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raw-image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藝術》讀書會,《愛的藝術》和《人心》這兩本被稱為是姐妹篇,姐妹兩個有點像又不太像,我認為兩本書一起閱讀會更有層次和樂趣。


為什麼這麼說呢?佛洛姆在《人心》中把「自戀」這個概念細緻地拆解研究。他從精神分析、哲學、社會和文化的角度進行論證,提出了他對善與惡的獨特見解。佛洛姆指出,籠統地談善惡或自由是抽象的,他說:「當人們籠統地選擇時,大多數人會選擇‘善’而不是‘惡’。但實際上,世界上並不存在這樣的選擇,只存在具體行動之間的選擇:一些行動通向善,另一些行動通向惡。只有在進行具體的決定而不是籠統地選擇善或惡時,我們的選擇才會出現道德衝突。」


自戀也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那麼怎麼判斷一個人的自戀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呢?如何知道一個人是熱愛生命還是崇拜死亡?怎麼辨別一個人是有狼性還是羊性?


佛洛姆在《人心》裡從多角度詳細論證這些問題,他的提問非常有趣。他透過精神分析和批判性思維來解析現代人的心理和行為,並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以下是我喜歡的一些部分和我的思考。


◩ 人在任何時刻都有選擇向善行善的自由嗎?


就像我們聽過的故事,在戰爭期間,有些執行死刑的人會將槍口抬高一公分,給對方留下一線生機。而電影《寄生上流》中有一句經典台詞:「如果我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如果求生已經耗盡所有力氣,那麼人心中向善行善的考慮是否會排在求生之後呢?


◩ 愛生命、戀屍癖與自戀


這三章真的非常精彩,佛洛姆還提到了心理學家榮格的例子。他指出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有這三種取向,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榮格的創造力展示了如何轉化這些取向比例。每個人都有調整改變的能力,只是哪種傾向占主導地位。如果一個人突然意識到自己被戀屍癖取向所主導,會感到震驚。榮格的例子提醒我們如何啟動自己的創造力,平衡不同取向以減少對他人的傷害,這與《愛的藝術》談到的「創造性取向」相連。


◩ 自戀是貫穿全書的主要概念


佛洛姆認為自戀的問題在於「當事人無法區別自己的現實與別人的現實」。一個人的自戀可能會擴大到所有與他有關的事物,形成「自戀性偏見」。佛洛姆說:「自戀對象被認為有價值,不是基於客觀的價值判斷,而是因為它‘是我’或者它‘屬於我’。」這解釋了為什麼有人在關係中會想要控制對方,因為控制者認為對方「是我」或「屬於我」。這與《愛的藝術》中「自愛」與「施虐者和受虐者」的觀點相連,可以讓我們對人性的自戀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想過自我中心與自戀的差異,我的觀察是:「自我中心」雖然也很僵固,但與「自戀」相較起來有彈性,因為他不是沉迷於自己,「自戀」有沉迷會變成被黏住的個人視角,還拓展到別人,認為自己這樣想別人也這樣想,這種僵化讓當事人無法區分自己的現實和別人的現實。

◩自戀一定是壞的嗎?

這麼說來自戀是不好的嗎?佛洛姆這時反論出手說:「以生物學而言,從生存的立場看,人必須賦予自己比任何其他人都要大得多的重要性。倘若他不這麼做,他將從哪裡獲取能量和興趣來對抗別人以保護自己、為生計勞動、為生存而奮鬥、在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仍然堅持己見呢?沒有自戀,他可能是個聖人,但聖人的存活率又有多高呢?不自戀從道德或宗教立場來看是最可取的品質,但從求生存的世俗立場看卻是最危險的。」


這便是批判性思考的奧妙之處,提出一個論證後又可以反面對來思考這個論證的合理性,在正反兩面論證後,佛洛姆說:「如此一來,我們得到了一個自相矛盾的結論:自戀對人的生存是必需的,但同時也對生存產生威脅。想要解決這個矛盾可以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追求最佳程度的自戀而不是最大程度的自戀,前者才是於生存有利的自戀。這就意謂著,生物學上必須程度的自戀被化約至可以跟社會合作相容共存的程度。第二個方向是把個人自戀轉化為群體自戀,讓自戀激情的對象從個人改為部落、民族、宗教或種族等。如此,自戀的能量得以保持,但被用在服務群體的生存利益,而非個體的生存利益。」


很多人提倡克服自戀,佛洛姆在書中談到「健康的自戀」,他認為「只有徹底擺脫自戀(包括個人自戀和群體自戀),人才能充分成熟。」那麼,人能克服自戀的核心嗎?自戀會讓人毀滅自己嗎?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思考。


◩亂倫固著


這一章以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討人的慾望與本能,精密解析了《愛的藝術》中提到的「共生」,深入到「固著」的層面,亂倫固著指的是精神上黏著母親,不想長大。佛洛姆用廣角鏡的角度解釋這種精神性黏著對我們的影響。


◩ 選擇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能力


無論選擇什麼,一個人的選擇都是在愛生或愛死、善或惡、理性或非理性之間的衝突中做出的。自由是一種選擇創造和充分發展自己性格的取向。佛洛姆用下圍棋來解釋自由,棋手每一步的棋路都是依照自己的覺察局勢和對手思路做出的考量。若是走錯路數,棋手心存幻想,認為自己在失去贏棋的自由後仍然可能獲勝,最終會看著自己的王被將死。


佛洛姆說:「只有在選擇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獲得自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選擇能力因每一個行為和生活實踐的不同而不同。生活中能增強自信、人格完整性、勇氣和信念的每一步,都會增強我們選擇可取選項的能力。反之,每一次的投降和懦弱都會讓我們變得更軟弱,最終讓自由一去不復返。」


謝謝木馬文化持續出版佛洛姆的不同作品,特別要提本書的封面非常有藝術性,正面看是羊,倒過來是狼。有趣的設計巧思,真的有很有創造性取向。


我從 6 月底開始於每週四晚在線上持續進行佛洛姆的小宇宙丨深度對話,實踐《愛的藝術》工作坊,使用的文本是愛的藝術、聆聽的藝術、逃避自由以及人心,歡迎大家挑選喜歡的主題來加入,

詳細說明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s://reurl.cc/9vA4OV


raw-image



avatar-img
4會員
57內容數
討論影集故事書籍電影的思考記錄,照見人生與自我探索,佐以心理學與哲學的視域,記錄作者思考的軌跡,與你的心靈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菁式記錄 的其他內容
探討主角在不同平行世界中的奇幻冒險,透過尋找夏子阿姨過程,揭示人生轉折和內在掙扎。故事融合榮格心理學觀點,以及符號和象徵的元素,呈現真人在面對失去母親和建立新家庭的挑戰中,如何理解善惡、和解自我、及找到生命意義。深入探討人性、家庭關係,以及尋找真實自我的旅程,引導讀者思考生命中價值觀和對善意的珍視。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集「假面女郎」中主要角色金貎美的心理與人際關係,以及影集中呈現的母子關係。文章首先討論了金貎美的「容貎焦慮」,以及她對外貌和掌聲的渴望如何反映了她對愛的追求。 接著,文章分析了影集中的母親角色,包括金貎美的外婆、朱悟南的母親金慶子,以及金貎美自己成為母親後的轉變。這三種母親呈現了不同
《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度電影,講述了科學家奧本海默的故事。他在二戰時研發了原子彈,改變了世界歷史。這部電影探討了科學、自我認知和道德的問題。奧本海默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他在追求科學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了道德困境。他曾協助共產黨,但也感到對原子彈的使用感到內疚。電影還展示了原爆後的景象,讓觀眾思考輻射對人們
電影《Barbie》以幽默輕鬆的方式,引發觀眾對女性角色、自我認同和社會制度的思考。影片通過泳裝芭比的引入,重新定義了小女孩們的玩具世界,並探討了女性形象的多樣性與自我接納。故事中,芭比和肯尼穿越不同世界,展現了對人生、死亡和成長的獨特視角。母女關係也成為情節的重要一環,呼應女性在面對社會期待與個人
解析生命的微妙情感,探索人心深處的糾結和希望,在電影《怪物》中,每個角色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每個場景都彷彿映照著現實中我們所面對的困境。從親子關係、校園霸凌,到成人世界的扭曲和虛偽,電影以細膩而震撼的方式,呈現了人性的複雜性和真摯的情感。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過去創業的故事以及與一位奇特的合夥人的經歷。 作者結合創業故事、奇特的辭職經歷以及對人生意義和成長的思考,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討論面向。讓讀者對工作、生活和目標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還能感受到作者的經歷和智慧並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寶貴的啟示和洞見。
探討主角在不同平行世界中的奇幻冒險,透過尋找夏子阿姨過程,揭示人生轉折和內在掙扎。故事融合榮格心理學觀點,以及符號和象徵的元素,呈現真人在面對失去母親和建立新家庭的挑戰中,如何理解善惡、和解自我、及找到生命意義。深入探討人性、家庭關係,以及尋找真實自我的旅程,引導讀者思考生命中價值觀和對善意的珍視。
這篇文章探討了影集「假面女郎」中主要角色金貎美的心理與人際關係,以及影集中呈現的母子關係。文章首先討論了金貎美的「容貎焦慮」,以及她對外貌和掌聲的渴望如何反映了她對愛的追求。 接著,文章分析了影集中的母親角色,包括金貎美的外婆、朱悟南的母親金慶子,以及金貎美自己成為母親後的轉變。這三種母親呈現了不同
《奧本海默》是一部深度電影,講述了科學家奧本海默的故事。他在二戰時研發了原子彈,改變了世界歷史。這部電影探討了科學、自我認知和道德的問題。奧本海默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他在追求科學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了道德困境。他曾協助共產黨,但也感到對原子彈的使用感到內疚。電影還展示了原爆後的景象,讓觀眾思考輻射對人們
電影《Barbie》以幽默輕鬆的方式,引發觀眾對女性角色、自我認同和社會制度的思考。影片通過泳裝芭比的引入,重新定義了小女孩們的玩具世界,並探討了女性形象的多樣性與自我接納。故事中,芭比和肯尼穿越不同世界,展現了對人生、死亡和成長的獨特視角。母女關係也成為情節的重要一環,呼應女性在面對社會期待與個人
解析生命的微妙情感,探索人心深處的糾結和希望,在電影《怪物》中,每個角色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每個場景都彷彿映照著現實中我們所面對的困境。從親子關係、校園霸凌,到成人世界的扭曲和虛偽,電影以細膩而震撼的方式,呈現了人性的複雜性和真摯的情感。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過去創業的故事以及與一位奇特的合夥人的經歷。 作者結合創業故事、奇特的辭職經歷以及對人生意義和成長的思考,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討論面向。讓讀者對工作、生活和目標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還能感受到作者的經歷和智慧並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寶貴的啟示和洞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佛洛姆) 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佛洛姆同時是社會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精神分析家、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也是人類生命的鍾愛者、詩人和先知。一九五六年,佛洛姆出版了愛的藝術,他是當時第一個認為「愛」和「愛的能力」是值得談的學者。這
Thumbnail
“愛情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那就是雙方聯繫的深度和每個所愛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這也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愛情的唯一成果。”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一如生活是一門藝術,愛乃是一門藝術。」-佛洛姆 正好在閱讀《愛的藝術》的這段時間裡,看了文溫德斯和役所廣司的電影《我的完美日常》,重新去認識愛也重新認識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