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讀書|家的結,該如何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延續前一篇內容 讀心讀書|家是個張力場 之 勞動父母的家庭帳本,在進入書中第二章內容之前,有一小段引文,說明家庭中的衝突與情緒,其中有幾句讓人有感的,摘要如下:

當情緒的解壓縮歷程展開時,特定經驗事件的記憶會浮顯,哪怕只是一個場景,亦足以啟動返身回觀的心理重構歷程。

記憶解了壓縮,「事件」是重新發生理解的素材,「接納」是在理解過程中逐步發生的情感性態度,而不是能泛道德勸說。理解與接納是寬厚相待的條件。

衝突不可怕,懼怕衝突、壓抑掉對衝突的記憶才是一種損失!⋯⋯我們要允許自己帶著矛盾不適感,緩步當車,無須急於界定問題出在哪裡,亦不見得需要馬上去學習什麼溝通技巧來改善問題。


帶著這樣的理解進入第二章的故事:


 第二章:恨的爆衝與轉化:盈豐行的故事



在這一篇故事中,說了一個二十人大家庭如何在民國三十、四十、五十年代之間的奮鬥史,透過作者的書寫,除了隱約地看見了自己父親、母親那個年代的歷史外,也瞥見當年煤炭市場的變化、日據時代至日本人撤出台灣後整個社會的變遷。此外,透過作者的書寫,也看見她又是怎麼從帶著恨意看待這個家,透過家庭經驗的書寫和敘說歷程中,一點一滴地解開這個結,進而帶動家人一起寫家的故事,而完成了《盈豐行:煤炭雜貨之家~20個孩子的大家庭》一書。


我的父親和母親,雖然他們的故事並不相同,然而,作者提及她的母親曾說的一句話:「當時不知哪裡來的勇氣,帶著一群孩子硬是要找路。」時,勾動了自己,我的母親也經常說著類似的話,不知道自己當年到底哪來的勇氣,可以一個人帶大了我們這幾個小孩。


我有幾個印象:


小時候,似乎是妹妹生病了,半夢半醒中媽媽牽著我搭計程車。後來聽媽媽說,當時爸爸不在,她只能牽一個、抱一個,夜裡搭計程車趕去急診室裡。當時的醫療資源也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要掛急診只能往較大一點的城鎮跑。


還有幾次,夜裡聽見敲門聲,很害怕,醒來問媽媽,媽媽叫我不要理它。後來隱約中,似乎聽見是爸爸的聲音,想去開門,又怕被媽媽罵,帶著矛盾的心情中又朦朧地睡去,隔天早上醒來,發現爸爸在房間裡睡,才感覺安心。聽媽媽說,爸爸愛打牌,老是半夜才回來,她生氣了,就把門鎖起來,不讓他進來。


小六剛畢業,準備升國中前,我因為太想被稱讚,卯足勁地學溜冰(四個輪子那種舊式的),一個不小心摔傷了腳踝,脫臼了,那段時間,全都是母親的身影:帶著我去看醫生、騎車接送我上下學、洗澡時,也是她幫忙著我⋯⋯,當時,家中還有小我一歲多的 大妹,以及二、三歲大的小妹需要照顧,媽媽自己也還要工作補貼家用。,然而,這些時候,卻依然鮮少有爸爸的身影在。


長大後,我知道了有個叫「類單親家庭」的用語後,也就這樣稱自己的家,明明有一個爸爸存在,偏偏卻又感覺不到他的在。也難怪母親經常說,很多事如果她沒有堅持,我們可能還住著又擠又小的家,不知過上什麼日子⋯⋯。我想起以前,經常感覺自己必須要讀專科,好早點出來工作而感覺被犧牲了,及至長大,在整理這些的過程中,才漸漸看到當時家的處境。這些年,也因為住得離娘家近,總是受到母親特別多的照顧,她常對我說: 「妳小的時候,家境比較辛苦,所以,現在情況好了,給你也多一些⋯⋯。」


雖然作者與我,是二種不同的家,但是,母親那身堅韌的骨子、勞動的身影、被歲月畫滿風霜的模樣,卻在某種程度的相似。對於「家」,我雖然沒有恨,卻也曾經害怕回家,心裡上,經常是遠遠望著家,及至後來,才慢慢慢慢地,能走進這個家。


回頭看本篇開始的引文,當記憶與情緒展開,在故事中,帶著各種矛盾的情感前行的過程中,接納發生了,轉化也跟著進來了,我們開始有不一樣的視框重新看待,也就更多地理解了這個家的處境。


這些,是我讀著本篇文章的過程中,所浮現的情感和經驗。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自2019年開始教學後,從本來想以敘事角度來說故事、做自我覺察的課程,卻意外地往Satir(薩提爾)的方向走。2022年,我們一起共讀了「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薩提爾的縱深對話」。於此同時,同學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練習,因此,我們開始一週一練習,一起學會冰山理論的對話練習,本篇文為記錄此學習過程筆記。
你喜歡自己嗎?喜歡自己的哪些地方呢? 大多數的人對於要說出喜歡自己的地方,都感覺有些難度,第一時間會愣在那裡思考,很多時候,好不容易,終於擠出了一個,可是,當我反問大家,如果要列出自己的缺點,你的速度有多快時⋯⋯
每個人的童年,都因時代、地域、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成因而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童年的記憶,一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那一面,只是很多時候記不起來了。如果有人訪問起你童年的記憶,你會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本文分享對於家庭敘說的參與以及對書籍『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內容的理解和回憶。文章中描述了家庭的經歷和轉變,以及時代、社會和經濟等脈絡對家庭的影響。透過分享和敘說,讓人感受到生活中各種複雜和豐厚的樣貌,並試圖以文字記錄和反思這些體會。
不談,就不會有情緒嗎?事實上,有越來越多心理學家證實,隱忍和壓抑下來的情緒,最後會反應到各種身心症狀上,不去面對,情緒並不會消失不見。然而,因為缺少情緒教育,也使人對於情緒該如何好好表達感到陌生,進而因為不良的情緒表達行為而使人受傷,也讓人害怕情緒。 但,情緒就只是情緒,一個能量,一個訊息。
薩提爾的對話與練習來到應對姿態以及姿態底下的情緒。 上一篇有提到應對姿態,包含: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型,而每一種應對姿態底下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生氣、難過、害怕、不安、自責、委屈、焦慮、煩躁⋯⋯等,如果留意一下,會發現多是負向情緒,那是因為⋯⋯
自2019年開始教學後,從本來想以敘事角度來說故事、做自我覺察的課程,卻意外地往Satir(薩提爾)的方向走。2022年,我們一起共讀了「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薩提爾的縱深對話」。於此同時,同學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練習,因此,我們開始一週一練習,一起學會冰山理論的對話練習,本篇文為記錄此學習過程筆記。
你喜歡自己嗎?喜歡自己的哪些地方呢? 大多數的人對於要說出喜歡自己的地方,都感覺有些難度,第一時間會愣在那裡思考,很多時候,好不容易,終於擠出了一個,可是,當我反問大家,如果要列出自己的缺點,你的速度有多快時⋯⋯
每個人的童年,都因時代、地域、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等成因而有不同,每個人對於童年的記憶,一定也有好的,和不好的那一面,只是很多時候記不起來了。如果有人訪問起你童年的記憶,你會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推薦這本溫暖又動人的作品——《再見的練習》!林小杯原本以繪本創作者的身份為人熟知,但沒想到她不僅會畫,還會寫,而且寫得如此感人、如此細膩、如此暖心。    這本書改編自作者林小杯的真實經驗,透過一段關於狗與人的分離與重逢的故事,探討了當我們所愛的事物或人突然離去,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再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致鬱系(イヤミス)是由評論家霜月蒼於二○○七年提出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指的是那些讀完後讓人心情沮喪、餘味不佳的作品,其主題通常圍繞在人內心的陰暗面。 森澤藤子,一個遭到父母虐待、同學欺凌,在悲慘的日子裡苦苦掙扎的少女。她始終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只能在底層打滾,再無翻身的可能。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致富心態不像某些艱澀難懂的投資理財書籍,作者藉由分享許多理財的故事,傳授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首先作者在寫給小孩的信中提到,不是所有成功都是努力工作的結果,相同的也不是所有貧困都是因為懶惰,這代表有些成功人士的成功可能是來自於運氣,因此好運可以讓你成功,而風險則可能讓你從天堂瞬間掉
Thumbnail
《最高工作術:不再擔心犯錯,每天安心上班的工作術圖鑑》這本書除了作為從工作常犯泥淖的脫困指南,同時也是本讓新手安心上路的宣導手冊。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推薦這本溫暖又動人的作品——《再見的練習》!林小杯原本以繪本創作者的身份為人熟知,但沒想到她不僅會畫,還會寫,而且寫得如此感人、如此細膩、如此暖心。    這本書改編自作者林小杯的真實經驗,透過一段關於狗與人的分離與重逢的故事,探討了當我們所愛的事物或人突然離去,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再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致鬱系(イヤミス)是由評論家霜月蒼於二○○七年提出的一種推理小說類型,指的是那些讀完後讓人心情沮喪、餘味不佳的作品,其主題通常圍繞在人內心的陰暗面。 森澤藤子,一個遭到父母虐待、同學欺凌,在悲慘的日子裡苦苦掙扎的少女。她始終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只能在底層打滾,再無翻身的可能。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致富心態不像某些艱澀難懂的投資理財書籍,作者藉由分享許多理財的故事,傳授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首先作者在寫給小孩的信中提到,不是所有成功都是努力工作的結果,相同的也不是所有貧困都是因為懶惰,這代表有些成功人士的成功可能是來自於運氣,因此好運可以讓你成功,而風險則可能讓你從天堂瞬間掉
Thumbnail
《最高工作術:不再擔心犯錯,每天安心上班的工作術圖鑑》這本書除了作為從工作常犯泥淖的脫困指南,同時也是本讓新手安心上路的宣導手冊。
Thumbnail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