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自己一把,但又不要太用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年11月5日,參加由我是老查主持的「大人轉型工作坊」。會注意到這個工作坊,主要是因為追蹤老查的臉書,發現他最近帶了幾次「資深工作者」,一起探索人生「第二曲線」的方向,我很有興趣,因此就留言詢問是否有公開班活動,想不到就讓我等到了,手刀報名參加。

老查是一個特別的人,過去看他的書評認為他是一位心思細膩,而且有辦法讀出一本書的精髓,製作書評投影片非常用心。老查帶領的過程令人感覺非常舒服,沒有像一般上課的講師一樣,刻意形塑讓台下學員有「真神人也」的感覺,反而是他常常在言語間透露自己常常為了少吃一點甜點的天人交戰,讓人感覺他充滿著「人味」。也因為這樣的特質,工作坊的分享過程,大家才會侃侃而談,對陌生的參與對象分享生命中的不堪、低潮與歡笑。

五十歲以後的人困擾大多差不多,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開始走下坡,還是有些事情想完成,人生中有些迷惘,卻又還不想認命。老查帶著大家自我探索,從「人生年表」看過去,從盤點工作與生活領域中五件頻率最多的事情看現在,接著選擇一個未來想要完成的目標。但問題來了,每天做不完的工作,又要兼顧家庭,想做的事情又那麼多,怎麼辦?

老查介紹了一系列完成目標的工具,其中一個是《放手去活》書中所提到的「每日提問」。每日提問透過詢問「主動」問題,來提醒並反省自己有沒有每天都放一些心思在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上。比方說,想要透過減少吃甜食而減重,通常我們在反省時會問:「今天有沒有少吃甜食?」,但這樣的問法比較被動;可以改成更主動的問法「我今天有沒有盡力少吃甜食?」問法不同,力量就不同。

而且,我認為這一個「每日提問」比我過去所使用的habit tracker(習慣追蹤)工具更好的地方是:過往我使用的「習慣追蹤」,只能勾選「有」做,或「沒做」;但「每日提問」所使用的方式,則是在0-10分之間,選擇一個當天盡力的程度。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忙。例如,我希望自己每天睡前都能靜坐20分鐘,但有時因為身體疲憊,再怎麼樣只能坐10分鐘,甚至於是5分鐘,如果在過去我所使用的「習慣追蹤」系統,只能打「X」,但在「每日提問」的系統中,我可以打5分,甚至3分。這樣會讓自己不會認為要完成這項任務有這麼困難(這也是大部份人放棄的主因),也可以長期追蹤自己的進步(如,慢慢從5分鐘進步到20分鐘)。

從0-10分的系統,也符合「每日提問」中「主動」式問法的精神「我今天有沒有盡力靜坐20分鐘?」,盡力,就是指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還能撥出一點時間來做這件事,哪怕是3分鐘。我覺得這個對於要完成長期目標而言,非常重要。

我認為「大人轉型工作坊」就像是「每日提問」這個工具一樣,幫忙我們這些大人,釐清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標,幫忙推一把,卻又不會太用力!

對「每日提問」系統有興趣,可以參考:老查商業好書簡報 https://vocus.cc/article/642d903efd89780001441a2e



avatar-img
18會員
40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年11月4日參加商業思維學院的「讓知識有光」研討會,由游舒帆Gipi老師談知識萃取與經驗總結,這是一堂聚焦在如何透過盤點個人過去的經驗,淬鍊出可以讓他人受惠的產品或課程。其中談到一個非常基本,但常常被忽略的基本溝通邏輯:講者本人(自己)與溝通對象(對方)、以及溝通主題間的關聯。 這件事
在談定價策略時,有兩個利用人類不理性的定價策略,分別是安慰劑效應與錨定效應。 所謂的安慰劑,在醫學上是指醫師給與病人不具療效的藥物,但病人服用後仍覺得有治療效果。這在醫學上很常見,例如有些人長期依賴止痛藥,有時候醫師將止痛藥更換成外觀一模一樣的維他命,但病人吃了之後還是有效果。而價格的安慰劑效應也
幾天前經歷一位同事的猝死,就如同我們在報紙上常常看到的一樣,前一天完全沒有任何跡象,照常上班、運動、睡覺,隔天一早卻失去呼吸與心跳,就此告別人世。那種震撼不可言喻。 為了不讓意外發生時,家人驚慌失措,寫下了我的離世指南,讓家人當成我死亡時的SOP。
2023年11月4日參加商業思維學院的「讓知識有光」研討會,由游舒帆Gipi老師談知識萃取與經驗總結,這是一堂聚焦在如何透過盤點個人過去的經驗,淬鍊出可以讓他人受惠的產品或課程。其中談到一個非常基本,但常常被忽略的基本溝通邏輯:講者本人(自己)與溝通對象(對方)、以及溝通主題間的關聯。 這件事
在談定價策略時,有兩個利用人類不理性的定價策略,分別是安慰劑效應與錨定效應。 所謂的安慰劑,在醫學上是指醫師給與病人不具療效的藥物,但病人服用後仍覺得有治療效果。這在醫學上很常見,例如有些人長期依賴止痛藥,有時候醫師將止痛藥更換成外觀一模一樣的維他命,但病人吃了之後還是有效果。而價格的安慰劑效應也
幾天前經歷一位同事的猝死,就如同我們在報紙上常常看到的一樣,前一天完全沒有任何跡象,照常上班、運動、睡覺,隔天一早卻失去呼吸與心跳,就此告別人世。那種震撼不可言喻。 為了不讓意外發生時,家人驚慌失措,寫下了我的離世指南,讓家人當成我死亡時的SO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做事情做久,心情一定都會有高有低,總會覺得當時是不是選錯了,是不是現在轉換跑道,有機會彎道超車。其實事情用想的都很快,但實際做要持續做下去,阻力很大,其實非常困難。而井上新八這12個步驟,我共鳴最大的部分,就是步驟10:不用慌,也不用勉強,從容的繼續做下去。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當人步入中年的時候,會開始更有一個未來目標的導向,刺激自己對人生的下半場規劃與想像,比如說退休後的生活,人要怎麼過完這一生,我想為孩子留下什麼等等,我只能說這段話百分百擊中我內心的想法,這就是我想要改變自己往未來目標去做努力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Thumbnail
曾經和一個大學同學交流時,他的分享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我爸退休後還是跟以前一樣,總是汲汲營營,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明明自己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了,我就不懂為何他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仔細回想之前認識過的熟齡朋友們,確實有不少退休人士比從前工作時還要忙碌!他們把自己的行程排得很滿,早上去公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生活考驗無所不在,看似尋常卻暗藏不尋常,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百分之九十都是用習性在處理和面對,老天爺對我們心性的考試就夾雜在這些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措手不及,讓我們無從準備起。沒有準備就是最好的準備,不定期的考驗才能測出工夫深淺,究竟是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心是清淨,還是不清淨。 每兩個月,打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做事情做久,心情一定都會有高有低,總會覺得當時是不是選錯了,是不是現在轉換跑道,有機會彎道超車。其實事情用想的都很快,但實際做要持續做下去,阻力很大,其實非常困難。而井上新八這12個步驟,我共鳴最大的部分,就是步驟10:不用慌,也不用勉強,從容的繼續做下去。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當人步入中年的時候,會開始更有一個未來目標的導向,刺激自己對人生的下半場規劃與想像,比如說退休後的生活,人要怎麼過完這一生,我想為孩子留下什麼等等,我只能說這段話百分百擊中我內心的想法,這就是我想要改變自己往未來目標去做努力改變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Thumbnail
曾經和一個大學同學交流時,他的分享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我爸退休後還是跟以前一樣,總是汲汲營營,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明明自己身體也不是那麼好了,我就不懂為何他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仔細回想之前認識過的熟齡朋友們,確實有不少退休人士比從前工作時還要忙碌!他們把自己的行程排得很滿,早上去公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的感悟和改變。文章中融入了一些有關時間管理和意識形態的內容,讓人對習慣養成產生共鳴。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生活考驗無所不在,看似尋常卻暗藏不尋常,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百分之九十都是用習性在處理和面對,老天爺對我們心性的考試就夾雜在這些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措手不及,讓我們無從準備起。沒有準備就是最好的準備,不定期的考驗才能測出工夫深淺,究竟是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心是清淨,還是不清淨。 每兩個月,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