐忘論》由《莊子》中的「坐忘」(「墮肢體,絀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觀念出發,卻可說是首次以清楚的概念呈現修道階段次地的著作。七個次序階段也才僅僅五千多字,和《老子》差不多,卻表達得清晰易懂,不玄之又不玄,印證也簡答了許多我正在思考的困惑,非常喜歡。


《坐忘論》中的修道七階次中,第一個階段就是「敬信」。一秒想起剛開始學習易筋導引的時候,師父就強調「相信自己摸到的」。當時真的是完全聽不懂,一個人躺在面前連要做什麼都不知道,是要相信什麼?隨著經驗累積到無法細數,「觸覺」和「即興」的靈感也逐漸養成後,才能體會這句話。


《坐忘論》追求的對象是離形去知才能觸及的「道」,大道至簡,「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在學習沒有招法的這項易筋導引時,也給我同樣的感覺,並非有一種標準的方法,或完美的身體狀態,是我們該去追求的。觸碰、施作與任一個對象交流的當下,不論實際上做了什麼動作,本身就是所學所知經驗的施展,包含一個個體與另一個個體的所有生命積累,當中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互信與互動的不同程度。


在施作調理前詢問身體狀況,有為數不少的人會說不出哪裡不舒服,有一種情況是已經習慣了全身的不適感,一時不知道從何講起;另一種則是真的並不覺得自己身體有任何不適,從外觀談吐上也讓人看起來狀態頗好,就只是單純想體驗。有一個最近接觸的個案,就是這第二類的人。他的肌肉紋理算是清楚,局部之間的張力也算平均而且稍有彈性,許多大部分人有的肩背問題點也都不明顯,乍摸之下真的會覺得是很健康的身體;不過卻有極其冰冷又容易出汗的手腳,像是剛從冰箱拿出來一樣。


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如此明顯的情況卻這麼晚才發現?除了「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句流行金句之外,我自己所延伸出的另一個從身體回推心靈狀態的心得也同樣直白簡單:「身體的傷,就是心靈的傷」。好吧似乎並沒有真的一看就懂,但簡言之,就是把所接收到的身體狀態,簡單直述出來,它就是這個個體心靈習性的象徵縮影。「肩膀放不下來」、「重心總是偏向一側」、「皮膚肌肉質感緊張」、「用眼過度」、「走路太急小腿緊繃」等等,全部都可以如此解讀。


回到這個個案,「末梢手腳冰冷」是什麼意思?我一邊施作一邊感受,漸漸明白這個普遍「略好」的身體狀態,其實有某種開放與消極並存的包容性,卻同時也是一種不接受性,看起來似乎都接受了,卻又似乎沒有真的接受。這種感受實在很難形容,如果用實際的觸感來表達,就好像我所送出的力量比較難感受到這副身體的回饋,沒有接收到痠痛刺激時的鬆緊變化,也沒有呼吸的韻律變化。與外界實際接觸的「手腳末梢」的「冰冷、出汗」,其他「身體軀幹」平均的「健康」狀態,這兩者之間微妙的落差,令我對這樣的身體所對應的心靈狀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認識,也稍微知道可以著手處理的方向。


回歸本文主旨,「敬信」的「尊敬」和「相信」同樣如此不容易,不免因為所探求之「道」恍惚窈冥、不可言說,而這種體悟想必是在任何技藝的學習與探究之中都將觸及的。神乎其技的境界,之所以神,就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和「怎麼做都對」總是在每個當下並存,如同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而只有對自我與萬物的相信和尊敬能定錨其間。照著時間次序按部就班的做,是我們在無限幻象中寄託現實的一塊浮木,若要觸及超越線性時間的破口,那「敬信」還只是第一步,敬信自己、敬信目前、敬信所感的一切、敬信萬物。但沒有實踐哪有東西可以敬信?沒有敬信的話又怎麼知道真正做了什麼?太難了!難怪太上老子君開宗明義就說道可道非常道,也難怪《繫辭傳》說「陰陽不測之謂神」,在二元對立兩極中飄游不定卻自在逍遙,就是神明之所在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stafari是一個自1930年代開始發展牙買加的宗教,它被宗教學者同時分類為新興宗教運動和社會運動,因其獨特的獨立運動與思想而知名。Rastafari運動之中沒有任何核心的權威,而且在實踐者中存在著許多的差異性,這些實踐者被稱作Rastafari、Rastafarian或Rasta(s)。 R
火雷噬嗑(音「適合」,注音符號「ㄕˋㄏㄜˊ」),上火下雷,卦形配合山雷頤卦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卦義「咬食」的取象。
  「流波治泰」是我們移居到鹿港之後,在這間七十年老屋中,創造出來的空間品牌,想像是在人世間與一位前輩相處、學習,在這裡與曾經的古老故事共同經營,活出新的篇章。   這間老屋位於鹿港鎮西北邊的北頭地區......
Rastafari是一個自1930年代開始發展牙買加的宗教,它被宗教學者同時分類為新興宗教運動和社會運動,因其獨特的獨立運動與思想而知名。Rastafari運動之中沒有任何核心的權威,而且在實踐者中存在著許多的差異性,這些實踐者被稱作Rastafari、Rastafarian或Rasta(s)。 R
火雷噬嗑(音「適合」,注音符號「ㄕˋㄏㄜˊ」),上火下雷,卦形配合山雷頤卦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卦義「咬食」的取象。
  「流波治泰」是我們移居到鹿港之後,在這間七十年老屋中,創造出來的空間品牌,想像是在人世間與一位前輩相處、學習,在這裡與曾經的古老故事共同經營,活出新的篇章。   這間老屋位於鹿港鎮西北邊的北頭地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同樣的道理,我們沒有受過訓練的心就像老人家一樣,是羸弱的、虛弱的。那麼虛弱的心你要去鍛煉它,你不能說,我反正累了,我就坐著,常常坐;或者拿個拐杖做依託,依託久了之後,你的心就更加沒力量。 你現在身心健康的時候,心的力量尚且不夠,就更不用說奢望病重的時候甚至臨終的時候,你的佛號還念得出來。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剛開始初學的時候,掌握自己的心不是很清楚,你就看你的身體。身體很緊繃,很用力,感覺無法放鬆,那就是心太緊繃了;相反的,如果身體鬆鬆垮垮的,彎腰駝背,那就是心太渙散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所以在坐之前,要像這裡說的這樣,先調一下四肢。其實入禪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打坐。一些小細節你可能覺得沒什麼,比如腿沒放好,或手沒放好,身體歪一邊,你覺得沒什麼,但是它對後面靜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有時候可能因此氣脈不通或者混亂,進而影響到我們心的寂靜。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靜坐須知》一共分為四段,前行、正行、結行以及最後的輔助。 前行是說在修學靜坐之前必須要有的一個認知。不是說我們腿一盤就開始坐了,不是的,要先有認知。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很容易退心,即便沒有退,如果你修行方向是錯誤的,也很難得到利益,所以這個前行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在我們身心健康的時候,努力讓我們的明瞭分、寂靜分不斷提升,隨著我們修行要不斷提升。你多提升一分,往生的時候就多一分的把握。 這是第一個正念,透過取相,讓所緣境在心中清楚分明地顯現。正念的所緣境可以是呼吸,可以是佛號、佛像等等。所緣境必須要有經論或者師長的教授,不能自己發明。
同樣的道理,我們沒有受過訓練的心就像老人家一樣,是羸弱的、虛弱的。那麼虛弱的心你要去鍛煉它,你不能說,我反正累了,我就坐著,常常坐;或者拿個拐杖做依託,依託久了之後,你的心就更加沒力量。 你現在身心健康的時候,心的力量尚且不夠,就更不用說奢望病重的時候甚至臨終的時候,你的佛號還念得出來。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我們剛開始初學的時候,掌握自己的心不是很清楚,你就看你的身體。身體很緊繃,很用力,感覺無法放鬆,那就是心太緊繃了;相反的,如果身體鬆鬆垮垮的,彎腰駝背,那就是心太渙散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所以在坐之前,要像這裡說的這樣,先調一下四肢。其實入禪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到後面的打坐。一些小細節你可能覺得沒什麼,比如腿沒放好,或手沒放好,身體歪一邊,你覺得沒什麼,但是它對後面靜坐會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有時候可能因此氣脈不通或者混亂,進而影響到我們心的寂靜。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靜坐須知》一共分為四段,前行、正行、結行以及最後的輔助。 前行是說在修學靜坐之前必須要有的一個認知。不是說我們腿一盤就開始坐了,不是的,要先有認知。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很容易退心,即便沒有退,如果你修行方向是錯誤的,也很難得到利益,所以這個前行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