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學習如何學習》:一起學習學習

連學習都需要學習!

這是我第二次翻閱此書,讀完之後依然收穫滿載。


前言

誠實來說,第一次並沒有認真按照書本的指導逐步學習,而是如休閒讀物般,把整本文字「看」過之後,覺得:「喔,真不錯」,便就此與該書「老死不相往來」。深感這樣長久以來的閱讀方式,難以讓自我有顯著的成長。

有嘗試作筆記,但幾次後發現僅是一直在抄錄書中的語句,經過一段時日後,關於書本的種種記憶也就此淡薄了。

後與三十好幾的談話中,跟我分享了她的閱讀心智圖,也介紹我去參加讀書會。我便開始以繪製心智圖的方式製作閱讀筆記,也勉勵自己在讀完每本書後都要練習輸出:想像自己會如何跟他人介紹、分享書中內容。

執行幾次,覺得幫助頗大。在繪製心智圖的過程中,加強了對關鍵概念的記憶,同時也協助自身梳理著文本邏輯與知識脈絡;因為我很容易在閱讀的過程中,迷失在文字裡,忘記作者欲闡述的主旨。而以輸出為目的進行閱讀時,為確認自己是否確實理解其中概念(畢竟在想像要怎麼說給別人聽),思考的次數與時間便也隨之增加了,遇到不懂之處更不會含糊帶過。

認真覺得,書,真的是樣不可思議的物件,你投入多少心力,它就會給你多少報酬


作者介紹

《學習如何學習》是由三位作者合著:

芭芭拉.歐克莉(Brabara Okaley)另有撰寫《大腦喜歡這樣學》。與本書共同作者泰倫斯.索諾斯基(Terrence Joseph Sejnowski)共同開發線上課程「Learning How To Learn」,致力推廣數位學習、線上教材的開發,對以有效的學習方式來改善教育品質不遺餘力。以及阿利斯泰爾.麥維康(Alistair McConville)

三人皆在神經科學領域具專業,並關心教育議題

書籍封面:「給青少年的大腦特訓課,讓你學甚麼都會,記憶力升級,告別拖拖拉拉,考試拿高分!」已表明是針對就學期間的青少年所撰,故所用文字淺白易懂,且運用大量生動比喻,搭配意象鮮明的插圖,每個章節篇幅也不長,閱讀起來十分輕鬆不費力,評估國小中年級以上的孩童也很適合。


學習之前:圖畫散步

在進入書本逐字閱讀前,最好先來個圖畫散步。也就是先大致瀏覽該書本/章節的重點:快速掃過圖片、圖說、圖表,以及段落標題、粗體字與摘要。接著細心閱讀,最後積極回想。以上便為強效閱讀的三步驟。

書本設計也十分用心,為呼應強效閱讀的學習方式。在每個章節最後,皆會詢問讀者能否在闔上書本的情況下,回想該章所述觀念,也有小測驗供檢驗。並在下個章節開始之前,提醒你要圖畫散步。


發散與專注同樣重要

大腦會以2種不同的方式運作。

  • 專注模式:集中注意力時,大腦所對應的部位會開始活躍。當需要學習新事物時,首先需要保持專注,以便「開啟」這些腦部區域,展開學習。
  • 發散模式:讓頭腦放鬆和空閒的狀態。當處於發散狀態時,大腦並非真的完全關機,而會輕度使用不同於專注模式的腦區,有助連結概念、產生創意。

所以,若想讓學習更有成效,必須往返於這兩者之間。如果被困難的問題卡住時,不妨轉換注意力、放空腦袋、散散步,反倒有意想不到的突破。

休息可以讓你擁有解決問題的新觀點


專注與放鬆互相交替的概念也體現在廣受歡迎的番茄鍾工作法,以下列4步驟進行:

  1. 關閉一切讓你分心的事物
  2. 計時25分鐘 (依個人能維持專注的時間調整)
  3. 保持專注
  4. 犒賞/發散時間

在執行時,不要擔心是否能在這一次的工作內完成任務,只需要保持專注、盡量努力,時間到就好好休息;最好能從事不同於專注模式的活動。之後再重新投入下一次循環。


總是拖延?做就對了

但,或許在真正開始學習之前,仍會由於各種因素而延遲行動。為甚麼會拖延?因為光是想到那些不願意做的事情,身體確實會痛!這是因為大腦負責體驗疼痛的區域:島葉皮質會有所反應。

不過呢,只要開始著手大約20分鐘後,疼痛感就會消失。

所以,不要拖延,做就對了!


神經元連結需要時間

「不要臨時抱佛腳!」這句話不只是陳腔濫調,背後更有科學根據。

因為要想學習並熟練一新概念,需仰賴神經元之間頻繁的傳遞訊號,以建立腦連結。

神經元間傳遞訊號的方式為:沿著軸突發出,對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棘造成電擊。而訊號傳遞之間,會間隔一非常狹窄的間距,稱為「突觸」。

科學家發現,白天學習時樹狀突會有小突起,經過睡覺後,新的樹突棘便產生。也就是說,睡眠會使樹突棘生長,甚至神經元會透過好幾個突觸與另一個神經元串聯,形成更加牢固的腦連結

如果習慣臨時抱佛腳,或許能暫時應付考試,但若想精熟某知識,請務必安排更多的時間讓樹突棘得以生長,讓腦連結更牢固。

書中另有提到,運動時會產生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同樣會幫助產生樹突棘。(關於運動的各種好處,請參閱:《真正的快樂處方》:運動)



強化長期記憶的方法

長期記憶的類型有2種。

  • 語意(事實)記憶:較抽象、難以具象化描繪的資訊,如日期、語言等。
  • 事件(圖像)記憶:能輕易在心裡描繪出的資訊,如你房間內的椅子數量、從家門口走到商店的路線。

因此,如果能將需要記憶的語意(事實)轉成圖像,會比較容易記住。而圖像越誇張、涉及動作,會被記得更牢固

記憶宮殿,便是運用人類擅長記憶空間與圖像的原理所發展的記憶技巧。回想某個你非常熟悉的場所,例如你的家、散步路線、學校、甚至電玩遊戲場景等,接著想像要記憶的項目被放進裡面,而你在該地方走動時依序遇見各項。記得,意象越誇張古怪越好。

其他幫助記憶的方法還有:

  • 編首歌曲
  • 創造比喻(書中幾乎所有概念都有比喻,如神經元異形、注意力章魚)
  • 手寫筆記
  • 想像自己就是要學習的概念
  • 與人分享


最後,請好好的睡覺

回想自身經驗與觀察周遭,睡眠的優先順序非常容易被調降,無論是出於時間壓力或不良習慣。(還記得我剛升上國中時,甚至有:「睡覺很浪費時間的念頭。」)

但如果沒有充足睡眠,所有的努力大概都是徒勞無功。在〈如何考出好成績〉的章節中有一「考前檢核表」,第一個問題便是:「你在考試前一晚的睡眠足夠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那麼其他問題的答案可能就不重要了。)」而整份檢核表有14個問題。

如前所提到,睡眠能使樹突棘生長、鞏固腦連結。另外還能幫助記憶固化(memory consolidation,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的過程),並清除神經元間的毒素,同時也是終極的發散模式


個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於「休息」的觀念不斷被更新。或許由於在學校生涯中,不斷被師長灌輸「認真」的想法,若被發現在進行念書以外的休閒活動,似乎都罪大惡極;考試分數不如預期,先責怪你不夠認真。

雖然,上大學後開始知道休閒的重要性,但我覺得,人需要不斷的被提醒知道,卻很容易忘記

閱讀,於我而言,就是不斷提醒自己的必須

雖然《學習如何學習》是針對青少年的書籍,但已脫離被強迫考試階段的成年人如我,也十分樂在其中。藉由了解大腦運作原理,更加體會作者們分享的學習技巧,並在逐步跟隨書中指引、提問的過程中,藉此反思自身在閱讀、學習上的誤區,進而改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瑄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