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

在行為改變的過程中,大多數的人都過於重視動機,但事實上比動機更有影響力的是環境,我們的行為無時無刻的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你習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那當你坐上客廳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拿起電視遙控器,打開電視,進入看電視模式。環境對我們而言,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就像是我們開車看到紅燈一樣,會下意識地踩煞車。

《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在書中舉出一個例子,1970年代發生石油危機時,荷蘭的研究人員發現阿姆斯特丹的某個區域住戶的用電量比鄰居少三成,他們就深入研究。同一個地區,理論上氣溫、日落時間、生活習慣等條件應該是一樣的。他們找到唯一的差別:這些用電量比較少的住戶,他們的電表是安裝在走廊,而其他用電量較多的住戶的電表都被安裝在地下室。顯而易見的,安裝在走廊的用戶經常會看到電表的變動,因而對於用電有所警覺,會做出一些節約用電的行為;而對於那些電表裝在地下室住戶,因為看不到電表的變動,因此對於用電無感。光是比較容易看到電表,就會對用電產生明顯的差異,所以改變環境是可以改變行為。

因此,在環境中的「提示」明顯與否,會影響我們對一項習慣的執行,如果提示非常明顯,我們就會比較容易採取行動,例如我們將運動鞋放在最明顯的地方將會讓我們外出運動的行為更容易被執行。如果我們要養成每天吹奏薩斯風的習慣,我們就不要將薩斯風放在儲藏室中,每天練習時還要費力的找出來。視覺的提示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行為,有人會在男生的小便斗上黏上蒼蠅的貼紙,就會吸引使用者把注意力放在這隻「蒼蠅」上,進而改善男廁的乾淨程度。

心理學家Kurt Lewis曾說: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我們也可以將習慣與特定情境連結在一起,例如科學家建議,我們不要在臥室內做睡覺以外的事情,如玩手機或閱讀,這樣就會讓大腦將睡覺與臥室這兩者進行連結,一段時間後當我們一進到臥室,就會引發睡覺的行為。

《原子習慣》一書也告訴我們:在新環境比較容易改變原有習慣,主要是新環境中缺乏舊有的「提示」。作者Clear建議我們可以去一個新的地方,例如:不同的咖啡廳、公園的長椅、房間裡鮮少用到的角落,在那裡創造一項新的例行公事。比方說我們可以利用上下班在捷運車廂中,養成閱讀的習慣,因為這段時間很固定,與其毫無意識的玩手遊,不如利用這段時間閱讀。

如果提到環境殺手,那影響現代人最大的應該就是手機,手機遊戲功能強大,無時無刻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只要一有時間,就會下意識的拿出手機看。如何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將太多的注意力在手機上,甚至於透過一些習慣:如運動、閱讀、與朋友相聚等來取代掉使用手機的時間,是避免環境對我們影響的最佳實踐。

圖片來源:Dall.E生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