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移情裡的恨——摘自《溫尼考特的語言:通往核心概念的23個關鍵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本文聚焦在與精神病患者工作時分析師承受的情緒壓力。一貫的暗示是:精神病(邊緣型患者)如同新生兒,需要特別高強度質地的情緒可及性(emotional availability)。

克萊恩認為,恨是嬰兒與生俱來的,且是死亡本能的展現,溫尼考特從未接受這個觀點。對他而言,恨的能力(對恨不同於愛的覺察)顯示嬰兒已達到情緒發展的某個階段。當發展到有能力區分這些感覺時,嬰兒所面臨的困難就是要把恨「儲存」起來以供適當使用。

1949年以前,「反移情」概念在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仍然局限在被視為分析師問題的範圍。寶拉.海曼(Paula Heimann)直接題為〈論反移情〉(“On Countertransference”)的開創論文最先發表於1950年,並在十年後修訂。雖然溫尼考特討論精神分析技術的作品整體而言與現在所說的分析師的反移情有關(對患者移情的情緒反應),但溫尼考特很少將它當成術語使用,在這篇論文中,他將此視為異常或分析師需要更多分析的徵兆。從這個觀點來看,溫尼考特對「反移情」這個詞的用法與大多數分析師在1947年的看法一致。

藉由把患者分成精神病(psychotic)和神經症(neurotic)兩類,溫尼考特指出:與精神病患者工作遠比與神經症患者工作「令人惱恨」(irksome),因此,他關於在精神分析關係中與精神病患者工作的論述,對精神科醫師來說應該也會很有價值。

為了協助一般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師不只必須為他研究生病個體情緒發展的原始階段,還必須研究精神科醫師在做他的工作時背負的情緒負擔之本質。我們分析師所說的反移情也需要被精神科醫師了解。無論他多麼愛他的患者,他無法避免地會恨他們、害怕他們,而他愈知道這個,恨和害怕就愈不會是決定他如何對待患者的動機。
﹝〈反移情裡的恨〉,1947,194-195頁﹞

這個主題可以很自然地運用在精神科設置裡的團隊運作上。溫尼考特警告,精神病患者能夠挑起他人難以抗拒的感覺並使照顧者行動化。他指的是精神病患者投射的強度,然後他列舉三項反移情的成分:

1. 反移情感覺裡的異常,以及分析師內在被潛抑的固定關係和認同。對此的建議是分析師需要更多分析……
2. 屬於分析師個人經驗和個人發展的認同和傾向,這為他的分析工作提供正向的設置,並使他的工作在質性上不同於任何其他分析師。

以上與分析師的個人特色有具體的關連,此外:

3. 有別於前述兩項真正客觀的反移情,或若這樣說太難懂,也可以說是分析師基於客觀觀察,回應患者真實人格與行為時的愛與恨。
﹝〈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溫尼考特主張分析師釐清以下區分極為重要:個人內在感受與患者正在攪動(投射)的有關,或是與(可被視為)分析師對患者的移情有關。當然,兩組感覺確實都屬於分析師。

我主張,如果分析師要分析精神病患者或反社會人格,他就必須相當透澈地察覺反移情,透澈到他能找出並研究自己對患者的客觀反應的程度。這將包括恨。
﹝〈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為了進一步協助分析師覺察,溫尼考特提醒他們每一種患者都只能將分析師看成他自認為自己的樣子。因此,有強迫特質的人「會傾向於認為分析師正在以徒勞無功的強迫方式進行工作」,「無法有深刻罪惡、關懷或責任感的」輕躁患者「無法看到分析的工作是分析師在修補他自己的(分析師的)罪惡感」,而神經症者會把分析師看成是「對患者感到矛盾,並預期分析師會展現愛與恨的分裂;這個患者若運氣好就會得到愛,因為別人正在得到分析師的恨」。同理,精神病患者無法想像分析師有任何與他自己不同的感覺,而他是在「同時愛恨」(coincident love-hate)的狀態裡。(〈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溫尼考特用「同時愛恨」來表示精神病患者無法分辨愛與恨,因而害怕「若分析師表現出愛,他就一定會同時殺掉患者」。(〈反移情裡的恨〉,195頁)

精神病患者內在的「同時愛恨」「意味著在首次出現客體尋求的本能衝動時,曾有環境失敗」。(〈反移情裡的恨〉,196頁)溫尼考特將精神病說成是一種「環境缺損疾患」(environmental deficiency disease)。環境當時並不是促進的,而嬰兒內在原始愛的衝動沒有得到滿足。這種失敗的後果迫使嬰兒動用精神病式的防衛。


(摘自pp.306-309,未完待續)



#閱讀更多

博客來 https://reurl.cc/q0MYp0
TAAZE https://reurl.cc/DoWOYm
誠 品 https://reurl.cc/5O7nX6
momo https://reurl.cc/l7E6lj
金石堂 https://reurl.cc/2E5QN4

也可以到 #獨立書店 洽詢喔!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社員書店 https://reurl.cc/jlW5Ky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書店地圖 https://reurl.cc/MROdE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溫尼考特的理論是源自於他的臨床經驗,而且不只是分析工作,也包括做為小兒科醫師的門診工作。也許因為如此,相對其他的精神分析大師,他的理論有其平易近人的一面(但這不代表深入理解他的理論是容易的)。當然,這也和他對一般民眾心理教育的重視有關:他在戰後透過收音機,持續向年輕的媽媽們傳播有關親職的一切。
一開始計劃書寫的內容是關於「大圖博文化區」行旅紀錄,其實最初的書稿已於二〇〇八年前夕完成,但二〇〇八的洛薩新年,中國統治下的圖博全境爆發激烈抗爭,手無寸鐵的民眾高舉雙手呼喊「自由圖博」,冒險掛起雪山獅子旗。是什麼讓圖博牧民、僧侶、老人和小孩在中國軍警槍彈的威脅下,仍堅持走上街頭?
雍登常說「我沒有文化」或「我文化水平不高」之類的話,原以為只是謙詞,後來才知道雍登是真的這麼認為……生長在中國社會,他被灌輸能流利說中文、接受高等體制教育才是有文化的觀念,而這個「文化」完全與圖博傳承的文化無關。雍登讓我想起自己,在餵養我成長的文化中,我無意識地堆砌了什麼樣的偏見?
讀過方知「只有陳斐翡,可以超越陳斐翡」,傳說中的神人級背包客,已成為傑出的調查報導記者。她實地踏查,引述中共發布的經濟、人口數據,證明圖博人在圖博淪為經濟弱勢,房屋、牧地被佔,生態被破壞,漢語教育、就業篩選都在打壓圖博語,還有監禁、驅逐佛寺與佛學院僧人,讓讀者目睹民族文化凋零、庸俗漢化。
對孩子總是特別不忍的陳宗鷹,某次接到一位車禍案例,送到急診的一位十歲左右的小朋友,頭部重傷,面目全非,以至於臉部完全找不到可以建置呼吸道的地方,只能做氣切。  外科醫師施行緊急手術做了一個氣切孔,但是氣管內管放入後,卻測不到有吐氣末端二氧化碳濃度的反應,這表示並沒有真的成功插入
溫尼考特的語言,總是令人目眩神馳地編織著無數有如魔法般流動的意念,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撞擊讀者靈魂的深處,解開累世堆疊的防衛,有如召喚亡靈一般,讓那些早已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各種感受緩慢但堅定地浮現到終於可以觸摸得到的地方。
溫尼考特的理論是源自於他的臨床經驗,而且不只是分析工作,也包括做為小兒科醫師的門診工作。也許因為如此,相對其他的精神分析大師,他的理論有其平易近人的一面(但這不代表深入理解他的理論是容易的)。當然,這也和他對一般民眾心理教育的重視有關:他在戰後透過收音機,持續向年輕的媽媽們傳播有關親職的一切。
一開始計劃書寫的內容是關於「大圖博文化區」行旅紀錄,其實最初的書稿已於二〇〇八年前夕完成,但二〇〇八的洛薩新年,中國統治下的圖博全境爆發激烈抗爭,手無寸鐵的民眾高舉雙手呼喊「自由圖博」,冒險掛起雪山獅子旗。是什麼讓圖博牧民、僧侶、老人和小孩在中國軍警槍彈的威脅下,仍堅持走上街頭?
雍登常說「我沒有文化」或「我文化水平不高」之類的話,原以為只是謙詞,後來才知道雍登是真的這麼認為……生長在中國社會,他被灌輸能流利說中文、接受高等體制教育才是有文化的觀念,而這個「文化」完全與圖博傳承的文化無關。雍登讓我想起自己,在餵養我成長的文化中,我無意識地堆砌了什麼樣的偏見?
讀過方知「只有陳斐翡,可以超越陳斐翡」,傳說中的神人級背包客,已成為傑出的調查報導記者。她實地踏查,引述中共發布的經濟、人口數據,證明圖博人在圖博淪為經濟弱勢,房屋、牧地被佔,生態被破壞,漢語教育、就業篩選都在打壓圖博語,還有監禁、驅逐佛寺與佛學院僧人,讓讀者目睹民族文化凋零、庸俗漢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全他人需要智慧,尤其是與我們的心意背道而馳的時候。若是一直想著自己的難處,狀況就會更為難,事情全照了我們的意思走,卻也失去了對方的心意。 怡安的先生在二○○一年決定去對岸發展,因為當時的台灣已經沒有舞台讓先生發揮,先生又是對事業有勇猛心的人,只有到對岸才能一展抱負和理想。當時全家皆投反對票,
Thumbnail
我很討厭反詰句,因為這是一種無效的溝通,只會讓人生氣。如果你想讓對方生氣,這不失為一個方式,但其實有更善待對方的說話方式,也更明確表達你的意見。
Thumbnail
「矛盾」往往是一個讓人避之不及的詞,但你知道嗎?文案的世界中「矛盾」如果用得好,反而能引發目標客群的好奇心,甚至讓品牌在千篇一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反直覺文案」的魔力!
Thumbnail
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反移情意指在諮商過程中,分析師對於個案產生了情緒反應,這些反應來自於分析師個人的無意識情感或者過去經驗。很多時候是由於個案的議題促動分析師無意識地將自身未完成的議題投射到對個案的詮釋中。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Thumbnail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全他人需要智慧,尤其是與我們的心意背道而馳的時候。若是一直想著自己的難處,狀況就會更為難,事情全照了我們的意思走,卻也失去了對方的心意。 怡安的先生在二○○一年決定去對岸發展,因為當時的台灣已經沒有舞台讓先生發揮,先生又是對事業有勇猛心的人,只有到對岸才能一展抱負和理想。當時全家皆投反對票,
Thumbnail
我很討厭反詰句,因為這是一種無效的溝通,只會讓人生氣。如果你想讓對方生氣,這不失為一個方式,但其實有更善待對方的說話方式,也更明確表達你的意見。
Thumbnail
「矛盾」往往是一個讓人避之不及的詞,但你知道嗎?文案的世界中「矛盾」如果用得好,反而能引發目標客群的好奇心,甚至讓品牌在千篇一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反直覺文案」的魔力!
Thumbnail
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反移情意指在諮商過程中,分析師對於個案產生了情緒反應,這些反應來自於分析師個人的無意識情感或者過去經驗。很多時候是由於個案的議題促動分析師無意識地將自身未完成的議題投射到對個案的詮釋中。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憂鬱的自療概念,以及溫尼考特對憂鬱的獨特見解。文章中涵蓋了關於憂鬱的情緒成熟歷程,以及憂鬱作為自我療癒機制的角度。溫尼考特的論點提供了新穎的觀點,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憂鬱情緒。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Thumbnail
在溫尼考特的作品中,「恨」這個字與他最著名的論文之一,1947年對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報告的〈反移情裡的恨〉高度連結。要記得,在本文寫作的1940年代,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與今日大不相同,尤其是在為嚴重患者提供藥物方面。然而,恨的論點以及本文所闡述恨的一切涵義,在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中從來沒有改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