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論語漫讀(8):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價值傳承的途徑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第一)。

 子夏,姓姬名商,子夏是他的字,衛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歲。以『文學』著稱,名列孔門十哲和七十二賢人。

 

對『賢賢易色』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就不列舉了。我理解,『賢賢』之意就是像賢人那樣行賢事。『賢』,有德之行。前一個『賢』是動詞,『行賢』的意思,後一個『賢』是名詞。如『君君臣臣』的用法。『色』指臉色,『易』指改易。字面上,『易色』就是改變臉色的意思,但特指將不以為然的神色轉為崇敬端莊的神色;由不在狀態轉為全身心投入。四個字的意思就是,去除鬆懈之色而全神貫注地效仿賢人那樣做賢事。這樣解釋與『見賢思齊』也能相互佐證。

 

緊接『賢賢易色』,後面列舉了三條最重要的賢行德行:為父母做事能竭盡全力,為君主做事願意犧牲性命,與朋友交能言而有信。前兩條都是無條件的,父母君主怎麼要求,就怎麼做;而與朋友交,則有條件,承諾了才履行,不承諾就不必按朋友的要求做。

 

子夏認為,一個人能做到這三條,雖然他以前沒上過學,我也視同他上過學,具有『同等學歷』。我們知道,孔子死後,子夏後來自己也收徒講學。他非常重視實踐教育,先要弟子學會『灑掃應對進對』的基本功,合格後才教弟子文化知識。『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與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那他這段話可能是針對學生登門求學講的。他可能也有個入門分級考試,問一問學生以前幹過些什麼,學生年紀比較小,回答什麼都沒幹過,那就從『灑掃應對進對』學起;如果學生年紀略大,又在家服待過父母,幫過朋友忙,出外做過事等,而且還做得不錯,其言可信或者有聲名能證實,那就登堂入室直接學文。

 

這裡,子夏所言,『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涉及到一個價值觀是如何傳承的問題。按子夏的理解,價值觀不必通過專門的學習而獲得,而可以並且應當通過實踐來習得。事實確實如此。價值觀及相應的行為規範更多地是通過生活實踐來習得和養成。所謂『言傳身教』, 在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塑造方面,『身教』更重于『言傳』。言傳的作用僅在於『知其所以然』,在於為道德規範提供理論的解釋。但即使沒有『言傳』,僅僅通過『身教』,也能將價值傳承下去。

 

孔子所說,『禮失而求諸野』,也是這個意思。沒受到『言傳』者所欠缺的只是缺乏理論的支持和精練的表達,只是『知其然』。但實際上,傳統和習慣對民眾行為的支配力更強大。傳統社會,大多數人是讀不起書的。大多數人沒讀過四書五經,但還是知道應當『忠君』,『孝父』。這些價值已經深入到生活的細節之中了。日常生活中,從小就被家庭和社會教導要給官老爺下跪,要給長輩跪安;不管什麼好事,包括入座、進食等,都是讓尊者長者先。再一個,還可以通過聽說書看戲來接受儒家價值。這樣一代一代地往下傳。

 

自『五四新文化』批孔以來,儒家只是失去了正統地位。儒家『孝』的價值觀有所減弱,『忠』的價值反而加強了。儒家思想壓根沒有離場,一直潛藏在中國社會,或以變異的形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支配著中國社會的運行。現在的國學復興,主要在於重新取得正統地位。對恢復儒家思想的實際作用,意義並不大。『忠』不用恢復,『孝』也無法恢復過去宗法家族中父母擁有支配成年子女的那些權力。

 

2017年4月1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