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雙語無法黨:臺灣雙語一起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你好愛好愛你的孩子,
你也好捨不得他們在英文的路上跌跌撞撞,
臺灣雙語無法黨的這首新歌,就是為你而唱。


https://youtu.be/Kn_TQCNRS_U?si=n0bbSLcbDYH95EAD

《無法擋的你的心》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541949261/videos/678594264377275/

轉貼自臺灣雙語無法黨 粉絲專頁 20231205

raw-image

💙💙❤️❤️

人家總說,臺灣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或許是調侃;或許是長嘆。

為了學好英文,過去七十年,我們試了好多好多方法。

KK音標、自然發音、雙語學科,

我們都想學好英文,我們都在不停叩問。


如今,學好英文的答案,已經在過去數十年間,

由腦神經研究揭開神秘面紗:

學好英文的第一步,叫做PA,叫做音素覺察。


臺灣雙語無法黨只有一個政治訴求:PA寫入課綱。


我們要讓全臺灣的孩子,都能在義務教育的照顧下,

用科學實證的正確方式,學好雙語。

即便柔美的月亮可以傾訴複雜難解的愛,


但,孩子雙語教育,可以不必如月相般,

不停嘗試、不停更換。

親愛的孩子,爸媽愛你,真的好深好深。


爸爸衛國藍白綠;媽媽保家投雙語。

我們在,你別擔心。

#缺1不可

#分工投票

#臺灣雙語無法黨


💙💙❤️❤️💙💙❤️❤️💙💙❤️❤️💙💙❤️❤️💙💙❤️❤️

《無法擋的你的心》

曲:翁清溪

詞:蕭文乾

演唱:張顯榮

你問我該投什麼人?

我票該怎麼分?

雙語不理想

兩岸你看看

一人擔著兩顆心


你問我家有什麼人?

我票能怎麼分?

我有另一半

我有下一代

國跟家,我都擔心


清醒的兩個人

爸爸衛國藍白綠

深深另一段情

媽媽保家投雙語


孩子我們愛你多深

我們愛你幾分

開票算一算

政策看一看

我們代投你的心

我們投的是你(的)心

我們投 你別擔心

無法擋的你的心


更認識我們:https://www.miparty.org/news.aspx?id=32


https://youtu.be/Kn_TQCNRS_U?si=n0bbSLcbDYH95EAD

#如果它唱進了你心裡,請轉發給更多顆愛孩子的心。


行動支持臺灣雙語無法黨

戶名:

臺灣雙語無法黨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7000010)-50438642

小額捐款,請至官網。
https://www.miparty.org/news.aspx?id=412

也可以發票愛心碼119119捐贈
謹代子子孫孫謝謝您。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要思考的, 不只是雙語的現在, 更該想想雙語的未來。 而那個未來,叫三文:中文、英文、人文。
我們要思考的, 不只是雙語的現在, 更該想想雙語的未來。 而那個未來,叫三文:中文、英文、人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抱持著積極學英文,練習口說的正向信念,你認為,會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助你學習,還是招致奇妙的,差點身家都玩掉的大冒險記? 這麼光怪陸離又極致離奇的事,就發生在我身上,最後還演變成職場中的辦公室謠言大對決。 話說從頭,其實臺灣是個相當具包容性,多元文化共榮的島國,就
Thumbnail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我從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再也沒有堅持、或是期待跳跳糖會英文,他現在就學的幼兒園有半小時英文課,園長在入學前就說明的很清楚:「這半小時的英文課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有這個語言的存在,有這堂課,不會讓孩子 #會英文!」園長跟我想得一樣,我只想要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語言,同時不排斥這些語言,他不
Thumbnail
致力於推廣母語的公視台語台,自去年(2023)起,改辦理徵選新的「創作童謠」,除了將當代文化注入歌曲外,貼近生活的作品也能鼓勵孩子利用音樂認識母語,培養老師與家庭的母語教育,這樣的舉動宛若開啟了一場「新台語兒歌運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台語是語言,因為只會台語的台澎住民沒辦法理解只會華語的台澎住民。身為被迫學華語,比較擅長英語的台澎住民。鼓勵台語老師學英文對語言的保存有一定重要性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
Thumbnail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抱持著積極學英文,練習口說的正向信念,你認為,會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助你學習,還是招致奇妙的,差點身家都玩掉的大冒險記? 這麼光怪陸離又極致離奇的事,就發生在我身上,最後還演變成職場中的辦公室謠言大對決。 話說從頭,其實臺灣是個相當具包容性,多元文化共榮的島國,就
Thumbnail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英文學習可以說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提到學習英文,也有許多英語教學者不斷地提及「用英文思考」的重要性。但「用英文思考」這個說法的合理性產生疑惑,究竟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呢? 如果「用英文思考」的說法並不合理,那目前正在推動的雙語教育政策,是否需要調整呢?
Thumbnail
我從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再也沒有堅持、或是期待跳跳糖會英文,他現在就學的幼兒園有半小時英文課,園長在入學前就說明的很清楚:「這半小時的英文課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有這個語言的存在,有這堂課,不會讓孩子 #會英文!」園長跟我想得一樣,我只想要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語言,同時不排斥這些語言,他不
Thumbnail
致力於推廣母語的公視台語台,自去年(2023)起,改辦理徵選新的「創作童謠」,除了將當代文化注入歌曲外,貼近生活的作品也能鼓勵孩子利用音樂認識母語,培養老師與家庭的母語教育,這樣的舉動宛若開啟了一場「新台語兒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