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是自由、還是習慣?

幾天前,與朋友聊到關於「束縛」的覺察。




每個人對束縛的定義不一樣,或許在許多人眼中,被監禁、被限制行動自由,就是一種束縛,而對某些人來說,物理上的限制並不能束縛他們精神上的自由,精神上的洗腦才是真正束縛自己的牢籠。




朋友一直與另一半在一起多年,從熱戀到熟悉,現在已是老夫老妻。一路上,他們也總是給予對方最多的支持,成為人生最重要的好隊友。

朋友一直覺得自己很自由,想做什麼都有隊友的支持,她可以放心地做自己、在這世上盡情發光發熱。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另一半其實隱瞞了一些秘密;這時的她才開始好好檢視起她在這段關係中的處境。




原來,自己在這段關係裡,也做了許多的妥協;只是或許,愛的感覺勝過這些犧牲感,並且也維持已久,久到忘記沒有對方的自己其實擁有更大的自由。

而經歷了被背叛,並經由專業疏導,朋友才覺察到——原來我沒有我原本以為的那樣自由。




但我的想法是,只要不是「一個人」,即使對方再怎麼開明、再怎麼無限支持,自由度絕對不及獨身時那樣高。

即使是感情淡漠的情侶,只要兩個人還在一起,中間一定都還有某種程度的羈絆在;如果連微弱的羈絆都沒有,那麼跟一個人又有什麼兩樣呢?

所以,在我的心裡面,要想達到真正完全的自由,那就是——單身。




但就如林夕為《任我行》填的詞裡那句——人群是那麼像羊群。雖然情侶、夫妻關係通常指的是「兩個人」而非「一群人」,但人們真的能夠一生只剩下自己、完全不與任何人有所羈絆嗎?

即使是與好閨蜜、好兄弟在一起,也會有這種時候吧?獨自旅行可以自己安排行程、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想去哪就去哪;而與朋友一同旅行,要在乎對方的喜好與習性、當然對方也要某種程度上配合自己,友誼的旅程很多時候都比獨自旅行更加豐富有趣,但有些人追求的未必是那些共享的精彩時刻,而是獨身探索的自由。




我檢視我過去的戀情。我曾經與某個前任在一起超過十年,我們也走過熱戀、熟悉、老夫老妻。我們很多時候其實是分隔兩地的,分隔兩地的我們有著某種程度上的自由,我不用特別把時間空出來與對方見面、也不用與對方共享空間。後來我們同居,這期間我又跑出國留學,他也支持我去追夢。

直到某一天,我發現這位前任其實很怕我不再把重心放在他身上;我留學期間接觸到許多新事物、我的重心都放在摸索新生活、學習新的東西,我以為我可以一直這麼自由下去。卻在某一次談話之中才發現,他給我的自由只是一部分,並不包含我可以把重心從他身上轉移。

而就在這時我發現,我的精神世界原來被這個人束縛了好久好久。而我,也一直「自願」為其犧牲某些自由,或許是因為我曾經在他身上找到「我以為的自由」,也或許只因為我想要與這個人產生羈絆、因為我愛他。

或許就是在那時候,我們的軌道產生了分岔,所以成為了永遠不會再交會的兩條線。最後,我們走到了終點。




與人產生羈絆、與人相愛,這些都是人生中甜美卻又可能帶有苦澀風險的事。獨身自由或許最輕鬆,卻也少了某部分的人生體驗。

有些人不想與任何人有承諾關係,覺得單身比較自由。但往內心更深處去看,不想與任何人有承諾關係、不想要有任何束縛,好讓自己自由自在地去擴展體驗、認識更多人、與更多人交流。這會不會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害怕寂寞呢?

害怕自己為了一棵樹而停留,失去了整片森林,這難道不是害怕一棵樹不夠填滿自己內心的空缺,而想盡情地在整片森林裡四處尋求嗎?




這或許就看每個人怎麼選擇,又或是,看命運怎麼為自己安排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