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什麼時候應該戰?《哈佛大學的思辯溝通術》

本文發佈於讀墨,感謝他們與總編輯

好的論述

我去年讀到這本2022年的書,但最近有感它宣講概念之重要性比以往更甚,作者徐輔賢是韓裔澳大利亞記者,曾兩度獲得世界辯論大賽冠軍,將「辯論」融入生活幾乎半輩子的實績傲人。作者以他成長經歷與辯論賽結合為基底,講述辯論如何運用於思考使生活增益,為什麼我會認為其重要性更甚呢?主要還是因為社群媒體讓人與人間的互動機會大大增多,每次留言跟分享都是一次溝通跟主張的機會。原文書名是Good Arguments,先說我非專科也非辯手,僅以看過全明星辯論會幾集的程度來理解,較常聽到的論述、主張、觀點都被包含在這個概念裡,原詞還有爭執之意,我曾聽新聞評論節目裡主持人(李可心)點到的觀念:在採取行動或表達觀點前,人們需將「論述」先準備好,避免失言被所支持信念矛盾的價值觀自打嘴巴。在如今濾鏡更細膩多樣的世界,破圈機會稍縱即逝,社會耐性愈形侷促,輕忽思考的代價不小,又畢竟對談與閒聊是日常生活,如果難免一戰,何不利用辯論的框架來描繪更切實的輪廓呢?

辯論的意義

前面提到的衝突某方面而言是辯論的基礎,辯論都有正方與反方,就像硬幣皆有正反,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從小到大以至家庭職場事事皆然,程度輕則聊天、中則討論、重則戰爭,辯論對作者而言就是正反皆可行,過程相對於結果更為重要,當然我想這不是指在該簽字畫押時躊躇不決,而是因為人生無時無刻在做決定,有時不做決定也是決定,所以先略去結果的批判,辯論就是一種工具能夠修繕你腦中放行的「號誌」。今天勢必要停或走,若就此不去思考為什麼,實屬可惜。在我個人的想像裡,除學校中的辯論社,訪談、書寫、創作繪畫甚或體育競技也是如此,我想到前陣子看的電影《挑戰者》,女主角是網球新星,對她而言來來回回的網球就是「關係的經營」,確實黑白是非就武術大師心境而言不是目的,而是內外的拆招思辨。動漫《排球高手》中也點出結果是平時努力的副產物,呼應這股勝敗乃兵家常事的精神。

舉幾個印象題:「朋友欠錢遭到追殺,你是否會借他大筆金錢救命?」、「是否該採取徵兵制」等等包羅萬象的題目,通通是擁有辯論風氣的學校成員日夜思考的精神糧食,每個題目都長出無數論點,該借錢或不要募兵都可以,思考的肌肉會隨之強健靈敏。

何時該辯論?

RISA:如實無染契機的溝通

書中對於避免辯論淪於吵架有一番見解,美國總統大選時希拉蕊與川普辯論為例,川普以幾句插科打諢破壞希拉蕊的敘述,讓過程變成吵架的人通常目的不是以理服人(第六章),對測就是重建爭論的結構,我的解讀是釐清辯題、轉移戰場,前陣子吳崢與統神曾在直播中針對黃子佼事件接上話,吳崢不是吵架大師,因此在這場泥巴仗灰頭土臉結果可期,隨後苗博雅順勢呈現一場戲劇性的合情理轉折,給我觀點可促進、信念可重塑的啟示,在交戰前,要考慮RISA:Real/Important/Specific/Aligned,真實性/重要性/明確性/有共識,以這個準則來看,網路互動比例上其實都沒必要,連現實生活都需要如此磨合,何況虛擬世界?佛家講求如實無染契機的溝通也是同理,藏傳佛教中的「辯經」正是一種謀求正法與真理的方式,而當鏖戰耳熱時,謝謝與對不起就是兩個辯論不會使用但必須的關鍵詞。

唐鳳與事實查核

第九章對台灣別有意義,唐鳳這位已卸任的數位發展部部長,擔當過濾數位世界核心衝突點的重任,當然被作者視為重點觀察與學習對象,唐鳳是保守的無政府主義者,信奉以建言取代威逼,觀看作者為她做的小傳很有意思,令我更明白讓她擔當大臣的非凡意義,相較於一昧禁止激化對立面,唐鳳採取較不同的澄清方式戰勝假訊息,一如老子道德經: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字面上表述為政時信任的重要意義,我個人至此另類解讀是「如果有道理(信),無需多言;如果無理(不信)改善就是」。

人味是AI比不贏的能力

後段談新科技對論述的影響,作者立論基於樂觀的專業派,以新聞寫稿的領域而言,社會需要的論述是簡潔親切還是繁複冷僻?這邊的觀點濃縮人類的方向,復健師、教師等細膩的技藝面向仍保有無可取代的人性,若不然,躺平放棄的意義又何在?本書對辯論戰術與生活思維有故事性的說明,如何化解衝突?辯論的五大要素是什麼?要想攻心必須傾聽,理想的論點是各方影響力的交會點。上述精華背後緣由在書中都有闡述,正因辯論是如此滋味無窮從古發展至今的活動,你可以不用勝利,但你一定要參加。

參考

  1. 設限才有好關係
  2. 哈佛大學的思辯溝通術》閱讀筆記|和氣溝通的3 個重點
  3. 藏傳佛教的辯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哈佛大學的思辯溝通術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