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閱讀筆記|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

作者:稻垣榮洋,譯者:陳幼雯

作者:稻垣榮洋,譯者:陳幼雯

前言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成長和繁衍充滿了無數的奇蹟與變化。《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書中探討了各種生物奇特的生長方式,從昆蟲、魚類到哺乳動物,每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繁殖與生長策略。然而,這本書不僅僅是探討生物學知識,它同時引發了人們對人類社會的深刻思考。我們作為生物的一員,應該如何看待自己?在追求成長與成熟的過程中,這些生物的生存策略是否能給我們啟發?


育幼與學習:生存本能的傳承與培養

蜘蛛與育幼行為

書中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是育幼行為。你知道嗎?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會照顧自己的後代。在大自然中,大多數生物的繁衍方式是「生而不養」。例如,蝴蝶和蜻蜓等昆蟲,產下的卵孵化後的小幼蟲得靠自己生存,它們的父母並不會提供任何幫助。人類就不一樣了,人類可是含辛茹苦在養兒育女。

不過某些昆蟲具有育幼行為的特例,像是蠍子和某些蜘蛛則是例外。這些具有育幼行為的昆蟲和節肢動物往往是自然界的強者。蠍子依賴其強力的毒針保護後代,蜘蛛則依靠捕食能力在昆蟲世界中生存。這些生物的力量賦予了它們保護後代的能力,使它們能夠進行育幼行為。由此可見,育幼與護子並非所有生物的共性,它是強勢物種才能享有的特權。這些生物的行為提醒我們,育幼的背後隱藏著物種生存的策略性選擇。

水獺與游泳技巧

水獺,是水中靈活的游泳健將,能夠快速捕捉魚類。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水獺並非天生會游泳。牠們必須經過母親的指導和訓練才能學會游泳。水獺媽媽會把小水獺拉進水裡,強行讓牠們下潛或叼著牠們的脖子在水中游動,這種有些強硬的教學方式其實是牠們生存的必備課程。

沒有母親教導的水獺,無法在水中靈活活動,自然也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來維持生存。水獺媽媽透過童年時期的學習,掌握了當游泳老師的技巧,並將這些技能傳授給下一代。這提醒我們,即使是在自然界中,育幼的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學習來逐步完善的。

有趣的是,這種現象在動物園中尤為明顯。人工飼養的動物,由於缺乏父母的指導,可能無法學會如何育幼。動物園開始重視繁殖工作,保育員會在動物親代與子代一起飼養時協助育幼,從而幫助親代完成這個學習過程。


大腦的局限與成長策略

人腦與多樣性

人類的智能驚人,我們發明了電腦,能夠處理無窮多的數據。然而,這種能力的背後也揭示了一個真相:我們的大腦其實並不擅長處理大量的資訊。我們的大腦偏好將複雜的東西簡化、排列,並尋找模式來理解世界。

這一現象延伸到人類社會,甚至影響了我們對多樣性的接受度。生物的多樣性是自然界的價值所在,但人類社會卻往往追求一致性。我們希望農作物大小一致、成長時間一致,這樣更便於種植、採收與銷售。這種對一致性的追求,使得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也常常試圖將自己塞進一個統一的、標準化的模具中,而忽視了多樣性才是生命的真正價值。

人類的慢慢成長策略

人類與其他生物不同的是,我們有著長達數年的育幼期。這並不是一種弱勢,而是人類生存的策略。哺乳類動物,尤其是人類,依賴智能來生存。在漫長的育幼過程中,親代不僅僅是提供食物和保護,更重要的是讓子代有機會通過學習和遊戲來發展智能。

我們需要時間去學習語言、掌握技能、理解社會規則,這一切都是人類進化的成果。相比於其他需要迅速獨立的物種,人類的“慢慢長大”策略是一種深思熟慮的生存方式,讓我們能夠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小結

《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生物成長的書籍,它更是一種對人類生活的反思。從水獺到蜻蜓,從昆蟲到哺乳動物,這些生物的多樣性和成長方式啟發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作者稻垣榮洋教授通過生物學的視角,帶領讀者探索生命的奧秘,同時也讓我們反思: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是否也該慢下來,放下不必要的壓力,重新審視自己前進的方向?

這本書充滿了智慧和洞見,無論是年輕的讀者還是已經成熟的成年人,都能從中獲得啟發。生物的成長與人類的成熟並不僅僅是生理上的變化,它更是對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深刻反思。正如書中所述,多樣性是生物的價值所在,而我們的人生,也應該追求多樣性與智慧的平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