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救贖:病蟲害可能不是植物虛弱的主要原因 | 閱讀心得 | 紅說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土壤的救贖》,一本由各方面專家的觀點所融合出一些核心觀念的一本書。


其中包含土壤與全球暖化的關係、土壤與微生物的關係、為畜牧業的平反、世上研究的方向可能來自資金的方向所以要謹慎參考等等。


而身為一個農夫,我將重點放在土壤的健康說明,以我的所知與實驗,結合書中的觀念跟大家分享。


我的植物怎麼了?


「我的盆栽葉子捲捲的,怎麼會這樣?」

「這是什麼病蟲害?」

「我應該下什麼肥料或是噴什麼藥嗎?」

「盆栽葉子黃掉原因」

「一直澆水植物還是枯掉」


在養育植物、栽培作物時,我們時常遇到摸不著頭緒的狀況,希望從植物的癥狀中找出原因,來對症下藥,讓植物恢復健康。


但其實很多時候,眼前所見並不一定為真,又或者說,眼見的結果,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講起來繞口,讓我舉個例子說明。


身為果農的案例


就我栽種檸檬樹來當案例。在約五分地的面積中,可以發現,同個地區、同樣栽培模式下,有些樹病蟲害嚴重、有些則葉片茂盛。


為什麼會這樣?明明下相同的肥料、防治資材也都一樣,為什麼有的就容易受害,有的反而不會?


原來因果是可以往回推導的。大部分的情形是,發現植物的狀況很奇怪,會去尋找原因,究竟是何種病蟲害的侵襲?


不過,很多時候「病蟲害並不是原因,而是結果」。更前面的原因可能是樹體不夠強壯,以至於無法抵禦外敵,而樹體不夠強壯的原因,就可能是因為那個小區的土壤不夠健康或是狀態不佳,像是該區的土容易積水不退這種狀況。


土壤常常是根本的原因


土壤的原因,會一連串導致植物出現虛弱的樣態,可能是土壤酸鹼度跟所栽種植物不合、可能是土壤電導度過低或過高,導致養分利用效率降低、可能是土壤物理性質的因素,土質太黏不利植物生長,或是砂質壤土水分養分流失過快等等。


土壤的原因非常多元,但因為深藏在腳底下,並不像植物的癥狀是地上部,能一眼看見,因此土壤的狀態時常被忽略。


曾經家人有一盆盆栽奄奄一息,我直覺土壤狀況不佳,於是將植物拿起,把土球稍微破壞後,把原來的土加上一些纖維,像是木屑、細樹枝、落葉這種東西,來增加土壤的孔隙,再拌一點培養土,簡單增加養分。之後將植物重新種回去,充分澆水。


隔一個禮拜,盆栽就復活,開始冒新芽了,期間完全沒有額外增添肥料、下任何的農藥,只是改變了土壤的物理性質,就讓植物重新找回了一線生機,由此可見,土壤的狀況好了,植物自然不會差。


那上述是盆栽,如果今天是農田的話,應該怎麼去改善自己的土壤性質呢?


健康土壤的必備條件


健康的土壤,應該是要有足夠的孔隙、良好的電導度(植物利用肥料的關鍵)、還有平衡的土壤生態。


當土壤的生態足夠健全,土壤上或土壤中的各種生物殘渣就能得到良好的分解與利用,進而達到土壤健康的結果。


在野外,土壤上的生物殘障,一般包含植物枝條、落葉、動植物的遺體、糞便等等,這些有機質經過蚯蚓、蝸牛、各種真菌、細菌的分解後,成為土壤的一部分。


而這些生物的分泌物,會讓土壤產生團粒結構,讓土變成一小粒一小粒的狀態。這種狀態有利於土壤水分與肥分的儲存,就像一整塊大海綿一樣。


同時這些孔隙也會成為土壤儲存空氣的空間,供給植物以及土壤下的生物利用,讓植物根系不會缺氧,土壤下的微生物也能因此活躍,因為很多時候植物是跟微生物互利共生的,植物根系供給「碳」給微生物當食物,微生物則幫忙植物吸收養分、抵禦外敵。


所以在自然的狀態下,土壤健康的原因就在此,充分的有機質以及生物活動,讓植物生長良好,動物也有食物,動物在此生活的生老病死又重新變成養分,養育下代,是一個健全的循環。


管理的方法才是關鍵


當農業出現,為了管理上的便利,讓單一作物出現在同一個地區,同時清除地面上所有生物殘渣,包含雜草、落葉枯枝,以方便走動、方便肥料以及藥物的施灑,同時減少讓病蟲害滋生的溫床。


但,大面積種植單一植物這行為,本身是違背原有自然循環的。地面植物殘渣的減少、導致生態失衡、地下微生物漸不活躍,反而種植的植物更容易遭到病蟲害的侵襲。


又因為許多短期作物有輪作需求,當一個地區的作物收成之後,會利用翻耕的方式,將土壤拌合,以達到鬆土的目的,同時讓地面上的殘存作物翻到地下分解,聽起來是還不錯的做法,但這麼做的同時,就破壞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土壤孔隙,漸漸的,土壤的保水力跟保肥力就越來越差,土就變不健康。


書中提到讓土壤恢復生機、更健康的核心的觀點,就是「種植多樣性的覆蓋物。」


為什麼他的土壤那麼健康?


書中有個案例,在一個容易發生乾旱的地區,有個人養出了健康的地與種出作物。他的做法是什麼?其實,就是在人為的控制下讓土壤回到原始狀態。


他發現,原有的畜牧業、農業之所以會造成沙漠化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水分的過度使用,而是「過度集約」,導致地力無法恢復,一切耗盡的狀態土壤就也失去生命。


當沒有給土壤足夠的時間恢復時,就容易萬劫不復,導致沙漠化。畜牧業跟農業的進行,因為管理方式,讓原有土壤保水力變差,除此之外也進而影響微氣候。漸漸的,土壤缺水缺有機質就無法讓生物活動,加上土壤因為翻耕保水力漸漸變差,於是水分極易流失加上沒有生物活動,土壤就只能慢慢死去,導致沙漠化的結果。


而他的做法,是在一個尚未沙漠化,但土也不怎麼健康的區域,將土地分成好幾小塊,在上面種植雜草,同時在地上養牛。


每一期就把牛趕到某個小區,限制牠們吃小區域的草,因為如果沒有分區,放任牠們自己吃,牠們只會吃自己愛吃的,久了草相會失衡,變成整個土地都被牠們不愛吃的草佔領。不如限制小區,餓了就都會吃了。


同時利用牛的糞便以及牠們行走時的踩踏,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以及做到土壤拌合的效果。


等一區的草吃得差不多了,牠們屎也拉得差不多了,再把牠們趕到另一區,讓原有的那區恢復,藉此來保有地力,久而久之,他的土就變得相當健康,應該說,越來越健康。當土壤健康,土壤的保水力也就更好,對於乾旱也就能夠有彈性的應對,而不至於出現沙漠化或土壤龜裂的狀況。


這些經驗如何套用在臺灣


在臺灣常見的做法,最多就是在土壤中增加額外的有機肥料,像是粗糠、雞糞、豬糞、發酵的廢棄菇包等等,來達到提升土壤肥分以及有機質的效果。


只是持續的搬運有機肥料以及施肥需要大量人力,而且也需要錢,並非永續的方式。雖然如此,我們也不太可能利用飼養大型動物的方式,因為一般小農也沒有這麼多田能輪流種植,草根本不夠這些牛來吃。


理想狀態


最佳的解方,其實就是最初提到的「種植多樣性的覆蓋物」。簡單來說就是讓雜草叢生,或是選擇性的種植豆科植物,等時候到了再砍除,如此一來便是源源不斷的有機質,有了有機質,土壤中的生物就能更活躍,土壤的團粒結構也就會更健全,保水保肥力就更好,如此一來植物就更健康,也就更有能力抵抗外敵,藉此也能減少防治資材的運用。


這是最理想的邏輯推演,也是很理想的栽種狀態,減少農藥肥料的狀態還能保有地力,何樂而不為?


現實:我個人的嘗試結果


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後也有嘗試的方式,在原有裸露的果園,開始留雜草,試圖增加有機質之外,也希望藉由雜草的存在,增加土壤孔隙,以達到保水保肥的效果,同時讓生態更加平衡,因為平衡能減少病蟲害的侵擾嘛。


不過,嘗試下來其實我看到最大的問題是與生態共存的恐懼。因為雜草叢生的果園,增加了很多生物的活動,包含蛇、虎頭蜂、變側異腹胡蜂,雖然這是生態鏈平衡的必須,因為有捕食者才能減少草食害蟲的數量。


但他們的出現,對於人類活動則增加更多的風險,前幾天因為誤觸,被一隻小小的變側異腹胡蜂叮到,真的痛到直接跳起來,像被硫酸滴到。也不難想像為什麼大家喜歡用除草劑,生態平衡當然好,但生態平衡就是有必須承擔的風險,也因為雜草會增加管理上的不容易。


土壤的健康,一直是我覺得農業的核心。雖然溫室的設置還有許多自動控制的系統,能達到更好的產量,同時也能掌握植物生理。但我個人比較喜歡露天的環境,即使變數超級多,也有安全性的考量所以沒辦法完全放置不管。


所以如何應用資材,以達到跟生態共生又不至於讓自己受到傷害,妥協到某種程度會是農業的心理關卡,在一個不至於虧錢、盡可能維持土壤健康、不施用過多藥物讓自己心安理得的狀態,是我正在尋找的平衡。


總結:找到自己的平衡


以上書中的核心觀念再做複習。其實就是「土壤的健康,是植物健康的關鍵」


土壤的健康,很大的程度來自土壤的生物活動;

土壤的生物活動,又跟土地的有機質含量有關,有機質的含量同時也跟植物利用養分的效率有關;

而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將草除盡,讓雜草成為員工,一方面雜草能增加有機質,另一方面雜草也能讓土壤微生物更平衡,同時如果雜草是豆科植物,也能增加土壤的肥分(豆科植物能固氮)。


以上是我的自身經驗以及本書概念的結合,分享給各位。書中有書中的做法,加上環境氣候的不同,管理方式一定必須因地制宜,期待大家在這些觀念的基礎下,也能找到屬於自己跟生態之間的平衡。

這裡是紅說,下次見!

以上內容如要引用請告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內容包含: (1)魯賓遜漂流記簡介 (2)魯賓遜漂流記不同面向討論 (3)魯賓遜漂流記的現實應用
建立次文化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獨立思考,並且不要過度比較。就像有些人喜歡騎單車、喜歡走路,但整個文化告訴你:「應該買一台車子來象徵自己的地位」你如果沒有自己次文化,那可能就會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準則,即便你根本不需要一台車......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5/5深度工作力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4/5每天工作一小時
書中提到人會吃喝拉撒,而植物其實也會。這當中,植物吃跟喝我們可以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吸收養分嘛,但,拉? 植物居然也會拉屎嗎?好像也沒看過植物的大便不是嗎? 神奇吧!聰明的你應該可以聯想到,植物也會做一個跟把自身東西排掉的行為.....↓↓↓↓↓
5/5樹的秘密語言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5/5記得你是誰
內容包含: (1)魯賓遜漂流記簡介 (2)魯賓遜漂流記不同面向討論 (3)魯賓遜漂流記的現實應用
建立次文化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獨立思考,並且不要過度比較。就像有些人喜歡騎單車、喜歡走路,但整個文化告訴你:「應該買一台車子來象徵自己的地位」你如果沒有自己次文化,那可能就會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準則,即便你根本不需要一台車......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5/5深度工作力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4/5每天工作一小時
書中提到人會吃喝拉撒,而植物其實也會。這當中,植物吃跟喝我們可以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吸收養分嘛,但,拉? 植物居然也會拉屎嗎?好像也沒看過植物的大便不是嗎? 神奇吧!聰明的你應該可以聯想到,植物也會做一個跟把自身東西排掉的行為.....↓↓↓↓↓
5/5樹的秘密語言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5/5記得你是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 蔬菜的陰暗面 - 不為人知的潛在危害 ## 蔬菜向來被視為健康的食物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蔬菜都是益處多多的食物。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被認為是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來源。許多人食用蔬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這些有益於身體的營養素。 ## 大眾普遍相信的蔬菜好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現代人免疫力失調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書由醫學菁英社編著,書中涵蓋認識免疫力/免疫系統、免疫力等於抵抗力等重要的知識,提供日常生活指引以及關於正確飲食觀念與原則。這本書有益於做出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並規劃良好免疫力的積極對策,進而預防罹病或避免惡化。
Thumbnail
生態茶園不僅是有機農業的更上一層樓,更是與世界長久生活的辦法。本文探討了茶的起源以《茶經》的智慧,介紹茶與蟲的關係,並強調了生態農業的重要性。透過生態農業,我們可以與自然和諧共處,並避免生態毀滅。
Thumbnail
在現代醫學中,抗生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抗細菌感染、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然而,正確使用抗生素是保護自己和社會免受抗藥性影響的關鍵。一起來了解抗生素的基本知識,從使用時機到副作用,提供您全方位的了解。 💡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 蔬菜的陰暗面 - 不為人知的潛在危害 ## 蔬菜向來被視為健康的食物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蔬菜都是益處多多的食物。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被認為是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來源。許多人食用蔬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這些有益於身體的營養素。 ## 大眾普遍相信的蔬菜好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現代人免疫力失調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書由醫學菁英社編著,書中涵蓋認識免疫力/免疫系統、免疫力等於抵抗力等重要的知識,提供日常生活指引以及關於正確飲食觀念與原則。這本書有益於做出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並規劃良好免疫力的積極對策,進而預防罹病或避免惡化。
Thumbnail
生態茶園不僅是有機農業的更上一層樓,更是與世界長久生活的辦法。本文探討了茶的起源以《茶經》的智慧,介紹茶與蟲的關係,並強調了生態農業的重要性。透過生態農業,我們可以與自然和諧共處,並避免生態毀滅。
Thumbnail
在現代醫學中,抗生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抗細菌感染、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然而,正確使用抗生素是保護自己和社會免受抗藥性影響的關鍵。一起來了解抗生素的基本知識,從使用時機到副作用,提供您全方位的了解。 💡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