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物種》談空間沒有性質差異只有程度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封面設計:王志弘

封面設計:王志弘



  本書為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應任職於巴黎建築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的建築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之邀所撰,為作者閱讀空間的紀錄。此閱讀空間非一般認為的用視覺、觸覺等知覺體驗的閱讀,而是透過文字、紙張的限制,由小空間閱讀至大空間;紙頁、床、臥室/房間、公寓(門、樓梯、牆)、樓房/建築物、街道、社區、城市、鄉下、國家、歐洲、世界、空間。重新思考何謂空間?空間是連續的嗎?是均質的嗎?空間(擴延)在物性之外,作為人們參與其中的虛擬(在時間中綿延)混合物,空間具有普遍性的本質嗎?


  培瑞克認為空間並非連綿不斷,也不是無邊無涯,也非均質,且不各向同性(或稱等性,與方向無關的屬性)。筆者認為,空間非連續的原因在於,空間是物,可被區分及分段(如培瑞克將搬家搬出、搬入的運動分解),僅有程度上(degree)的差異而無性質上(kind)的差異。如桌上保溫瓶佔有的空間與茶杯所佔有的空間,僅有大小的程度差異,而無性質差異。又因為人們擁有受注意力、興趣、偏好等所形成、壓縮影像(image)的記憶,故空間亦非均質的。其對立的是時間,即連續、不可被區分及分段、具性質上差異的綿延(duration)。本書便由小空間至大空間,閱讀、談論空間的程度(大小)差異。

raw-image



  從紙頁空間的文字出發,思考何謂文字的空間?培瑞克先透過空間造詞的方式;什麼空、什麼間、空什麼、間什麼,試圖畫出「空間」作為符號意義的界線。因為空間並非實體的物,而是抽象的物,故僅有可能透過黑格爾辯證法的否定性接近、限縮其範圍,而無法直接指涉空間本身。如同我們說何謂藝術時,比起說藝術「是」什麼,更容易說的是藝術「不是」什麼。而文字在紙上的空間,有上下左右前後之分。除了可讀符號背後的意義,亦可讀符號本身及符號與符號、符號與紙的關係。


  從紙走到了床,走到這個伴度人生1/3時間的空間。床宛如一座島嶼,一座只屬於我的島嶼,在這身體所需最小、最基本的空間上。透過夢境的虛擬性,讓床反而成為最自由、最具創造可能性的空間。起床後來到臥室,來到最熟悉、最私密的空間,唯有從認同自身的臥室開始,才有認同地方、屬於地方的可能。接著打開房門,來到了各式功能性的空間(如廚房、浴室、玄關、餐廳、客廳等),來到那些以晝夜、順序為周期運作的空間。然而,沒有人會依照建築師或都市規劃者規劃的方式一板一眼的過日子。水至清則無魚,多一點模糊、無用、彈性的空間,才能讓空間有打破秩序、間隔、機能的可能。如打破晝夜更迭的節奏,改以一周7天將公寓劃分為7種空間,或是增加一般對「家」想像以外的差異空間,如山屋或船屋的空間。

raw-image



  上述依然難逃功能性的空間,我們能夠想像一個沒有「功能」的空間嗎?不是指「不具備特定的某種功能」、不是指沒有用到的空間,而是真真確確沒有「功能」的空間。以建築空間為例,在維特魯威提出的建築三原則;堅固、實用、美觀之下,我們依然能夠想像一個不堅固、不實用、不美觀的建築空間。但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功能」的空間的原因在於,空間本身是沒有性質上(kind)差異的,功能並非空間的性質,功能是人們強賦予空間的性質、一種虛構的性質。如同椅子的性質不是拿來坐,若是木製的椅子,其性質是其木料的含水量、比重、抗拉、抗壓強度等。


  文字所描寫的空間非空間本身,透過概念(符號、邏輯、語言)、智性所認識的物,只能認識物的程度(degree)差異,而無法認識物的性質(kind)差異。要認識物的性質(kind)差異,靠得是直觀(intuition)。那麼,如何用直觀認識空間?讓我們先忘掉建築師和城市、社會學家對於空間的說詞,先不用既定的詞彙思考空間。直觀的思考非用語言概念思考,而是用綿延(duration)思考。空間的直觀,如形狀、幾何,在綿延中,通過清晰的知覺區分空間(物)的複多性(multiplicity);清晰的知覺即透過學習或痛感,改變我們的知覺(知覺即對象物減去不感興趣、不受注意力注意的東西)與記憶,以此讓空間(物)不斷增生、並在差異中向前。

raw-image



  綜上,空間具有普遍性的本質嗎?普遍性的本質如同黑格爾哲學精神化的「一」,概念上的一(one)與實在的多(multiple),如理想的椅子與實際無數多的椅子。然而,重點不在於傳統哲學一與多的區分,因為不管是一或多,不過是程度上(degree)的差異,而非性質上(kind)的差異。在綿延(duration)的性質差異中,僅有物的複多性(multiplicity),而沒有物的可能性,即沒有未存在(existence)的物。最後,培瑞克在國家的空間中說到:「國界只是線,但有好幾百萬的人為了這些線而喪生。生存的希望就再越過那普通的一條河。」空間既然不是連續的,為何我們還要用一條連續的線畫出國界?國界的功能、政治與國族主義的功能,如同建築空間的功能,亦是一種虛構的性質。避免國界的喪生,靠得不是實在的空間,而是改變國界的虛構功能。

2021/4/10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本學期在中大哲研所由黃雅嫺老師所開的「柏格森《物質與記憶》」課程,本周請到北藝大美術學院的楊凱麟老師演講《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下稱《蜆殼與圓錐》),分享從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運動─影像》、《時間─影像》談論柏格森(Henri Bergson, 1
  本書作者為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沒錯,就是那位1990年前後由美國引進台灣的三大當代法國哲學家之一的德勒茲(另外兩位為傅柯與德希達)。90年代以前,台灣哲學界留學及談論「歐陸哲學」者,多數為留學德國及談論「德國哲學」(如康德、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馬克思哲學等
  何謂實用主義?我們常說,東西有用就是好。然而,對你有用,對我沒用,那還算是好嗎?此「好」的標準為何?或者,有標準可言嗎?實用主義的力量之所以強大在於,我們的確是「實用式」地思考,雖然我們以為我們是以其他的方式思考(邏輯、語言、理論、理性等)。   本書介紹許多重要的實用主義哲學家,
  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於1938年出版了《經驗與教育》,該書為1938年杜威應國際教育榮譽學會(Kappa Delta Pi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in Education, KDP)邀請所發表的演講出版而成。雖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本學期在中大哲研所由黃雅嫺老師所開的「柏格森《物質與記憶》」課程,本周請到北藝大美術學院的楊凱麟老師演講《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下稱《蜆殼與圓錐》),分享從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運動─影像》、《時間─影像》談論柏格森(Henri Bergson, 1
  本書作者為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沒錯,就是那位1990年前後由美國引進台灣的三大當代法國哲學家之一的德勒茲(另外兩位為傅柯與德希達)。90年代以前,台灣哲學界留學及談論「歐陸哲學」者,多數為留學德國及談論「德國哲學」(如康德、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馬克思哲學等
  何謂實用主義?我們常說,東西有用就是好。然而,對你有用,對我沒用,那還算是好嗎?此「好」的標準為何?或者,有標準可言嗎?實用主義的力量之所以強大在於,我們的確是「實用式」地思考,雖然我們以為我們是以其他的方式思考(邏輯、語言、理論、理性等)。   本書介紹許多重要的實用主義哲學家,
  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於1938年出版了《經驗與教育》,該書為1938年杜威應國際教育榮譽學會(Kappa Delta Pi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in Education, KDP)邀請所發表的演講出版而成。雖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當你覺得任何地方不對勁?......儘管發問吧......
Thumbnail
好的圖書館設計能夠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鼓勵社區參予互動,並且成為在地化都市的文化地標。現代圖書館不僅需要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還要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本文介紹了圖書館設計、建築形式與外觀設計,以及國外綠色建築案例,旨在提供基本概念並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啟發考生。
Thumbnail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求空間中平面
Thumbnail
你想像的巴黎真的是真正的巴黎嗎?看完這本書後,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唯有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事物。沒有經歷過的觀點,都只是複製而來的資訊,全盤相信或否定他人的觀點,都無法讓我們從中學習真正的知識。
Thumbnail
當你覺得任何地方不對勁?......儘管發問吧......
Thumbnail
好的圖書館設計能夠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鼓勵社區參予互動,並且成為在地化都市的文化地標。現代圖書館不僅需要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還要滿足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本文介紹了圖書館設計、建築形式與外觀設計,以及國外綠色建築案例,旨在提供基本概念並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啟發考生。
Thumbnail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求空間中平面
Thumbnail
你想像的巴黎真的是真正的巴黎嗎?看完這本書後,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法國文學教授皮耶.巴亞德,他在本書中主要探討有關於文學書的看法,並且用一些西方的文學和文學家的看法作為舉例,以下我列出一些書中內容,以及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