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表達來釐清想法-我的指導教授教會我的最重要的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為自己從事學術研究的工作,每天的生活中,有很長的時間都在閱讀與自己的研究課題有關的文獻、研究著作。對我來說,「閱讀」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了。然而,從博士班階段開始撰寫博士論文,到畢業後開始工作,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挫敗感是很深的,這個挫敗感來自於:我的論文總是被我的指導教授改得紅通通的。每次與我的指導教授討論完論文後,他總是說:「你引用的資料很豐富,可是文章的理路不清楚。」

關於「理路」,在此或許不必有嚴格的定義,而就我的理解而言,其實就是有邏輯性的思路。我的指導教授總是認為,看我的論文內容,可以發現有很多有趣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彼此之間如何被組織為清晰的論述,則是一篇論文是否可以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呈現給他人的關鍵所在。

我的指導教授是個很好的人,他總是很有耐性地批改我的論文,並會跟我分享他的寫作心得。他常說:「寫文章的過程中,岔題是很常見的,即使我到現在這樣(按:意指即使他今天已經是很有經驗的資深學者),還是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當我發現這個問題出現時,我就會將不相干的內容剪裁掉,另開一個資料夾,把它們放進去,等到之後寫另一篇論文的時候,就可以用得上。」我常在與他的討論中,聽到這樣的建議,一開始不以為意,但到後來才知道,這是他精簡論文內容的「絕招」之一。

許多時候,我們腦海中有很多的想法,而每個想法可能都很有趣。倘若我們仔細地、反覆地思考每一個想法,它們各自可能都有機會將我們帶向一個未知的領域,從而擴展、深化我們的理解。不僅如此,當我們反覆檢視既有的許多想法,也能夠發現他們彼此間是「有關聯的」,即便當下我們可能未必知道它們彼此間的「關聯」是怎麼產生的,但那些「關聯」卻是促使我們能夠進一步地思考的關鍵。

然而,從內容表達的角度來看,僅僅是羅列許多「有關聯的」許多想法,仍舊不足以建構有邏輯性的論述。內容表達講求清晰,一篇內容清晰的論文,需要讓讀者在閱讀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作者要表達的是什麼。無論該篇論文的主題所涉及的面向有多麼樣地豐富,作者仍舊必須以清晰的表達方式來傳遞他想讓讀者知道的要點是什麼。

當我多次地經過指導教授的提醒後,我意識到,無論我覺得一個主題與多少相關問題是「有關聯的」,那都還不足以成為寫好一篇論文的前提,因為「有關聯的」並不能夠說明什麼,就像是我們詢問AI一些問題,它同樣地也可以告訴我們,「這個」和「那個」有關,但它並不構成有用的知識,最多只能幫助我們聯想。發現事物之間的「關聯」是一回事,但能否說清楚「其間的關聯性是怎麼構成的」,則是另一回事。

基於如上的體會,我開始練習,每當我寫下一些想法時,就反問自己一些問題:「這幾個想法之間,有沒有什麼邏輯關係?A想法可以包含B嗎?B可以是A的一部份嗎?或者,從A到B,是不是還少了一個什麼環節,因而還沒有辦法形成貫通的理路?」當我這樣多次練習後,才體會到,很多時候,我們腦海中出現一個想法,也許可由四、五個句子構成,但即便我們寫下那四、五個句子後,也不代表我們對這個想法已有足夠的思考,尤其那四、五個句子之間,可能需要重新排序,或者,其實那個想法本身蘊含著彼此矛盾的句子。

同樣地,當我在構思一篇論文的內容時,我也會在不同的時間點上產生一些想法,但既然論文的核心在於清晰的表達,那麼,儘管我已經將那些想法寫下來,我仍然需要去思考它們之間彼此的邏輯關係,並做適當的排序,以使「理路」能夠呈現出來。

回顧過往的寫作習慣,通常就是一個word檔寫到底,且會隨著持續地寫,而時常有新的想法產生。因為新的想法是跟著前面的文字而來的,我因此就會隨著自己的「靈感」而讓文字繼續增加。可想而知,雖然字數增加,但其結果就是讓文章變得「枝蔓」旁生。這種寫作經驗看似很流暢,但恰好是問題所在。因為清晰的表達有賴於我將自己的想法梳理清楚,但當我只是任由不太可靠的「靈感」來引導我的寫作,那麼,它最後注定會是一篇沒有清晰要點的論文。

當我經歷以上的「心路歷程」後,我重新思考我的指導教授跟我分享的那個「絕招」,我才知道,那雖然說來簡單,但若沒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是很難體會「絕招」的精妙之處。將「枝蔓」處剪裁掉,是為了讓文章的要點能夠更為清晰地凸顯出來,且讓自己對於文章所想要表達的重點能夠想得更清楚,正如我的指導教授也說:「一篇文章即使已經寫好,反覆多看幾次,每次也會發現還有能夠修改之處。」寫作,就是釐清思考的必要過程,惟有能以有邏輯性的文字表達出來,我才會知道,那些在我腦海中許多「有關聯的」想法,到底我應該如何構思他們之間的關係。

從文字表達中釐清想法,是我在我的指導教授身上,學到的可能看似極為普通,但卻是最重要的事,他讓我深刻地了解到一個簡單卻充滿智慧的道理:如果不能透過文字說明清楚自己的想法,表示自己其實還沒想清楚。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近年許多火紅的筆記軟體,都被設計有「雙向鏈接」(backlinks)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讓不少使用者感覺到,寫筆記的壓力變小許多。或許是因Roam Research的開發者將「雙向鏈接」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關聯起來,因而使得許多人也很自然地將具有「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近年許多火紅的筆記軟體,都被設計有「雙向鏈接」(backlinks)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讓不少使用者感覺到,寫筆記的壓力變小許多。或許是因Roam Research的開發者將「雙向鏈接」與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關聯起來,因而使得許多人也很自然地將具有「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
這篇文章想討論「關鍵字」的用處與如何讓筆記推促進一步地「探究」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定義108課綱中「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目標,明確地將學生視為「主動建構知識的探究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解決能力與自主學習,呼應核心素養的理念」(https://ghresource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在追求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的過程中,良好的書寫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以下是一些書寫指南,助您在論文寫作的專業之旅上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筆記本對於學習重要而重要。透過筆記本整理學習內容和隨身補記靈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捕捉靈感。整理筆記本時,應該使用增刪找關鍵字的方式,重點找到後即可理解整段內容。整理筆記不僅提高學習效率,也篩選出真正想交流的朋友。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大學生寫研究論文, 一個常見的毛病, 是不知道什麼是「清楚的段落」。 原則上,在研究論文裡面, 每一個段落要說的話, 都需要有根據有來源。 沒有根據來源的段落, 講的內容經不起推敲, 就更不可能是清楚的段落。 為了讓自己說的話清楚, 管理根
Thumbnail
上個月再次地把緒論修改好,還算順利地繼續往下,突然發現原來第一章真的很重要,同時也最難動筆,一字一句都舉步艱難(但過了之後就覺得海闊天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研究所學習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在實驗室生活的經驗和觀察。文章中提到了研究所學習的能力、學術圈的黑暗面、研究能力的活用與轉化等內容,是一篇分享研究所求學和生活的寶貴經驗的文章。
在追求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的過程中,良好的書寫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以下是一些書寫指南,助您在論文寫作的專業之旅上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筆記本對於學習重要而重要。透過筆記本整理學習內容和隨身補記靈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捕捉靈感。整理筆記本時,應該使用增刪找關鍵字的方式,重點找到後即可理解整段內容。整理筆記不僅提高學習效率,也篩選出真正想交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