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諮商能帶給來訪者快樂嗎?


raw-image

 

一、

當我們不斷嘗試一種新的方式來獲得快樂,我們可能正在繞遠路,我們將更難獲得快樂,而不是更容易。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有些人認為當我們一條路走不通,我們應當換一條路。

但快樂不是路,也不是終點,快樂是過程,是我們要在過程中享受的。

當我們把快樂當成一個指標,我們就會忽略過程,以至於即使我們得到快樂了,我們也累壞了。

有些人因此詛咒快樂,認為就是「渴望得到快樂」的慾望阻礙了人獲取真正的幸福,於是有些人試圖減少快樂,或降低自己對於快樂的需要,以為這樣就能夠避免被快樂控制。

實際上,這是可笑的。因為快樂根本不可能控制一個人,就像當我們說快樂是過程,那麼快樂就是一條路。我們是踩在路上走的,而不是路反過來壓著我們。

當我們走在路上,踩著路前進,我們會說是路控制我們嗎?

並不是快樂控制了我們,而是我們內心對快樂的執著和追求讓自己被束縛。快樂本身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就像呼吸一樣,不需要刻意追求,它會在合適的時候自然而然地發生。我們應該放鬆對快樂的執念,好好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欣賞生命中的美好時刻。

當我們全心全意投入當下,專注於手頭的事情時,快樂自然會迎面而來。相反,如果我們一直期盼著快樂的到來,生怕錯過它,那反而會讓快樂遠離。就像期盼著睡眠的到來,睡意反而難以來臨一樣。

快樂是一種自由而無拘的狀態,需要我們放鬆心態,保持開放,擁抱生活的種種可能。

我們不必過於執著於快樂本身,而是要欣賞並體會生命中的種種美好體驗。也許有時是一盤可口的美食、一次有趣的對話、一段動人的音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能成為快樂之源。

保持開放的心態,用心感受生活的點滴,快樂自然會如清泉般湧現。只有當我們放下對快樂的執念,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美妙。

 

二、

快樂和痛苦是相互依存、互為表裡的概念。我認為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一些邏輯缺陷需要修正。

從反面來看,這個論點忽視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人之所以追求快樂,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本能和生存需求的驅使。

快樂感受與愉悅體驗是人類大腦獎賞系統的本質反映,它們能促進人們採取有利於生存和繁衍的行為。因此,將快樂等同於一種不必要的「執念」,並認為追求快樂會帶來束縛,這種說法過於絕對和片面了。

展開人的一生——包括你我——很多時候,「快樂即痛苦,痛苦即快樂」。

確實!如果沒有短暫的痛苦和掙扎,人們就無法體會到快樂的可貴。就像因為有「靜音」才能讓我們聽清動人的旋律,黑暗才能讓我們看見光明的美麗。

痛苦與快樂構成了生命的對比和動態平衡,缺一不可。

因此,我們對快樂的全面認識應當是:不要被單純的快樂所迷惑,也不要過度逃避痛苦。我們要學會欣賞生命中的苦樂交融,在陰暗和掙扎中發現希望和力量,在短暫的歡樂後感受淡然的寧靜。

只有透過痛苦,我們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長久而持久的幸福感。這種幸福超越了膚淺的快樂,它來自於內心的平靜、釋然和對生命的接納。

所以,或許我們該換個角度看待「追求快樂」這件事。不是追求某種具體的狀態,而是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平和,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樂於接納生命的方方面面。當我們做到這一點時,快樂與痛苦都不再成為執念,我們才能真正開始領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三、

從心理助人工作的角度來看,每個來訪者所分享的生活故事,都蘊含著喜怒哀樂、得失離合的豐富體驗。成功和失敗、歡愉和痛苦,這些都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自我。

在諮商現場,諮商師會傾聽來訪者訴說人生的高低起伏,去真摯地感受他們的情感波動。因為只有全然地接納自己的陰暗面和掙扎面,我們才能真正擁抱人性的全部。一味逃避痛苦、追求純粹的快樂,往往會讓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淖,無法觸及內在的寧靜與力量。

通過諮商的過程,來訪者有機會審視自己的生活全景,包括陽光和陰影。諮商師會引導他們覺察到,痛苦並非應當回避的東西。相反的,它是成長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契機。只有擁抱痛苦,我們才能真正領會何為真摯的喜悅。如前述,真正的幸福不是簡單的快樂,而是追求一種完整的自我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來訪者會學會欣賞生命中的七情六慾,發現它們都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被呵護而非被壓抑。同時,經歷過高峰和低谷後,他們會體會到生命的循環往復,快樂和痛苦其實並非絕對的對立面,而是融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保持一顆謙卑開放的心,包容生命的各種可能性,才是通向內心寧靜的根本之道。

因此,一位出色的心理工作者,不會片面追求給來訪者帶來快樂,而是努力讓他們認識到自我完整的價值。通過傾聽和引導,幫助他們面對內心的陰影,擁抱人生的高低起伏,最終找到內在的平靜力量,並以寬闊的胸懷好好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幸福體驗,也是諮商師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於兩岸公私立學校,從事哲學教育等哲學實踐活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