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心靈爬坡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一個慵懶的假日午後,我無意識地打開Netflix,沒有目的地看著Netflix的電影推薦清單。

我有一個既無聊又沒有意義的原則。通常周一到周五,我會選擇看時間較短的影集,周六和周日就會看時間較長的電影。那天,就是一個假日的下午,而我剛好想看一部電影。

Netflix演算法讓一部電影名為《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出現在清單靠左邊的第一個位子。在沒有事前看影評,也沒有先看預告片的情況下,點進去就開始看這部電影。

我想,當時我應該是成為三年多的「非典型工作者」,工作和生活混合在一起的思緒,讓我覺得需要一部名為勇敢的電影,以為藉此就能像是一個維持有氣的氣球,繼續在自由的天空中飄浮飛翔。

1996、1998年在二十幾歲如同電影中女主角一樣,我在澳洲和歐洲自助旅行時,一整天走路的時間都超過8小時,所以我對徒步旅行不陌生。但對於一個女生在荒野中長時間走路,好幾個星期不洗澡,沒有煮沸乾淨的水可以喝,只能睡在硬梆梆的帳蓬,簡直就無法想像她的腦袋是裝了什麼,才會如此瘋狂?

看完電影之後,也沒有覺得特別棒,就只是一部描述一個女生因為生活遭到變故,鼓起勇氣做一件普通人不會做的事而已。過二天,我跟女兒為了錄一集podcast,講述一篇悲傷情緒的文章時,跟女兒的對談中,我隨意提到《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這部電影。

女兒聽完,轉向她的書桌(沒錯,我們在她的房間錄podcast),從書架上拿出《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這本書,驚訝地說:「我有這本書吔!是我國中同學送我的。」

錄完podcast後,我開始每天晚上用半小時的時間閱讀這本書。

喜歡閱讀的人都知道,拍成電影的原著小說或自傳,書本一定比電影好看一百倍。果然,我在看這本書時,就好像跟著作者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一起走著太平洋屋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

雪兒在書中描述邊走步道邊梳理二十二歲就失去母親的傷痛過程,就好像需要藉由身體的痛楚,才能舒解內心痛苦的自殘者,而徒步旅行的自殘,比起真正拿刀劃傷自己的人,看來正向許多,但搞不好修復創傷的過程是差不多的原理原則。

看這本書的過程,我也同時在梳理三十歲失去父親的痛苦。回想二十年前,看著他原先壯碩的身形,被無數無形刀刃的肝癌細胞,割一刀在胃,造成大量吐血,割一刀在腸,而造成大量血便,身上的肌肉像是被一刀一刀地割下,瘦骨嶙峋。

就在《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這本書看到一半時,外子抽中玉山登頂前的住宿地點「排雲山莊」,直呼難得抽到山屋,一定要去一趟玉山。我半推半就,便答應前去。事實上,我想像是不是能跟書中的雪兒一樣,帶著失去父親的傷痛,在登山的身心煎熬痛苦之中,釋放未能盡到孝心的遺憾。

雪兒在《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書中,用脫落的腳指甲數,比喻她和步道之間的競賽。完成步道的最後一段路,十根腳指甲中,有六根指甲因過度摩擦而脫落,她說:六比四,步道贏了。

登玉山的過程中,指甲當然沒那麼容易脫落。但我的腳指因為長年自體免疫失調,有三根是腫脹扭曲變形的。在平地走路時不會特別感到痛楚,但只要是下坡,腳指往前頂到鞋子,就會造成疼痛。也因此,一般人下山比上山快,但我用七根正常、三根痛地要命的腳趾走下山時,0.5公里的下坡路段,走起來卻像是五公里這麼遠。

夾雜著睡眠不足和身體寒冷無比,從清晨二點醒來,六點登頂之後,下山走在步道上,腳指的疼痛和頭腦的昏沈,我突然感覺父親好像跟著我們一起來了一趟玉山,他就走在我旁邊,默默地保護著我和外子。

最後二公里,我流著淚,啜泣著。

那時候,我剩下的,不是勇敢,是空洞的腦袋。我很確定不是想念父親而哭,而是山林的神秘力量,把我的雜亂思緒都用力挖出來時,藉由淚水的湧出,釋放身體和心靈交雜的疼痛感。

外子回家時,跟兒子取笑我走步道走到掉眼淚。

他不是女人,他懂什麼?

那是女人勇敢的眼淚!

avatar-img
16會員
102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青少年教育中的嚴厲對待方式與相關影響。從國內外相關紀錄片與個人經驗看看這種教態在家庭與社會中的作用。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青少年對於夢境的熱衷,在大多數情況下,夢境中的情感和遭遇是不會主動分享的,但對於夢境中的內容卻會樂意描述。這篇文章探討了夢境和現實之間的連結,以及作者個人的夢境經驗和成長過程。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在規劃2024年紐西蘭家庭旅遊時,女兒想要去一趟山林步道,但家人起初對此困惑。然後文章描述了女兒為什麼執意要走一段步道的原因,並介紹了規劃的地點和步道的狀況。最後描述了全家在步道上的體驗和觀感。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青少年教育中的嚴厲對待方式與相關影響。從國內外相關紀錄片與個人經驗看看這種教態在家庭與社會中的作用。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青少年對於夢境的熱衷,在大多數情況下,夢境中的情感和遭遇是不會主動分享的,但對於夢境中的內容卻會樂意描述。這篇文章探討了夢境和現實之間的連結,以及作者個人的夢境經驗和成長過程。
臺灣英文教育從小學起源,但是英文學習程度始終未達到普遍性的提昇,考試成績雖有提升卻仍然低於理想水平。本文檢討這樣的問題所在並提供自學心態的建議。
在規劃2024年紐西蘭家庭旅遊時,女兒想要去一趟山林步道,但家人起初對此困惑。然後文章描述了女兒為什麼執意要走一段步道的原因,並介紹了規劃的地點和步道的狀況。最後描述了全家在步道上的體驗和觀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雖然很多人說看完有點失落,但我覺得還蠻好看的說,比起第一季太血腥不敢再看第二次,這一季就覺得心臟比較受得了。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這是我看完第二季後在心中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記得看完第一季時,當時的想法是:「在社會底層的多數人想要爬上那少數的金字塔頂端,絕對不能心慈手軟!」 這一季卻更加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那群美麗的阿修羅們,溫婉自制的笑靨背後,究竟隱藏著妒忌、悲傷,還是壓抑的憤怒?在這部充滿張力的作品裡,是枝裕和對角色的細膩擴寫、瀧本幹也層次分明的攝影語言,以及演員群出色的表現,將人性最複雜卻真實的一面構築得極為立體。
為一直以來隱藏著的古代時期做出描繪,觀眾已經能理解詛咒的源頭以及動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犬系戀人》每週跟播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我找到了為什麼我喜歡電影的原因,因為它能帶給我省思、感動。以前可能都不懂,不覺得能從電影中學到什麼,但在長大之後,就會覺得某些事物都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迷茫、痛苦的時候,就像樂樂說的:「也許這就是成長必經的過程。」簡單卻令人震撼。 我們逼自己保持樂觀,
Thumbnail
生命就在也分一秒每個瞬間的決策, 譜出了一段一段故事, 或長或短, 有悲有喜。 比例上來說,自己經歷許多電影+八點檔的情節,對於許多事情的感覺想法看法,常常會隱藏許多,算是保護殼吧!畢竟,多說一點自己的過去,很快的就可能傳遍你周遭的朋友親人,有人覺得對於人會有距離,或許
一部法國自然環境/溫馨電影,適合心情疲憊且喜歡接觸自然者觀看。
Thumbnail
曾經,我感受過孤單。那時的孤單,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弱小。那時的孤單,是一種負面情緒。 ​ 現在,我偶爾察覺到孤單。現在的孤單,我卻感到是一種自由。現在的孤單,我不會再與負面情緒連接,並且已經開始享受。 ​ ​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挑了一個安靜的假日午後重返久未踏入的電影院,這是反覆生活日常裡鮮有的安排,有時候會覺得每天庸碌來去像是修行,在安排與被安排中填滿時間,置身規矩的框架中似乎也有安全感的錯覺。長了年紀,是不是我們不再冒險?偶爾的心血來潮,是不是也被自己壓抑?生活不該就這樣,那些經歷過的都在,會在你守住生活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我找到了為什麼我喜歡電影的原因,因為它能帶給我省思、感動。以前可能都不懂,不覺得能從電影中學到什麼,但在長大之後,就會覺得某些事物都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迷茫、痛苦的時候,就像樂樂說的:「也許這就是成長必經的過程。」簡單卻令人震撼。 我們逼自己保持樂觀,
Thumbnail
生命就在也分一秒每個瞬間的決策, 譜出了一段一段故事, 或長或短, 有悲有喜。 比例上來說,自己經歷許多電影+八點檔的情節,對於許多事情的感覺想法看法,常常會隱藏許多,算是保護殼吧!畢竟,多說一點自己的過去,很快的就可能傳遍你周遭的朋友親人,有人覺得對於人會有距離,或許
一部法國自然環境/溫馨電影,適合心情疲憊且喜歡接觸自然者觀看。
Thumbnail
曾經,我感受過孤單。那時的孤單,我感覺到自己內心的弱小。那時的孤單,是一種負面情緒。 ​ 現在,我偶爾察覺到孤單。現在的孤單,我卻感到是一種自由。現在的孤單,我不會再與負面情緒連接,並且已經開始享受。 ​ ​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挑了一個安靜的假日午後重返久未踏入的電影院,這是反覆生活日常裡鮮有的安排,有時候會覺得每天庸碌來去像是修行,在安排與被安排中填滿時間,置身規矩的框架中似乎也有安全感的錯覺。長了年紀,是不是我們不再冒險?偶爾的心血來潮,是不是也被自己壓抑?生活不該就這樣,那些經歷過的都在,會在你守住生活
Thumbnail
講述一個偶然開始殺人的平凡男人和一個追捕他的刑警的故事。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