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條告訴我,信仰從沒離開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曾經,顯化法則是我唯一的信仰。

現在,我當然仍相信顯化法則,但較少「依賴」祂了。

以前有什麼想要的、不想要的,希望的、不希望的,就會仰賴顯化法則為我實現,但潛意識總是無法跟上我的慾望。到後來我放下了這些欲求,接受自己的潛意識仍有一些「功課」需要做,因此很久很久都沒再許願了。

直到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明白,即使我不依賴信仰,信仰也從來沒有離開我。




在一個月前,我都還與伴侶住在公寓裡面的小套房。其實這是在三年前我還單身時,自己從父母家搬出來的。當時一見到這套房就一件鍾情,完全沒有猶豫過,當下就與房仲表示我要當這裡的房客!於是就在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我一個人帶著少少的家當搬進這約六坪的小套房。

當時,我與家人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疫情前我離開了台灣五年,大概是不小心忘記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壓力,再加上在國外五年,自由慣了;因此,當我再回到這個家,不需要多久就被憂鬱給侵蝕殆盡;當時的我原以為自己很快就會再離開台灣,因此一直沒有打算找工作;但也因為疫情的關係,當下我哪裡也不能去。於是,回台灣的那一年,我度過了很黑暗、很束縛的生活,除了偶爾跑出去追個星,生活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到了第二年,我發現自己似乎一時之間不會離開台灣了,當時我滿腦子都是「好想搬出去」,但沒收入,怎麼付租金?於是,我衝著「搬出去」這件事,出去找了份工作,很快就開始上工了。




當時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拿了三個月的薪水後,我就要立刻看房子、搬出去。我也沒違背自己的承諾,真的在拿到三個月薪水的那週,就開始在線上看房子。

而我也幾乎是馬上就與房仲約現場看房,才看第一天就遇到了我那一件鍾情的小套房。




我在這間小套房度過了很愉快、很幸福的四個月;雖然在韓國留學時我也體驗過獨居的自由,但這個小套房讓我投注了更多自己的心血,它不只是一個讓我休息、睡覺的地方,當時的我感到自己是能夠與「這個房間」心靈對話的。每當我出門,我就像是對家人說「我出門囉」!下班回到家,我感到整個房間都在歡迎我回來。當時我有什麼開心、不開心,這個套房就像一個溫暖的存在,承接著我的所有。

幸福快樂又自由地度過了四個月後,我認識了伴侶。

伴侶不是台灣人,甚至當時他也不是住台北;因此,在一起後沒多久,他就搬進這間小套房,與我一起同居。

從此之後,我再也無法與這間小套房心靈溝通了。




小套房在我獨居時給我很大的幸福感,但兩個人一起住,實在太擠了。我是一個很需要獨處的人,但是每晚身邊都多一個人,並且連個隔間都沒有,久而久之,我又開始憂鬱了。

之後,就這麼度過充滿考驗的三年;這三年我經歷了很多,雖然我過著表面幸福又悠閒的日子,但很多時候我也蠻痛苦的。伴侶的加入,讓我很久很久都沒有真真正正感受我自己;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說真的白天伴侶出去上班,我就能在家獨處了(認識伴侶沒多久我就沒在外面上班了),但我就是不快樂,是的,連戀愛都無法讓我快樂,因為比起被照顧,當時的我更渴求的是「感受自己」。我常常對伴侶說:「我感覺不到自己在哪裡。」這句話很抽象,連我都很難解釋是什麼意思,但這就是我的感受——我感覺不到我自己了。

這期間一直想搬到更大的房子去住,但由於金錢考量、以及我對那間小套房的依戀,因此常常只是線上看看、一直沒有實際走出去看房過。




終於在即將與小套房相處的三年後,我因為飲食習慣,變得很需要一個廚房來讓我們好好下廚。這次,不再只是線上看看而已,我們付諸了行動、開始約房仲。

而也在看房子的當天,就看到了我與伴侶都挺喜歡、挺滿意的一個單位。

說實在,並沒有三年前我遇到小套房時那般一件鍾情(當時那間小套房超出我原本設定的預算,並且我本來不是很想住要走樓梯的公寓,卻也因為那一件鍾情而打破了這些原則),這次與這單位的相遇,更多的是理性分析、諸多考量,才下決定成為這裡的房客。




這間單位,不得不說,以台北市來說,算是很難得清幽的地方。

原本小套房位於蛋黃區,交通非常方便,尤其當時的我在附近上班,走路半小時就可抵達,因此每天上下班都走路通勤,順便也運動到了。只是後來我沒有在外上班,交通方便這點對我來說就沒特別的益處了。並且,無可避免地會聽到外面的車聲、甚至講話聲,對聲音極度敏感的我晚上睡覺有時也會被呼嘯而過的車聲吵醒。當然,住在都市的公寓裡,這些缺點是可以預料到的,這些也從來沒能改變我心中對於那間小套房的喜愛。然而公寓五樓,實際上也是個致命傷。有時在外面買菜買多一點,就不得不「運動一番」,扛著大袋小袋爬五層樓的樓梯;就更不用說我們常出國,般行李時簡直是酷刑啊!

因此,當我們看到現在這間單位時,對於一切都挺滿意。

這裡有完整的社區系統,以及大樓理所當然會有的電梯,這在都市裡面當然點都不稀有。難得的是,有這些配件的這間單位,卻位於一個清幽的小山坡上。

當然,既然說了小山坡,就知道這裡的交通不會方便到哪去。對於不會駕駛的我來說,要外出確實有點挑戰。好在這裡還有社區巴士,雖然班次並不多,但只要算好時間下去等車,還是能輕鬆地抵達附近的捷運站。

這裡基本上白天、晚上,都十分寧靜,外面的車聲就不用說了,很幸運地四週的鄰居也都挺安靜,又或者是隔音還不錯,目前還真是沒被噪音干擾過。

而從客廳的大玻璃望出去,還可俯視這一帶的城景與山景。說實在,我從沒想過在大都市可以住在這樣的環境裡。




我們與房東簽約後的某一天,我回到小套房,當時已經開始要一點一點收拾、準備搬家。

那天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看到牆上夾著一張我曾經寫過的紙條。

我記得它,畢竟這張紙條是在去年底才寫的;那是在一個銅鑼音療的年末活動上,享受了銅鑼的震撼之後,主辦發給大家紙條,寫上對於新的一年的願望。

我記得自己大概許了什麼願,但細節我已經忘記了。

當我再見到這張紙條,我愣住了。




我知道,我許願想要搬到更大的房子。我記得自己寫過這樣的字,這甚至是我今年的願望了。所以,當我已經確定會搬到一個大單位,我心想,我實現了我那紙條上的願望!

由於是一直記得的事,因此實現願望的當下,並沒有什麼特別驚奇的感受。

但原來我忘記了,紙條的原文是這樣的:

搬到更大、環境幽靜、內部溫馨的房子。

搬到更大、環境幽靜、內部溫馨的房子。





環境幽靜。

我真的不記得我曾寫過這四個字。




當然,我真的很想住在一個遠離城囂的地方也是事實,但這次搬家目標也在台北、新北,我基本上內心根本沒想過可以找到「環境幽靜」的地方。

然而,我這不就找到了嗎?




那瞬間,我真的很感激。即使我很久很久都沒有再「依賴」我的信仰了,信仰卻從來沒有離開過我。




搬進來一個月左右了,雖然還有一些地方沒整理好,但也確實是環境幽靜、內部溫馨。基本上,我對於一個家該有的樣子,現在都實現得差不多了。

該有的隔間也都有,雖然沒有像以前那樣曾經可以與小套房的心靈對話,但我相信我會再次把自己給找回來。

因為,我相信,所以,會實現。

avatar-img
77會員
114內容數
紀錄日常、分享日常,也學習著如何享受無聊的日常;偶爾會有一些心得、有一些創作。我喜愛閱讀文字、也喜歡用文字表達。如果能剛好遇到跟我志同道合的人,那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辰心家 的其他內容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好久以前就隱隱約約察覺到這件事,但自己一直不想承認、一直壓抑著。」 某一天,我的一位多年好友對我訴說著隱藏多年的秘密。 她外貌出眾、性格大方,從小就廣受異性歡迎,即使身為同性,大多也都被她開朗幽默的性格吸引,喜歡與她做朋友。 我幾乎算是跟她一起長大的,從小就看著她身邊永遠不乏追求
自從經歷了錐心的牙痛之苦,我的飲食發生了很不一樣的改變。 話說,在我為牙齒神經發炎而憂鬱之時,我在內心與自己的身體做了約定:「我會給妳妳所需要的所有營養,但妳要給我健健康康。」 每當我又想起不健康食物帶給我的味蕾歡愉而心思思,我就會想起我與身體的這個約定;我告訴自己,這是很重要的約定
醫生最後用了一些不一樣的器具,醫生沒特別介紹,我也沒問(那種情況下實在問不到),專心地為我抽神經。終於、終於!痛苦了約兩個小時後,結束了。醫生說,我這顆牙的神經特別難抽,因此用了一些其他方法(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方法)。更值得高興的是,我的這顆牙,神經抽完了、抽光了!!!!!!下次來就可以直接填補了,
於是,開始上麻藥。有看過牙、在嘴裡打過麻藥的人,應該都知道打麻藥其實也蠻痛的。但我這人就是看牙經驗豐富、口內麻醉經驗豐富,因此算是「被打(麻藥)習慣了」,已經不覺得這是痛的了。而且通常麻藥打下去沒多久,那個部位就會沒什麼感覺,所以那份痛楚、包含原本牙齒的痛,都會一併紓緩。 通常,無論是拔牙、或是我
世界上有許多種痛,每一種都各有特色,可能使人苦不堪言。 心痛大概有分等級,有時可能只有一點點痛,有時可能會是劇痛。 女性一生可能經歷不只一次的生產之痛,據說是十級疼痛,未有生產經驗的人們大概難以想像。即使是每個月因經痛而苦的女性們,到了生產陣痛時似乎還得拉上好幾倍的痛。 那麼,有一種痛,不分性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好久以前就隱隱約約察覺到這件事,但自己一直不想承認、一直壓抑著。」 某一天,我的一位多年好友對我訴說著隱藏多年的秘密。 她外貌出眾、性格大方,從小就廣受異性歡迎,即使身為同性,大多也都被她開朗幽默的性格吸引,喜歡與她做朋友。 我幾乎算是跟她一起長大的,從小就看著她身邊永遠不乏追求
自從經歷了錐心的牙痛之苦,我的飲食發生了很不一樣的改變。 話說,在我為牙齒神經發炎而憂鬱之時,我在內心與自己的身體做了約定:「我會給妳妳所需要的所有營養,但妳要給我健健康康。」 每當我又想起不健康食物帶給我的味蕾歡愉而心思思,我就會想起我與身體的這個約定;我告訴自己,這是很重要的約定
醫生最後用了一些不一樣的器具,醫生沒特別介紹,我也沒問(那種情況下實在問不到),專心地為我抽神經。終於、終於!痛苦了約兩個小時後,結束了。醫生說,我這顆牙的神經特別難抽,因此用了一些其他方法(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方法)。更值得高興的是,我的這顆牙,神經抽完了、抽光了!!!!!!下次來就可以直接填補了,
於是,開始上麻藥。有看過牙、在嘴裡打過麻藥的人,應該都知道打麻藥其實也蠻痛的。但我這人就是看牙經驗豐富、口內麻醉經驗豐富,因此算是「被打(麻藥)習慣了」,已經不覺得這是痛的了。而且通常麻藥打下去沒多久,那個部位就會沒什麼感覺,所以那份痛楚、包含原本牙齒的痛,都會一併紓緩。 通常,無論是拔牙、或是我
世界上有許多種痛,每一種都各有特色,可能使人苦不堪言。 心痛大概有分等級,有時可能只有一點點痛,有時可能會是劇痛。 女性一生可能經歷不只一次的生產之痛,據說是十級疼痛,未有生產經驗的人們大概難以想像。即使是每個月因經痛而苦的女性們,到了生產陣痛時似乎還得拉上好幾倍的痛。 那麼,有一種痛,不分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前幾天我和朋友聊天時,他聊到自己也有看到 Dana 講述顯化法則的文章 但他覺得可能要真的去上過課,才有辦法完全理解 頓時,我馬上意識到這也是一個限制性信念 「需要上課才有辦法理解」 這是我所沒有的信念,我覺得靠自己就能弄懂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 明明用了超級虔誠的心向宇宙以及月亮許下心願、定期檢視心願清單、甚至是報名顯化心願的工作坊、向大天使、各路女神請求的儀式也沒有少做......但是,請求出現的人事物就是遲遲不出現.....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顯化法則對你沒有這個要求,你什麼事也不可能、也不用解決。你只要把所有決策都跟著你感覺良好走就行了,自己回到好的感覺裡,選擇讓自己感覺到好,舊的實相、讓你感覺不好的問題就會消失。
只是 所謂的神 其實是因人的信念而生 那我就想問 你現在遵從的 是自己的信念嗎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分享放下的過程,大家如果心中有放不下的人,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寫一段文字給自己。 對我來說這些文字像是一種咒語,多念、多看幾次,直到自己的淺意識也相信為止。也不是說寫完咒語就能把執念忘得乾乾淨淨,我還在過程中,但我相信自己可以。 老實說,我不確定對這位大哥的執著是今生養成的,還是累世累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過去顯化成功的人士沒有滿足於舊的目標,以及教練對於找到內心平靜的重要性的見解。
生活實驗 七○六    無法歸類的是我的信仰,可以理解的我就可能會同意,同意之後我希望用上。用上以後我才會知道事、情有沒有改變。 如果你真的從短短的書摘去接觸了原書,我想一定會有你不同意的,那希望你可以選擇不要看完。因為書還很多,你的緣份就不是這本。 書是一種承載,一種傳承,一
如何找到內心的信仰? 其實我對此完全無概念 回頭想想只記得 在我跟家人有很強烈爭執的那幾年 我不斷不斷地告訴自己 我不要跟他一樣 迷信、自傲、總是怪罪別人 希望那個對抗他的想法太強烈 導致我的信念才慢慢衍生出來的 我只相信科學和數字 你的那一些宗教般的信仰 在我這裡是不可行的
前幾天我和朋友聊天時,他聊到自己也有看到 Dana 講述顯化法則的文章 但他覺得可能要真的去上過課,才有辦法完全理解 頓時,我馬上意識到這也是一個限制性信念 「需要上課才有辦法理解」 這是我所沒有的信念,我覺得靠自己就能弄懂
Thumbnail
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很不爽! 我的個性很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我的興趣真的非常的廣和不同 其中對於靈性的探索更是求知若渴 我去過不少的宗教 受洗過離開過 原本從小無知不停的嘗試到 我最後了解宗教並不適合我 最近我因為一個高人的原因 又踏進了一個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 明明用了超級虔誠的心向宇宙以及月亮許下心願、定期檢視心願清單、甚至是報名顯化心願的工作坊、向大天使、各路女神請求的儀式也沒有少做......但是,請求出現的人事物就是遲遲不出現.....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顯化法則對你沒有這個要求,你什麼事也不可能、也不用解決。你只要把所有決策都跟著你感覺良好走就行了,自己回到好的感覺裡,選擇讓自己感覺到好,舊的實相、讓你感覺不好的問題就會消失。
只是 所謂的神 其實是因人的信念而生 那我就想問 你現在遵從的 是自己的信念嗎
Thumbnail
本篇主要是分享放下的過程,大家如果心中有放不下的人,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寫一段文字給自己。 對我來說這些文字像是一種咒語,多念、多看幾次,直到自己的淺意識也相信為止。也不是說寫完咒語就能把執念忘得乾乾淨淨,我還在過程中,但我相信自己可以。 老實說,我不確定對這位大哥的執著是今生養成的,還是累世累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過去顯化成功的人士沒有滿足於舊的目標,以及教練對於找到內心平靜的重要性的見解。
生活實驗 七○六    無法歸類的是我的信仰,可以理解的我就可能會同意,同意之後我希望用上。用上以後我才會知道事、情有沒有改變。 如果你真的從短短的書摘去接觸了原書,我想一定會有你不同意的,那希望你可以選擇不要看完。因為書還很多,你的緣份就不是這本。 書是一種承載,一種傳承,一
如何找到內心的信仰? 其實我對此完全無概念 回頭想想只記得 在我跟家人有很強烈爭執的那幾年 我不斷不斷地告訴自己 我不要跟他一樣 迷信、自傲、總是怪罪別人 希望那個對抗他的想法太強烈 導致我的信念才慢慢衍生出來的 我只相信科學和數字 你的那一些宗教般的信仰 在我這裡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