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議題講座——12/2 以院作家,憶其所生——樂生療養院空間、記憶與尊嚴重建之路,講者:謝宗翰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講座小小心得:

謝謝家民辛苦促成這場講座辦成。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樂生議題,也是第一次從一個外國人口中聽到自己的國家原來也有一間痲瘋病院。講座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講者詳細地描述公權力如何透過空間的設計和手術來侵害人權,還有那些院民如何透過自身所擁有的單薄的資源來維持生計和維持那一個屬於他們的與外界隔離的國度,他們堅強的毅力讓我佩服。

最後透過我們社員的提問,講者的回答讓我重新思考華教先輩和自己在對待政治上的心態轉變。

(以下文字是我印象中記得的,可能不完全轉述)社員提問:你們如何面對(社會)運動傷害?

講者回答:其實真的要算的話,我算是這個運動的第三代,第一代是反迫遷、第二代是反走山、我處在第三代重建的階段。相較早期的前輩那樣激進,我們是在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在進行抗爭——「當歧視尚未解除,抗爭就是對抗遺忘的過程。」「口述史,就是一場關乎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以上兩句是講者ppt上的文字)講者到台灣各地去分享(口述)這個行動本身,其實就是在對抗遺忘,與遺忘進行抗爭)

這個運動經歷了三代,讓我回想自己從中學時期一直到現在大三的自己這段時間的改變,那時候的我很衝動也很激進,對政治活動的關心和參與不亞於對自己的課業,現在身在異國和自己的國家和社會拉開了空間的距離,也透過和台灣同學一起討論台灣的議題來轉移注意力,比較可以在客觀和冷靜的情況下重新思考自己國家的議題,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衝動,而是用比較溫和和理性的態度來反思和述說,即便每次在述說相關的議題的時候火還是不自覺就上來,但比起像以前那樣單方面批鬥,現在我透過運用一些本來就該要做的事情來實現我想做的事情,也學習去傾聽不同的聲音。

相較早期的先輩要透過強硬的手段來跟政府抗爭,目前華社透過較為溫和的方式來進行抗爭,就如黃先炳老師說的「一場溫柔的革命正在發生」、「居安思危」。

最後偷偷表白:我好喜歡講者的講解。

avatar-img
22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芊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療癒文章「我想聽你說」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每當有人來到他的面前,他都會讓對方感覺到被在乎。我知道不是只有我來時他才會這樣,但他就有這種本領,讓每個與他對話的人覺得,他的微笑是只對一個人而發的,他的專注力也只在一個人身上,而那一個人,就是坐在他眼前的你。 當他和你在一起時,他是真的和
「相遇的意義」 在《小王子》第二十一章,小王子和狐狸作最後道別時,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動情的對話: 小王子就這麼馴服了狐狸。然而,離別的時刻終於逼近: 「啊!」狐狸說......「我會哭的。」 「都是你害的。」小王子說,「我一點都不想傷害你,可你偏偏要我馴服你。」 「是啊。」狐狸說。 「可是你會
「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那天4/29舉辦的壓力管理活動結束後,不知道參與活動的大家,今天是否還有在堅持寫正反日記,跟昨天的自己對話以及記錄今天的生活呢? 我喜歡思考那些,關於自己和生命的事情。 今天,我想要來回饋半年前的自己,在回饋之前,想和大家分享半年前的我,經歷了什麼事情。 2022/10/2
2023/10/07「一個人的時候最能夠胡思亂想一些有的沒的」 •人際關係 •拿捏距離 •行政組織 •人文、自然與社會科學的互動 •莊子 •學科間 •跨領域 •四分五裂(方術)vs整體(道術) •科學怪人 我最近發現人際關係很好玩的一個東西就是——不斷琢磨和拿捏彼此的距離,無論是物理上的還是心
2023/09/30 【反思黑格爾的辯證法、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期】 我懷疑每次看到別人給的祝福如「一切安好」的真實性。(雖然我常常也這樣寫,為的只是讓我的師長放心) 因為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煩惱,或許並不如艾瑞克森所認為的心理社會期理論那樣,0-1歲的發展危機就是「信任與不信任」、1-3歲是「
2023/09/30 在被異化的世界裡,要把愛藏起來,還是更應該把愛拿出來,我還沒有答案。但我知道姐姐不是一隻平凡的狗狗,她是姐姐,她怕生、害羞、不會像一般的狗狗跟著你去補饲料也不會討摸,甚至常常都找不到她,但只要看到飼料和盆裡的水減少,我就知道她還活著,幸運看到她,也會跟她打招呼,讓她知道我有看
療癒文章「我想聽你說」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每當有人來到他的面前,他都會讓對方感覺到被在乎。我知道不是只有我來時他才會這樣,但他就有這種本領,讓每個與他對話的人覺得,他的微笑是只對一個人而發的,他的專注力也只在一個人身上,而那一個人,就是坐在他眼前的你。 當他和你在一起時,他是真的和
「相遇的意義」 在《小王子》第二十一章,小王子和狐狸作最後道別時,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動情的對話: 小王子就這麼馴服了狐狸。然而,離別的時刻終於逼近: 「啊!」狐狸說......「我會哭的。」 「都是你害的。」小王子說,「我一點都不想傷害你,可你偏偏要我馴服你。」 「是啊。」狐狸說。 「可是你會
「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那天4/29舉辦的壓力管理活動結束後,不知道參與活動的大家,今天是否還有在堅持寫正反日記,跟昨天的自己對話以及記錄今天的生活呢? 我喜歡思考那些,關於自己和生命的事情。 今天,我想要來回饋半年前的自己,在回饋之前,想和大家分享半年前的我,經歷了什麼事情。 2022/10/2
2023/10/07「一個人的時候最能夠胡思亂想一些有的沒的」 •人際關係 •拿捏距離 •行政組織 •人文、自然與社會科學的互動 •莊子 •學科間 •跨領域 •四分五裂(方術)vs整體(道術) •科學怪人 我最近發現人際關係很好玩的一個東西就是——不斷琢磨和拿捏彼此的距離,無論是物理上的還是心
2023/09/30 【反思黑格爾的辯證法、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期】 我懷疑每次看到別人給的祝福如「一切安好」的真實性。(雖然我常常也這樣寫,為的只是讓我的師長放心) 因為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煩惱,或許並不如艾瑞克森所認為的心理社會期理論那樣,0-1歲的發展危機就是「信任與不信任」、1-3歲是「
2023/09/30 在被異化的世界裡,要把愛藏起來,還是更應該把愛拿出來,我還沒有答案。但我知道姐姐不是一隻平凡的狗狗,她是姐姐,她怕生、害羞、不會像一般的狗狗跟著你去補饲料也不會討摸,甚至常常都找不到她,但只要看到飼料和盆裡的水減少,我就知道她還活著,幸運看到她,也會跟她打招呼,讓她知道我有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參加由趨勢滙流人文書院舉辦的國家圖書館活動,題目是「焦慮時代-人文的追尋」,聆聽楊儒賓老師和紀金慶老師的精彩講座,深入探討新人文精神、人文的創造性,還有科學革命的誕生及其對現代世界的影響。活動心得分享在下方文章內容中。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以藥物、話語醫治陪伴患者,聊天聊到奶奶記起了女兒的名字,也能聊到理解抗拒洗澡的爺爺原來是有童年創傷,她創造了一個愛與關懷的診間。在她的診所,有志工陪伴、候診時可以做重訓,還提供很有趣的手作課程:療癒香氛、畫畫等,如果患者認知功能未退化,她還開辦志工訓練課程,鼓勵他們申辦志工證,到圖書館服務。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中產階級自救會在日本地方創生中的觀察與實踐的講座內容介紹。主講人將分享社會創新和地方創生的情況,以及一些相關案例和方法論的案例學習。講座是關於在日本鄉下怎麼實踐中產階級自救的分析跟討論。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參加由趨勢滙流人文書院舉辦的國家圖書館活動,題目是「焦慮時代-人文的追尋」,聆聽楊儒賓老師和紀金慶老師的精彩講座,深入探討新人文精神、人文的創造性,還有科學革命的誕生及其對現代世界的影響。活動心得分享在下方文章內容中。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以藥物、話語醫治陪伴患者,聊天聊到奶奶記起了女兒的名字,也能聊到理解抗拒洗澡的爺爺原來是有童年創傷,她創造了一個愛與關懷的診間。在她的診所,有志工陪伴、候診時可以做重訓,還提供很有趣的手作課程:療癒香氛、畫畫等,如果患者認知功能未退化,她還開辦志工訓練課程,鼓勵他們申辦志工證,到圖書館服務。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中產階級自救會在日本地方創生中的觀察與實踐的講座內容介紹。主講人將分享社會創新和地方創生的情況,以及一些相關案例和方法論的案例學習。講座是關於在日本鄉下怎麼實踐中產階級自救的分析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