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作文』∣菜b導日記∣倒數743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裡想意指,從孩子的『作文』,來認識孩子


無意中的起心動念,

因為某次段考,國文寫作的題目是「點一首歌送給某個人」,

結果隔天我收到家長私訊,

問是否能看看孩子點給她的"作文內容"!

讓我有個靈感---是否能透過作文,更了解孩子們?!

所以,

徵求願意讓我看作文的孩子們同意後,

我跟國文老師借閱了導生們的『作文』來看。


但當看到了以下這些之後,

  • "只寫了題目",完全再沒任何其他的字的作文。
  • 只寫了2行的作文
  • 寫了蠻多行,但看不太懂他(她)到底要說什麼的作文。
  • 字體工整美麗的一篇作文
  • 全篇字體都偏在左上角格子裡的一篇作文
  • 善用成語、邏輯犀利的作文
  • 字體凌亂不堪,或是一堆錯字、注音體的作文
  • 有頭無尾的作文
  • 用字遣詞俐落又優美的作文
  • ……
  • 以及,透過文字,呈現出的孩子們的喜、怒、哀、樂。


我突然覺得,

在看孩子們『作文』的時候,

我不只認識了孩子的個人想法,

視線還"穿越"了他們的文章,

看到了他(她)腦袋裡有多少東西?!


#難怪有些孩子堅持不肯讓我看他(她)的作文 XD

#而且也別太入戲,因為有些作文內容只是"美好的劇本"而已,不是真的!






##

學生的字愈來愈醜,錯字也愈來愈多。 ∣菜b導日記∣倒數830天

話語中的可愛關懷 ∣菜b導日記∣倒數853天

avatar-img
204會員
716內容數
學院 裡有 書、簿本、心得、高中生、社團、秘密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莊小昕❦祕密學院 的其他內容
當孩子被懷疑有亞斯特質時,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做亞斯鑑定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鑑定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涉及的負面影響和偏見。除了討論了鑑定前後的差別之外,還提出了現代社會對亞斯兒的理解和包容度逐漸提升的看法。
高一「新生健康檢查報告」結果, 會出現"紅字"的比例, 在一個班級中,應該占多少? 若以我的班級為例, 答案是占87%。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高一,不應該是最健康的年紀嗎? 紅字當中, 齲齒及近視占最大宗, 其餘包括體重過重、貧血、色弱、扁平足、O型腿、甲狀腺問題……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比賽, 如果主角是高中生, 通常會有“指導老師”。 可想見, 高中生因為學經歷尚不足,有些比賽需要的背景知識,也可能是課業上沒涉獵的, 所以,指導老師的存在,有其必要。 以此類推, 家長對孩子的指導,也是可行(必然)的。 以此類推, 指導老師及家長背後的資源,
人類這種生物, 躺著睡覺一定比坐趴著睡舒服,也比較健康! 但若在工作或上學期間, 應該不方便「躺著睡覺」吧?! 我直覺的思考是因為沒有適合的空間,也有點不好意思在公眾下這麼做吧?! 回想起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午休期間,看到學生在地上舖了攤平的紙箱,然後躺在上面睡午覺的時候,覺得驚奇無比!
又長了一位「特殊生」 ∣菜b導日記∣倒數840天 我為小O填寫了轉介單,由校內輔導處接案,進行晤談輔導。 輔導老師晤談數次後,建議家長帶小O就診身心科。 醫師看診後,開了藥,及提出與心理醫師進一步晤談的建議。 整個過程,小O都算配合。 但小O自己覺得,大人忙成一堆是何必?他自己完全不覺
當孩子被懷疑有亞斯特質時,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做亞斯鑑定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鑑定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涉及的負面影響和偏見。除了討論了鑑定前後的差別之外,還提出了現代社會對亞斯兒的理解和包容度逐漸提升的看法。
高一「新生健康檢查報告」結果, 會出現"紅字"的比例, 在一個班級中,應該占多少? 若以我的班級為例, 答案是占87%。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高一,不應該是最健康的年紀嗎? 紅字當中, 齲齒及近視占最大宗, 其餘包括體重過重、貧血、色弱、扁平足、O型腿、甲狀腺問題……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比賽, 如果主角是高中生, 通常會有“指導老師”。 可想見, 高中生因為學經歷尚不足,有些比賽需要的背景知識,也可能是課業上沒涉獵的, 所以,指導老師的存在,有其必要。 以此類推, 家長對孩子的指導,也是可行(必然)的。 以此類推, 指導老師及家長背後的資源,
人類這種生物, 躺著睡覺一定比坐趴著睡舒服,也比較健康! 但若在工作或上學期間, 應該不方便「躺著睡覺」吧?! 我直覺的思考是因為沒有適合的空間,也有點不好意思在公眾下這麼做吧?! 回想起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午休期間,看到學生在地上舖了攤平的紙箱,然後躺在上面睡午覺的時候,覺得驚奇無比!
又長了一位「特殊生」 ∣菜b導日記∣倒數840天 我為小O填寫了轉介單,由校內輔導處接案,進行晤談輔導。 輔導老師晤談數次後,建議家長帶小O就診身心科。 醫師看診後,開了藥,及提出與心理醫師進一步晤談的建議。 整個過程,小O都算配合。 但小O自己覺得,大人忙成一堆是何必?他自己完全不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天放學回家,依慣例,兒子讓我們看一下家長聯絡簿,如果沒什麼特別的,就簽一下名就好。 才想合上簿子,竟掉出一張對折的A4紙張。打開看,是一張隨堂作文,老師已經批過的,紅筆寫的是A+, 旁邊還附註幾個字:「Very creative, well done! 」(很有創造力, 寫得很棒)。 兒子的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記錄了家長對兒子一年級下學期IEP會議的感受和孩子學校生活的一些小事。
Thumbnail
這次,我們邀請到一位家長來分享她最近遇到的難題: 就讀小三的兒子,從學校帶回一個堪稱命題作文的日記題目, 但似乎沒有提供足夠的引導,讓小孩與家長都超級崩潰! 到底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把曾經消失的一切,都找回來- 透過閱讀,孩子不僅是在認識文字,更是在感受文字所帶來的情感和觸動。 當孩子在「老樹之歌」的故事中找到觸動心靈的一句話時,他的成長和讀書的自信也隨之增長。 希望通過這個小品,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閱讀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小品描述了我與兒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共同探索寫作的過程。 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文字的力量。
「作文」是現在小學生普遍的罩門。很多小學生沒辦法順暢地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Thumbnail
前一陣子班級因某些原因需改線上課,我出了一份作業,要讓孩子們學習用更高的層次來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利用這次的作業,我也來闡述我對閱讀、思考、與寫作的關聯。我找了相似主題的兩篇國語日報刊登過的文章,讓孩子們以編輯的角度思考,若兩篇只能刊登一篇,他們會選那一篇?原因為何? 後來批改時,有一個孩子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天放學回家,依慣例,兒子讓我們看一下家長聯絡簿,如果沒什麼特別的,就簽一下名就好。 才想合上簿子,竟掉出一張對折的A4紙張。打開看,是一張隨堂作文,老師已經批過的,紅筆寫的是A+, 旁邊還附註幾個字:「Very creative, well done! 」(很有創造力, 寫得很棒)。 兒子的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記錄了家長對兒子一年級下學期IEP會議的感受和孩子學校生活的一些小事。
Thumbnail
這次,我們邀請到一位家長來分享她最近遇到的難題: 就讀小三的兒子,從學校帶回一個堪稱命題作文的日記題目, 但似乎沒有提供足夠的引導,讓小孩與家長都超級崩潰! 到底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把曾經消失的一切,都找回來- 透過閱讀,孩子不僅是在認識文字,更是在感受文字所帶來的情感和觸動。 當孩子在「老樹之歌」的故事中找到觸動心靈的一句話時,他的成長和讀書的自信也隨之增長。 希望通過這個小品,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閱讀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小品描述了我與兒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共同探索寫作的過程。 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和文字的力量。
「作文」是現在小學生普遍的罩門。很多小學生沒辦法順暢地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Thumbnail
前一陣子班級因某些原因需改線上課,我出了一份作業,要讓孩子們學習用更高的層次來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利用這次的作業,我也來闡述我對閱讀、思考、與寫作的關聯。我找了相似主題的兩篇國語日報刊登過的文章,讓孩子們以編輯的角度思考,若兩篇只能刊登一篇,他們會選那一篇?原因為何? 後來批改時,有一個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