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宜蘭線舊隧道(四)三貂嶺隧道~新北大秘寶在這裡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跡踏查系列將鎖定在因為改線而失去鐵路運輸功能的隧道,尋找這些隧道現今的模樣。

三貂嶺隧道在重新開通後不只成為步行往返瑞芳與雙溪的新選擇,刻意營造的倒影也成為景點。但也因為安全與管理問題,屢屢引發爭議。

三貂嶺隧道在重新開通後不只成為步行往返瑞芳與雙溪的新選擇,刻意營造的倒影也成為景點。但也因為安全與管理問題,屢屢引發爭議。

宜蘭線北段的最大挑戰

隨著宜蘭線北段工程在1920年1月27日通車至猴硐,工程團隊終於來到了北段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漢人入侵宜蘭平原開始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高大的山嶺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對於路線有一定要求的火車來說當然不可能跟著人一起爬山,因此挖掘隧道穿越成了唯一解。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過去的隧道開鑿多以人工為主,但三貂嶺隧道的長度實在是太長,用手挖不知道要挖到何年何月。因此,三貂嶺隧道工程計畫在臺灣首次引進電動機械進行開挖,並於1919年6月上旬選在三瓜仔及尪仔崙進行先期工程,除了辦公室及倉庫等建物之外,包括在第三基隆河橋預定地架設搬運工程材料的吊橋、雙溪至尪仔崙的材料搬運線、空氣壓縮機械室、瑞芳變電所,以及從瑞芳至三貂嶺、尪仔崙的三相高壓送電線。隧道工程剛開始以手掘方式進行,等到11月開始送電之後,由工程單位向美國インガーソル公司、足尾銅山引進空氣壓縮機與鑿岩機加入掘進工作。雖說機械的加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但長近1848公尺的三貂嶺隧道仍是耗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才終於在1922年1月14日貫通。

側壁為石砌,拱圈則是紅磚的三貂嶺隧道全長超過1.8公里,不但看不到另一端,長年蓄積的水氣也在內部形成水霧

側壁為石砌,拱圈則是紅磚的三貂嶺隧道全長超過1.8公里,不但看不到另一端,長年蓄積的水氣也在內部形成水霧

三貂嶺隧道的開通與再開通

一般俗稱的三貂嶺隧道實際上是由北側較短的三瓜子隧道(長110.642公尺)及三貂嶺隧道(長1847.949公尺)構成,兩座隧道的洞口皆是由石頭砌成,內部拱頂為紅磚之外側壁同樣也是石砌構造。不過不同於先前介紹的宜蘭線舊隧道,三貂嶺隧道完成當時在日本帝國境內可是能擠進長度排行榜前十名的大隧道,因此在三瓜子隧道北口及三貂嶺隧道南口分別有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所題、以草書陰刻方式呈現之「至誠動天地」,以及田健治郎總督所題、以楷書陰刻方式呈現的「萬方輻湊」匾額,顯示三貂嶺隧道的開通對於宜蘭線的重要性。

三瓜子隧道北口上方匾額有通車時的前任總督明石元二郎的題字

三瓜子隧道北口上方匾額有通車時的前任總督明石元二郎的題字

1985年通車的第二代三貂嶺隧道

1985年通車的第二代三貂嶺隧道

不過單線且淨空過窄的三貂嶺隧道同樣在北迴線通車後不敷使用,因此台鐵在1980年代於山側開鑿了長2076公尺的三貂嶺隧道,取代了舊有的三瓜子隧道及三貂嶺隧道。隨著路線在1985年切換至新的雙線隧道,與隧道相接的舊第三基隆河橋遭到拆除,隧道北口則以磚牆封閉,長期以來只能從三貂嶺車站隔岸對望。臺師大地理系洪致文教授曾在1994年宜蘭線通車70周年之際投書媒體,呼籲相關單位重視草嶺隧道及三貂嶺隧道的保存。但直到隧道封閉了三十多年之後,三貂嶺隧道才終於在2019年獲新北市指定為歷史建築,並得以依循草嶺隧道改建為自行車道的成功案例,由新北市納入「青春山海線」觀光品牌行銷計畫,朝向自行車道進行活化。

新北市政府隨即在指定歷史建築的同年以「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進行招標,設計與監造部分由達觀規劃設計得標,施工由稻田營造得標,同時也向中央政府申請並獲得了體育署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近6000萬,加上自籌款總經費共計新台幣3.1億元。歷經3年多的工期,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終於在2022年7月試營運,新北市也特別在猴硐車站、三貂嶺隧道北口、牡丹車站、雙溪車站布設了四座YouBike 2.0站點。不過,原本鐵道文史工作者與單車愛好者引頸期盼的自行車道卻在一連串設計不當下,成為最具爭議性的鐵道文資活化案例。

自行車道不能騎自行車!?

根據自行車道設計團隊達觀規劃設計的說法,當初進行勘查後發現隧道在封閉三十多年後,隧道內已有蝙蝠入住,長年的隧道積水也吸引了魚蝦棲息,儼然自成一個生態系。為了保留自然生態與降低人為干擾,工程團隊選擇以鋼筋格柵架高的方式讓行人從小溪上方通過的同時可以欣賞水中的生物,隧道內也限制照明亮度,以及在試營運期間以網路預約方式限制參觀人數。此外,為了保留隧道口積水所形成的美麗倒影,在三瓜子隧道北口也刻意降低路面讓隧道口維持積水狀態。

工程單位將隧道湧水匯集成自行車道旁水溝,維持所謂的「生態」

工程單位將隧道湧水匯集成自行車道旁水溝,維持所謂的「生態」

不過,由於鋼筋格柵的寬度是2.4公分,不但輪胎較細窄的公路車可能會卡進縫隙中,連YouBike停車用的中柱也會陷進去。於是,特別引進的YouBike得在中柱加上一塊鐵片增加寬度,為了避免改造車與瑞芳市區的YouBike混用,當時還以跨區需加收200元調度費的方式將新啟用4座站點劃入「猴雙公共自行車專區」,無形中讓猴硐、雙溪被從新北市獨立。另外,考量生態干擾與騎乘安全性,管理單位甚至要求進入隧道的民眾不得騎乘自行車,得要牽車步行40分鐘穿越隧道,引來使用者大加撻伐。在時任立委賴品妤等民代協調下,YouBike同意暫緩加收跨區調度費,2023年5月1日起也正式把猴雙公共自行車專區併入新北市營運區管理。

雖然YouBike的爭議告一段落,但造成爭議的根源──也就是自行車道本身的設計不當──依舊未獲改善。現任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秘書長黃柏森便在2024年1月投書直指鋼筋格柵的間隙不但不符合自行車道的縫隙安全間隔,也大於人行道上間隙需在1.9公分以內的安全需求。此外,避免路面積水理應也是自行車道的設計常識,但三瓜子隧道北口卻反其道而行,故意留了積水不僅容易造成自行車和行人滑倒,也讓遊客更容易聚集在隧道內對蝙蝠生態造成干擾。沒錯!一座號稱友善生態的隧道其實在工程施作的前、中、後完全沒有做生態檢核與調查,經抗議後仍在2023年8月底恢復網路預約參觀的高強度管理都只是規劃團隊自己想像的生態保護,到底有沒有助於蝙蝠生態的維持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給出答案。

隧道內外均使用鋼筋格柵作為鋪面,但間隙過寬卻也引發安全疑慮。

隧道內外均使用鋼筋格柵作為鋪面,但間隙過寬卻也引發安全疑慮。

為了營造水面倒影而刻意在三瓜子隧道北口製造積水,但在通行安全性卻欠缺考慮

為了營造水面倒影而刻意在三瓜子隧道北口製造積水,但在通行安全性卻欠缺考慮

明明向中央政府申請建設經費補助的名目是自行車道,但在安全及管理上卻完全不友善自行車族群。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新北市政府卻不斷被規畫團隊牽著鼻子走,打著生態大旗壓制質疑聲浪。更有趣的是,新北市政府為了將隧道推向國際設計獎項,投稿作業的標案(得標金額約102萬元)同樣給了主責工程設計的達觀規劃設計。新北市政府不站在自行車道核心使用者的立場督促工程包商改善安全缺失,反而還讓廠商能藉著宣傳標案再賺一筆,簡直是比新竹棒球場還要誇張的大祕寶所在,實在值得體育署和監察院針對本案進行徹查。

讓自行車道回歸交通功能吧!

三貂嶺從過去得花費數小時步行的北宜天險,到現今即便是騎自行車不消半小時就能通過。鐵道的歷史與蓊鬱的自然環境層層堆疊,加深了這條交通動線的人文深度。隧道從百年前開通到封閉、再開通的過程不斷地變動著,本就是人工的通道怎麼可能與深山林內比擬,誠如黃柏森秘書長在臉書中所說,三貂嶺隧道的生態不可能維持著靜態的平衡,但規劃師卻依然固執己見,將反對者說成只是圖自己方便的自私者。

對於鐵道文化工作者而言,能夠將舊隧道重新打開,讓歷史重現在世人面前,並能和當代社會產生新互動就是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最大的價值所在。然而,今天為了守護規劃師「想像出來的生態」,我們和宜蘭線的歷史隔著紗,也不能安全地走前人辛苦開鑿的道路穿越三貂嶺。社會大眾需要的三貂嶺隧道其實很簡單,就是讓隧道回歸交通孔道的功能,還給用路人安全、便捷與快速的路徑,也讓周邊生態不需要再被觀看,能夠共存於這條隧道,一同走向宜蘭線的下一個百年!

三貂嶺隧道北口插滿遇到蝙蝠要牽車慢行的公告,但其實騎自行車快速通過才是對蝙蝠最小干擾的方式

三貂嶺隧道北口插滿遇到蝙蝠要牽車慢行的公告,但其實騎自行車快速通過才是對蝙蝠最小干擾的方式

其他宜蘭線舊隧道踏查系列:
【時光土場】尋找宜蘭線舊隧道(一)四腳亭連續隧道
【時光土場】尋找宜蘭線舊隧道(二)瑞芳連續隧道
【時光土場】尋找宜蘭線舊隧道(三)猴硐連續隧道群
【時光土場】尋找宜蘭線舊隧道(四)三貂嶺隧道~新北大秘寶在這裡啦!~

參考資料: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一年報 大正八年度》,頁45-46。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二年報 大正九年度》,頁56-57。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台鐵縱斷全圖》(1940)
維基百科: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大倉財閥舊三貂嶺隧道
洪致文,〈至誠動天地 -- 宜蘭線七十大壽的意外賀禮〉,1994.12.1刊於《中國時報》
黃柏森,〈【投書】國際大獎光環背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與「生態隧道」的難題〉

探訪時間:2023.8.
完稿時間:2024.3.

avatar-img
44會員
182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近期因臺鐵選定花蓮港作為新購車輛下船地,花蓮港因此人氣大增。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港開港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日本時代最後完成的現代化大型港灣,在北迴線通車之前可說是東部對外重要的交通門戶。但其實花蓮港周邊的環境不論在氣象或是地形等自然條件都相當差,讓人不禁好奇當初這座港口是如何開發而成?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近期因臺鐵選定花蓮港作為新購車輛下船地,花蓮港因此人氣大增。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港開港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日本時代最後完成的現代化大型港灣,在北迴線通車之前可說是東部對外重要的交通門戶。但其實花蓮港周邊的環境不論在氣象或是地形等自然條件都相當差,讓人不禁好奇當初這座港口是如何開發而成?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集集線是南投的唯一一條鐵道,在躲過了臺鐵支線的廢線潮後於2022年迎來通車百週年。說到集集線的沿線物產,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香蕉或是木材,不過百年前這條鐵道卻不是為了輸送沿線物產,而是輸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的資材。這次旅行趁著蒐集紀念章的機會,我來到了集集線的終點站──車埕,來見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北出發,前往牡丹車站,再前往牡丹休憩區、三貂嶺隧道、猴桐、瑞芳,最後返回臺北。隧道採預約制,需官網預約。參加上午9:00或14:00的免費導覽。需注意在牡丹車站下車前往隧道,不是在三貂嶺車站。這趟一日遊充滿美景,建議遊玩隧道後騎YouBike到猴桐站,最後搭乘火車去瑞芳車站品嚐當地美食。
Thumbnail
第一次到三貂嶺的隧道給人一種被遺忘的淨土感覺,推薦放慢步調、放鬆心情的小旅行。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到達三貂嶺隧道、路線、景點,並分享了一些建議的行程。在文中也提到該地生態友善,適合帶家人一起去走走。值得推廣的美麗之地。
Thumbnail
三貂嶺,這個名字彷彿就帶著一股神秘的韻味,仿佛是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和探索。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卻有著獨特的景色和氛圍,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身去體驗。 這裡是台灣鐵路從西部翻山越嶺到東部的一個主要分叉點,一條穿山後直往台灣東部,一條則是平溪支線,底下是基隆河,進入隧道後另一側是華
Thumbnail
造訪牡丹車站及穿越三貂嶺生態隧道的經歷,介紹了隧道的建築結構、歷史及周邊景點。 2024/04/10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Thumbnail
中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舊山線,大多泛指最晚停用、里程最長的三義到豐原段,但其實當初台中線鐵路雙軌工程的改建範圍從竹南到豐原,除了三義車站、勝興車站及龍騰斷橋外,也有其他的文化被完好的保存下來。本次來到位於苗栗市區的功維敘隧道(舊稱苗栗隧道),就是其中一個,且近年來苗栗市公所還新增苗栗首座滾輪溜滑梯,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舊海線火車隧道。火車隧道內壁全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舊海線火車隧道。火車隧道內壁全以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北出發,前往牡丹車站,再前往牡丹休憩區、三貂嶺隧道、猴桐、瑞芳,最後返回臺北。隧道採預約制,需官網預約。參加上午9:00或14:00的免費導覽。需注意在牡丹車站下車前往隧道,不是在三貂嶺車站。這趟一日遊充滿美景,建議遊玩隧道後騎YouBike到猴桐站,最後搭乘火車去瑞芳車站品嚐當地美食。
Thumbnail
第一次到三貂嶺的隧道給人一種被遺忘的淨土感覺,推薦放慢步調、放鬆心情的小旅行。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到達三貂嶺隧道、路線、景點,並分享了一些建議的行程。在文中也提到該地生態友善,適合帶家人一起去走走。值得推廣的美麗之地。
Thumbnail
三貂嶺,這個名字彷彿就帶著一股神秘的韻味,仿佛是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和探索。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卻有著獨特的景色和氛圍,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身去體驗。 這裡是台灣鐵路從西部翻山越嶺到東部的一個主要分叉點,一條穿山後直往台灣東部,一條則是平溪支線,底下是基隆河,進入隧道後另一側是華
Thumbnail
造訪牡丹車站及穿越三貂嶺生態隧道的經歷,介紹了隧道的建築結構、歷史及周邊景點。 2024/04/10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Thumbnail
中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舊山線,大多泛指最晚停用、里程最長的三義到豐原段,但其實當初台中線鐵路雙軌工程的改建範圍從竹南到豐原,除了三義車站、勝興車站及龍騰斷橋外,也有其他的文化被完好的保存下來。本次來到位於苗栗市區的功維敘隧道(舊稱苗栗隧道),就是其中一個,且近年來苗栗市公所還新增苗栗首座滾輪溜滑梯,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舊海線火車隧道。火車隧道內壁全
Thumbnail
之前要去白沙屯拱天宮路過這裡,好多人好多車,一直好奇這裡有什麼。趁著今日非假日過來看看,一看頗為驚奇。「後龍過港隧道」---這個隧道很特別,有一個名稱為「彩虹燈光步道」,整理得很不錯。 . 這裡有三個隧道,分別是編號一號,二號,三號隧道,據稱是日治時代興建的舊海線火車隧道。火車隧道內壁全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