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父親的安慰

週末回娘家,與家人共度晚餐,在溫馨的閒聊中,我問了父親一個問題:「爸,你記得我國小四年級,考試都考幾分嗎?」


父親說:「我怎麼可能記得,那時候整天只想著要怎麼賺錢。」

回想國小四年級,那年是父親工作上最失意的一年,失業的父親,苦惱著接下來要做什麼工作,來養活我們。猶記雙親開著小貨車,車上載著不知名的礦泉水以及飲料,四處找雜貨店寄賣,未曾當過業務且生性內向的父母親,四處碰壁,常常整天下來,賣不出去一箱水。


我說:「是齁,你孫女這次期中考,國、英、數都考80幾分,我在想我以前到底是考幾分?」


餐桌上,突然靜默,我也思考著。

父親吃了幾口飯,突然抬頭,咧嘴大笑、信心十足的說:「之後自然就學會了,妳國小一年級,回家哭說什麼都不會,二年級不就通通會了嗎?所以等她五年級的時候,就會覺得四年級的東西,很簡單了啦。」


聽了父親這番話,傻了一下,我都40好幾了,你還想要用小時候那招拐我呀...

我看著父親,頓了頓、笑著說:「爸~ 按照你這個理論,如果年紀大一歲,就一定會長智慧,那我應該已經得了好幾個諾貝爾獎了。你不要再拐我了喔!」


席間,大家都笑了,包含父親。但父親看我的眼神,似乎有些尷尬,又有些靦腆。



想想還真有趣:

10幾歲的時候,聽父親這番話,覺得半信半疑。

20幾歲的時候,聽父親這番話,覺得生氣。

30幾歲的時候,聽父親這番話,覺得無奈。

現在40幾歲了,聽父親這番話,我竟聽出了他話語中,想給予的安慰。


國小勉強才畢業的父親,很希望我們好好讀書,但當我們在學業方面遇到挫折,他卻無法提供實質的幫助 - 直接教。可是他又想要鼓勵我們:不要放棄、不要憂煩、去面對,於是試著用他的方式與我們交流。


這次因為女兒期中考,我又聽到了一樣的話語,卻有了不同的體會跟諒解。

這就是當媽媽的好處之一吧!在成為父母之後,漸漸能看出父母眼神中夾雜的關懷,更可以聽出他粗略話語的背後,所埋藏的安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之於我爸媽是孩子,之於我小孩是爸媽。 我有1個不笑有點嚴肅、但說起話來很可愛的爸爸,1個溫柔感性總是為人著想的媽媽,1個還算體貼的老公,2個正就讀國小、總是幫我上課、強迫我成長的孩子。 這個系列主要紀錄一些親子之間相處的事件,或許也能帶給你一點靈感。 預計週四、不定期發布此系列文章,歡迎收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