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不買保險更幸福?

早前香港旅遊達人項明生出了一條YouTube 片,講到他爸爸因為買了醫療保險,所以檢查到有腸瘤時決定做微創手術割掉。結果本來挺壯健的身子,經此一番操作,出現斷崖式崩壞,幾個月之間便卧床不起,最後更一命嗚呼。

於是項明生講到如果他父親沒買醫療保險,與病共存,他父親絕對會更健康長壽。

首先,我同意過度醫療問題的存在。我們可能因為有保險而接受不必要的醫療服務。當患者知道其治療費用將由保險公司支付時,對於接受額外的檢查或治療可能會更無所顧忌。這不僅增加了醫療體系的負擔,也可能對患者本身造成不必要的身體或心理壓力。研究顯示,人們通常會高估小概率事件的風險,這種心理傾向使得我們更願意購買保險來完全消除這些風險,而不是僅僅減少風險。

此外,保險公司為了降低自身的風險,往往會制定複雜的條款,這些條款可能會影響醫療決策。例如,某些保險計劃可能會影響患者選擇治療的方式,因為某些治療可能不在保險覆蓋範圍內,從而迫使患者選擇次優的治療方案。當保險被視為一種消除風險的工具,而非減少風險的手段時,這種認知偏差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然而,保險並非全然負面。擁有保險的積極面在於它提供了選擇權和安全感。保險讓個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健康問題時,有更多的選擇餘地。比如,如果一個人得了重病,而他有足夠的保險覆蓋,他就能選擇接受最好的治療,而不必因為擔心醫療費用而妥協。此外,保險的存在也能減輕人們在面對潛在健康風險時的焦慮,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一定的經濟保護。以項明生的父親為例,有了醫療保險,起碼他有選擇權是否醫治,如何醫治,而不用被動地「等死」。而且,雖然現在的治療效果未如理想,但如果不治療是否真的會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是未知數。

總結來看,雖然過度依賴保險可能導致過度醫療的危機,但保險提供的選擇權和安全感仍然是其不可忽視的正面價值。為了在享受保險帶來的安全感的同時,避免過度醫療,我們需要更理性地看待保險的作用,並在使用醫療資源時更加謹慎地做出決策。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保險保障的同時,維持健康而不失去幸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