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飲食控制,每天對著營養師所告知的份量
轉換成重量的比例。
營養師告知的是一天要吃的量,那我自己要把一天的總量的主食,蛋白質分到三餐。
每天一早起拿著肉,放在秤子上量重量,而每次的肉量,我都會依照營養師告知的份量之外,再加上10克,來補償一下我的心情。
白飯的部份就比較麻煩,需要買足夠的玻璃盒子,來分裝每一餐要吃的量,一次煮四杯米,可以分裝8份100克的白飯,但有時候會遇到室友也來湊熱鬧,分食我的晚餐,對我來說這倒是很麻煩的事情,為了要把我吃的東西要拍照上傳給營養師看,常常我需要另外分裝或是解釋哪些事我吃的,哪些不是我吃的餐點。
後來營養師也推薦我吃地瓜,我對地瓜是沒什麼好感,但營養師都這樣推薦了,我就買了台農57號地瓜來吃,想不到還真不錯吃。這次減肥有好幾樣食材都令我感到驚訝。
1:木耳,這食材幾乎是百搭,炒什麼菜都可以加入來搭配,我有時候也不知道怎麼料理,會把木耳炒的有梅花肉的口感,非常好吃。
2:洋蔥:以前太長吃洋蔥了。導致我對洋蔥有點畏懼,某一次為了煮湯而買洋蔥後,吧ˇ剩餘的洋蔥跟梅花肉一起炒,加上鰹魚醬油,超好吃,洋蔥在沒有炒到很軟的狀態時。口感有點脆非常好吃。
3:西洋芹:這菜只要大火快速翻炒,加上九層塔,就非常美味。
4:空心菜:便宜,一把就夠兩餐吃,一樣也需要大火快炒才會好吃。
又回到要自己備餐的日子,而且每天要吃的菜量很驚人,導致我平日早上也需要跑一趟菜市場,每次買菜的錢幾乎都快500元,實際操作一個月後,我發現我當月的飲食費用有下降的趨勢,想想也對,以前常常外食,往往在外面的餐廳吃下來,一餐就超過我一週的菜肉錢,這樣既能瘦身又能省錢,是不錯啦,但就是吃的挺無聊的。
跟營養師討論過,我外食能吃些什麼嗎?
而我最常去吃的餐廳不外乎是泰式,港式與客家,經過討論後,發現港式餐廳我幾乎是沒東西可以吃,炸物不能吃,炒飯不能吃,烤鴨要吃的話不能吃鴨皮。這種條件下去港式餐廳還有什麼意義?
飲食控制的第一個月,有幾次外食,無論是客家菜,火鍋,或是只吃六個水餃,每次外時候的隔天體重都會上升,而且外食後的兩三天內都不會下降,外食真的是體重控制進度最大的阻礙。
2024的半導體展那週,我去了北大荒吃水餃,當天營養師告訴我只能吃五個水餃,配青菜,我把道具水餃擺好之後上傳給營養師看後,後來實在也沒忍住,畢竟水餃太好吃了,最後我吃了六個水餃,一大碗牡蠣湯,加上一堆小菜。
隔天晚上,陪著上海的同事去吃薑母鴨,這餐吃的我超心痛的,一方面吃完後體重往上飆升,另外一方面,這餐是由我來請客,一共吃掉六千多,真的是花錢又傷身啊。
那週過後我的體重從89.2上升到90.3,這時候我跟營養師都崩潰囉,而且最崩潰的是吃完薑母鴨後的第三天早上,體重已經因為累積兩天有依照份量來吃三餐後,體重是下降的趨勢,但第三天卻無預警的往上飆。
"明明我已經很照營養師的規定吃東西,怎麼體重沒下降?"
其實我仔細想想,我也沒多安份,有時候中午有機會可以單點靚魚的時候,我都會瞞著營養師,吃掉一整條。喝四神湯的時候,我也是瞞著營養師說:腸子我都沒吃喔。
這體重一上傳讓營養師看到,我可以感覺她比我還激動,接下來,營養師都會特地幫我在算一下,今天還有多少量是可以吃的。
但一個月後,我發現有兩個觀念讓我開始會放棄外食,選擇自己煮。
1.外食會讓體重下降停滯,這樣會讓我心情很挫折,甚至擔心在11/8日之前,沒辦法受到85公斤以下。
2.自己煮有時候真的還挺好吃的,依照營養師的交代,每口飯與菜都要慢慢咬,慢慢吃,一餐最好吃超過15分鐘。
也是因為要慢慢吃,所以東西必須要好吃,才能在嘴裡停留的夠久,若是飯菜肉不夠好吃,入口後只會想快快下嚥。
幾經研究後,我覺得在廚藝不佳,且做菜時間要快,又要東西好吃,那就是買好的食材,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
全聯的梅花肉,好市多的牛小排,牛奶皇后米,這些都是我覺得隨便煮都不錯的食材。
而且中午吃的便當,最好是早上現做,中午吃起來也不會太難吃。
就這樣,自己備餐,真的是越煮越好吃。
後來到了中秋節了,跟營養師討論後,告知月餅要吃就只能早上吃,而且吃一個月餅就要少吃三份主食,結果中秋節的前一個週日,我的早餐如下圖,還是吃的很飽,但就是有點空虛。
結論這篇:
體重:飲食控制一個月後,體重從93.9,降到89.7,少了4.2公斤。
改變心態:開始不再認為外食是對自己辛苦的犒賞。
血壓:這點最誇張,剛開始飲食控制時,出現過頭痛,出現過痛風,但經過三週後,不經意的量了血壓,竟然再家裡可以量到112/65,甚至我到醫院,那個讓我緊張的場所,都可以量測到不錯的血壓值,這張單子,我特地留下來做紀念。
(備註:以前我都是血壓破表,血壓帶往往都要充氣到壓迫感十足後,才能量到血壓,190/110以上是常常出現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