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演員與戲劇間的張力:對戲份大量刪減的思考

〈演員與戲劇間的張力:對戲份大量刪減的思考〉2024-07-05

 

  看到一篇文章,談論王家衛作品經常將演員戲份大量刪減的事情。許多大名鼎鼎的、有頭有臉的影星參與了電影的拍攝,但在最後的成品中只有幾秒鐘的戲份,甚至完全沒有。

 

  這段演員來說可算不上是什麼「佳話」或「趣聞」,排開時間、大老遠去參與拍攝,最後什麼都沒有。就算有拿到合理的片酬,還是不免困惑與懷疑,「我的表演不夠好嗎?」就算沒有不好,至少也不是「好到讓人不得不想要把它呈現出來」。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以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的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的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至於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對於要去成為故事中一份子的演員而言,那些沒有使用的鏡頭也是一些重要的、角色的記憶或希冀、或缺失或懊悔。那不是白費的,因為我們以身體的方式感受過。就像鏡頭沒拍攝到的背面,那些被剪掉的鏡頭也在那裡,我們沒看到,卻潛在地可見。

  

  

  然而,對於演員來說,除了那作為整體的電影之外,他作為一名演員的戲份是重要的。那不是電影裡的世界觀的事情,是作為一名演員的生涯軸線。演員的形象可能會被一部作品定調,但如果我們最終只存在於陰影,那又該怎麼樣理解自己。

 

  就像職業籃球員在讓球隊取勝之外,也會想要考慮自己的個人數據。但個人數據卻並不如字面上的那樣只關連到個人表現,與之更大相關的是球員在球隊裡的戰術地位。樂透順位的球員一進球隊就是球隊的第一或第二重心,他的機會自然更多也更好,就算最終球隊成績不怎麼樣,他能被看到,還有機會在其他地方找到舞台。

 

  但如果我的戲份都被剪光光了,那就算我參與了一部很棒的作品又怎麼樣,我如何去計算與理解自己在作品中的貢獻度?又更實際的問題是,他人如何看得到我,如果應該在螢幕裡的我並不在螢幕中。

 

 

  這是人與作品之間的張力,尤其你其實更大程度上只被擺放成作品的其中一個環節,而非主要或次要作者的時候,作品的「好」與「極致」甚至成了演員潛在的敵人,因為極致有時意味著不通情理,演員消失了,即使那不見得是他的意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