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當‘’外食‘’文化是一種時尚

享受美食可能在很多人美好人生的定義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偶爾光臨星級的餐廳,嚐些人氣料理,都是令人身心愉悅的體驗。可是,如果“外食”是你的四大民生需要之首的唯一‘’解決方案‘’,那麼,你可能就是面臨高危食安人群的一員了!

上個星期,不經意的聽到電視新聞播報內容,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播報員說臭豆腐最好是吃油炸的,少吃蒸的。因為豆類食品的原料品質參差不齊,很多劣質原材料容易滋生黃麴毒素。油炸臭豆腐溫度達到兩百度以上,也許可以消滅大多數的毒素。若是蒸煮的臭豆腐,溫度就是一百度,完全沒法消滅那些毒素,建議最好少吃。

同樣的原料豆品質的顧忌,專家也建議少吃外頭的花生粉,據了解,品質優良的花生大都以完好原型加工販售。而磨成粉的,由於成本考慮,很多是使用劣質花生仁,或是破碎顆粒加工。因為儲存時間並不清楚,這些花生粉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就屬合理的推論了。雖然,它們也不一定都帶毒素,就是風險高了許多,防不勝防。

幾年前的餿水油事件,還有近期才見諸報章的蘇丹紅違法案件。幾個月前,更有食客吃了某店家的馬來粿條而喪命的意外事件。在在暴露出外食的潛在風險。我們當然不應因噎廢食,就不上館子吃飯。但無論如何,吃的議題本來就排在民生四大需要之首位,能不引人關注嗎?

物質享受富足的工業社會,除了交際應酬會上館子,生活調劑也多數前往餐廳消費。再者,隨著少子化,飲食習慣的變化,新世代以及年輕的家庭有慢慢轉成三餐都“外食”的趨勢。再由於完善外送服務的蓬勃發展,“外食”(食用外頭店家烹煮的料理)的風尚,又更進一步被推到史無前例的高度。總之,在自家烹煮的家庭數量逐步降低,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如是之故,三餐飲食依賴“外食”的人口總數自然成了一個廣大的消費大眾。龐大的經濟產值,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在食品供應業者和消費者之間,消費大眾比較偏向於弱勢。除了信賴有關當局的管治效能,也只能憑藉自身的認知和市場的口碑,再進行消費活動,其他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從比例上,餐飲消費的潛在生命安全危害畢竟是少數。其實,外食可能引發健康的危害才真的必須嚴肅對待的

餐廳的料理是比家裡做的料理好吃許多。出自專業廚師的烹調,廚藝精湛,當然好吃。而且,菜色多元,那對生活的調劑,是無庸置疑的。

值得擔憂的是,餐廳的美味菜色,或是經過外送小哥送到家裡的料理,是否多鹽、多油、多糖,是否使用過多的人工材料代用品,甚至違規使用工業等級的所謂“可食用物質”?另外,餐廳使用的葉菜類食材是否徹底清洗?是否有過量農藥或是有害細菌殘留?

凡此種種,消費大眾是無從知悉的,除非是極端的狀態出現,因而直接危害健康,甚至造成人命意外,一般都是悉數進入了食客的腸胃裡了。

眾所周知,平衡的飲食是確保身體健康的諸多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是偏食正常食物,或是過量飲食,都可能造成身體健康的危害。如果算上經常出現的無良業者的劣行,混入有害食材,要說“外食”是危機四伏,是有些誇張。但是,就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報導的偶發事件,就夠駭人聽聞了。

取材自網路之媒體摘要報導素材

近年主管機關披露的‘’國人十大死因‘’ , 其中有七成左右可能和飲食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網路上有句歇後語:“人死在嘴上”,多少道出了現代文明病增加,年齡層不斷下降的可能緣由。

暴飲或暴食,對健康有危害。偏食或錯誤飲食癖好,對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視。凡此種種,再加上過量油、鹽、糖和毒素的攝取,對於身體器官的損害,更是難以估計。

當然,在食安的領域,現代人暴露在並不完全友善的環境,潛在的相關顧忌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劑量”和“頻率”(食用總量)可能是其中最大可能的影響因素。

試想一下,若你家是外食一族,每天三餐或兩餐都靠外面的食物解決“口腹之慾”。那麼,你碰上有害食品的機率是不是會增加?另外,若有害物質混在食材中又被長年累月吃下肚,並囤積在體內。那麼,罹患三高、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文明病的比率,對比少外食的人口,是不是會高出許多?

總之,防不勝防,但也不必驚若寒蟬。只要簡單改變生活習慣,盡量提高家裡廚房的使用率。買菜回家烹煮,健康又衛生,也同時促進家庭生活的溫馨。別把忙碌當藉口,即便不為自己,也要為下一代着想。

偶爾上上館子,心血來潮,造訪哪家人氣餐廳,把“外食”當成對自己的犒賞,當成增添生活情趣的選項之一。如此一來,“外食”的價值和樂趣會增高,而“外食”的潛在風險也會相對的降低許多。如此,相得益彰,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